論現(xiàn)代玻璃裝置藝術存在和發(fā)展的必要性
本文關鍵詞:論現(xiàn)代玻璃裝置藝術存在和發(fā)展的必要性
【摘要】:玻璃與裝置藝術密切結合,屬于全新的藝術領域,具有裝飾性、實用性和文化性等多元特征。玻璃裝置藝術在創(chuàng)作理念和實踐上與玻璃生產和社會生活相得益彰,它不僅能創(chuàng)造巨大的經濟效益,而且能節(jié)約大量的社會資源。對此,文章從玻璃裝置藝術的裝飾作用、實用價值和文化意義三方面入手,簡要論析玻璃裝飾藝術存在和發(fā)展的必要性,以期進一步加深對玻璃裝飾藝術的認識與理解。
【作者單位】: 蘇州工藝美術職業(yè)技術學院;
【關鍵詞】: 玻璃裝置藝術 裝飾作用 實用價值 文化意義
【分類號】:J5
【正文快照】: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與對資源的開發(fā),玻璃生產與利用逐漸引發(fā)了一些問題,包括環(huán)境破壞、資源浪費等,這些問題對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都帶來了負面影響。所以,為了實現(xiàn)社會的和諧發(fā)展,以及玻璃文化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需要更加合理地利用玻璃,并不斷豐富其存在形式。因此,玻璃藝術與裝置藝術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孫凈芳;韓熙;;現(xiàn)代建筑藝術設計的創(chuàng)新研究——以鑲嵌玻璃材料的設計及應用為例[J];浙江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4期
2 蔡舒翔;;將藝術融入生活——淺談歐洲裝置藝術與城市環(huán)境的融合[J];泉州師范學院學報;2014年03期
3 張鄭波;;如何理解裝置藝術?——以“劇場性”為核心[J];文藝理論研究;2014年05期
4 韓熙;孫凈芳;;現(xiàn)代玻璃藝術與玻璃文化產業(yè)發(fā)展研究[J];藝術教育;2014年12期
【共引文獻】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鄭成芬;纖維裝置藝術在公共空間中的應用研究[D];吉林建筑大學;2015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高書生;;關于文化產業(yè)發(fā)展若干問題的思考[J];理論導報;2012年03期
2 徐佩瑛;金薇;;創(chuàng)新:建設文化強國的必由之路[J];民主;2012年01期
3 Clement Greenberg,易英;走向更新的拉奧孔[J];世界美術;1991年04期
4 吳興明;;反省“中國風”——論中國式現(xiàn)代性品質的設計基礎[J];文藝研究;2012年10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段君;;中國當代裝置藝術中的解構意識與方法(一)[J];大藝術;2006年02期
2 段君;;中國當代裝置藝術中的解構意識與方法(二)[J];大藝術;2007年01期
3 黃穗民;;21世紀設計新風潮與裝置藝術[J];東方藝術;2009年21期
4 鄒躍進;;關于裝置藝術的哲學基礎[J];中國藝術;2010年01期
5 張新建;;原生態(tài)·新生代與裝置藝術——寫在何翔宇裝置藝術展之前[J];藝術市場;2010年06期
6 張躍;;張躍裝置藝術作品選[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7 劉向華;;和合流變——劉向華裝置藝術作品手記[J];中國建筑裝飾裝修;2010年02期
8 高企德;;裝置藝術中的量變質變與空間的關系[J];上海工藝美術;2011年04期
9 ;“我心顫動”裝置藝術[J];航空港;2005年04期
10 ;裝置藝術——激進的美學鋒芒[J];山花;2006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佘婷;;融入裝置藝術的櫥窗展示設計[A];中國創(chuàng)意設計年鑒論文集2013[C];2014年
2 董函孜;;裝置藝術在短周期建筑的應用研究[A];中國創(chuàng)意設計年鑒論文集2012[C];2013年
3 齊a;;從包裝、策劃說開去[A];探尋美與藝術——江蘇省美學學會(2001—2006)紀念文集[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蔡萌;裝置藝術市場期待厚積薄發(fā)[N];中國文化報;2013年
2 本報記者 劉躍珍;裝置藝術:第四度空間?[N];中華工商時報;2005年
3 本報記者 蔡萌;誰來收藏裝置藝術[N];中國文化報;2011年
4 吳亮;初級階段的中國裝置藝術[N];文匯報;2001年
5 陳履生;美術教育應對新的問題要有思想和學術準備[N];文藝報;2003年
6 商報記者 叢曉燕;記憶是成長的作業(yè)本[N];北京商報;2011年
7 張晶晶邋整理;“限制產生力量,自由導向死亡”[N];中國文化報;2007年
8 張粉琴;“失重”當代藝術雙城展在寧舉行[N];新華日報;2008年
9 當代藝術評論家 田木;鳳凰、彩虹與女性幻夢[N];華夏時報;2012年
10 馮俊鋒;蓉城又見裝置藝術[N];四川日報;200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周宜寧;情感體驗在裝置藝術中的表達[D];中國美術學院;2011年
2 劉蓮;互動裝置藝術中的新媒介研究[D];江南大學;2012年
3 王銳;裝置藝術的實驗性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3年
4 姜超遷;三首中國新媒體聲音裝置藝術作品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13年
5 韓成;現(xiàn)代城市裝置藝術中的地域文化特色[D];安徽工程大學;2013年
6 劉翔宇;淺析公共生活中的裝置藝術[D];大連工業(yè)大學;2014年
7 夏青;裝置藝術與產品設計的互動研究[D];重慶大學;2008年
8 高旭;電子互動裝置藝術[D];中國美術學院;2010年
9 吳佳瑩;裝置藝術中的符號探究[D];東華大學;2011年
10 韓軍;融入裝置藝術的產品設計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75535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755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