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婦女服飾色彩與陶瓷青花裝飾的結合
[Abstract]:Zheng Hakka-she does not have independent writing, but has her own unique dress culture color, especially Hakka women dress performance for simple, frugal, monotonous color, single shape. The colors of Hakka women's clothing are mainly blue, with black, dark red, white, and gray as auxiliary colors. Instead of making a large area of contrast, the Hakka women's clothing adopts a small, fine and uniform contrast, which makes the colors both rich in variety and harmonious and unified. Some add a bit of colorful lace, add a bit of interest.
【作者單位】: 廣東省梅州嘉應學院美術系;廣東省梅州嘉應學院陶藝教研室;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項目,,編號:08CA59
【分類號】:J523.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向前;;我在哪里走近了“客家”?——兼序溫燕霞《背著故鄉(xiāng)旅行的女人》[J];解放軍藝術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2 陳玉桃;;故鄉(xiāng)風物[J];創(chuàng)作評譚;2006年04期
3 熊鸝;;洛帶古鎮(zhèn) “客家王國”[J];黃河.黃土.黃種人;2007年08期
4 金帆;;梅州客家黃酒[J];江門文藝;2010年01期
5 田輝龍;劉勇勤;;客家服飾符號的美術特征[J];美術大觀;2006年10期
6 龍和武;;被扭曲、被異化、被遮蔽的——從賀州客家山歌看客家婦女的形象[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10期
7 盧美玲;;客家婦女傳統(tǒng)美德若干特質(zhì)芻議[J];商業(yè)文化(學術版);2009年11期
8 陳文紅;;從客家山歌看客家婦女的精神個性[J];沈陽大學學報;2006年01期
9 陳華;陳濤;;客家婦女投身蘇維埃運動的心理解讀[J];文教資料;2007年08期
10 陳東生;劉運娟;吳灝;;客家婦女服飾的文化特質(zhì)[J];東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子龍;潘春宇;;淺析惠山胡達泉彩塑作品的服飾色彩表現(xiàn)[A];傳統(tǒng)色彩與現(xiàn)代應用——海峽兩岸傳統(tǒng)色彩與現(xiàn)代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2 鐘晉蘭;;論女性崇拜與客家婦女的社會文化生活[A];客家文化研究(下)[C];2004年
3 李蕊;;淺析滿族服飾色彩特點與服裝設計應用[A];傳統(tǒng)色彩與現(xiàn)代應用——海峽兩岸傳統(tǒng)色彩與現(xiàn)代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4 馮林;;試論物質(zhì)化的審美對中國陶瓷藝術發(fā)展的禁錮[A];第九屆全國陶瓷藝術設計創(chuàng)新評比暨首屆中國陶瓷藝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5 王逍;郭志超;;從畬漢互動看客家的畬族文化和血緣成分[A];客家文化研究(上)[C];2004年
6 于長敏;;論陶瓷藝術創(chuàng)新[A];第九屆全國陶瓷藝術設計創(chuàng)新評比暨首屆中國陶瓷藝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7 劉運娟;甘應進;陳東生;;海西客家與閩南婦女服飾文化的碰撞與交融[A];福建省首屆海洋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8 房學嘉;;舊時粵東梅縣客家女性地位的考察[A];客家文化研究(下)[C];2004年
9 吳永章;謝開容;;客家民俗與畬瑤關系述略[A];客家文化研究(下)[C];2004年
10 張茹;;用色彩數(shù)字化命名方式建立中國傳統(tǒng)服飾色卡[A];創(chuàng)意科技助力數(shù)字博物館[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吳震;陶瓷藝術博物館正在籌建[N];中國商報;2003年
2 本報記者 路艷霞;陶瓷藝術開始進入國家美術收藏[N];北京日報;2006年
3 洪日;古老而又現(xiàn)代的生命神采[N];人民日報;2006年
4 記者 邱西穎 通訊員 吳海根;景市打造陶瓷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新名片[N];江西日報;2010年
5 裔萼;關于中國美術館陶瓷藝術邀請展[N];中國文化報;2006年
6 本報記者 汪建根;瓷都升級的路線圖[N];中國文化報;2011年
7 沈躍;客家女[N];中國檔案報;2006年
8 佛山日報記者 黃才文 智慧;搭建千年陶都人才培養(yǎng)平臺[N];佛山日報;2011年
9 孫昕 任歌;文化價值的覺醒與回歸[N];淄博日報;2011年
10 本報記者 胡細鶯;品千年瓷韻 賞指上絕活[N];珠海特區(qū)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梁盛平;贛南客家傳統(tǒng)民具設計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0年
2 蘭靜;近代香港外來移民與香港城市社會發(fā)展(1841-1941)[D];暨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鐘慶祿;客家傳統(tǒng)服飾研究[D];贛南師范學院;2011年
2 朱蕓;唐宋時期服飾色彩的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劉紅;新中國學院式陶瓷藝術教育探析[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0年
4 劉麗坤;論嬰戲題材在現(xiàn)代陶瓷藝術中的運用[D];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2010年
5 袁冶;公共環(huán)境中陶瓷藝術的運用研究[D];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2011年
6 任穎瓊;中國陶瓷藝術中的文化符號[D];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2011年
7 王敏;論完善與發(fā)展中國高校陶瓷藝術教育[D];長春師范學院;2011年
8 余關濤;城市化進程中環(huán)境陶瓷藝術表現(xiàn)研究[D];湖北美術學院;2010年
9 姚偉榮;淺論陶瓷印研究與創(chuàng)作[D];中國美術學院;2010年
10 劉靜;陶瓷藝術的裝飾美[D];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2011年
本文編號:227168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2271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