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造神”——圖像藝術的價值
本文選題:圖像 + 造神; 參考:《美與時代(下)》2016年06期
【摘要】:圖像藝術價值的形成有時候也可來源于某些歷史繼承或精神需要等方面。當圖像對一些特定的語境做出表征性的意義時,圖像的價值就超越了圖像本身而幻化成類似圖騰符號一樣的"神"。在傳達信息方面,圖像與文字不同,圖像之所以被約定俗成地接受只是因其自身攜帶的信息隱喻能夠得到受眾的認同,甚至可以形成一種新的文化邏輯方式。
[Abstract]:The formation of the artistic value of the image can sometimes come from some historical inheritance or spiritual needs. When the image is characterized by some specific contexts, the value of the image transcends the image itself and turns into a totem symbol. In conveying information, the image is different from the text, and the image is Accepted by convention only because of its own information metaphor can be recognized by the audience, and even form a new way of cultural logic.
【作者單位】: 廣州美術學院;
【分類號】:J40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顏蘭華;盧一;;從圖像藝術的審美和表現(xiàn)看繪畫與設計[J];新聞天地(論文版);2008年05期
2 史世任;;漢民俗圖像藝術的建構[J];南方文物;2007年04期
3 趙欣;;重讀現(xiàn)代圖像藝術形式之美[J];藝術百家;2011年05期
4 郭茂全;;論散文創(chuàng)作與圖像藝術的審美互生——以西部散文為例[J];石河子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01期
5 洪潔松;;圖像藝術的歷史傳承及其在中國的發(fā)展[J];理論界;2010年05期
6 董希文;;真的“眼見為實,耳聽為虛”嗎——關于當前文藝領域語—圖之爭的思考[J];內(nèi)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11年05期
7 魏于凡;;在“消費社會”下來看中國九十年代圖像藝術[J];藝術科技;2014年02期
8 龍熹祖;淺論高等圖像藝術教育問題[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1年01期
9 劉宗超;李蕾;;漢代圖像藝術的“四個世界”[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07年02期
10 劉志;;當代藝術批評視野中的圖文之辨[J];解放軍藝術學院學報;2013年01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陳寶生;圖像藝術教學設想[N];中國攝影報;2005年
2 龔舉善;“自便”寫作背后的問題[N];文學報;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黃偉康;圖像藝術在商業(yè)空間中的廣告設計運用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6年
2 顏蘭華;中國傳統(tǒng)圖像藝術與現(xiàn)代設計[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3 王海明;基于并行計算的圖像藝術作品生成系統(tǒng)[D];中山大學;2012年
4 王妍;讀圖時代“語—圖”時空范式變化[D];安徽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95803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sheyingyishulunwen/1958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