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音樂美學觀對當代人格建構的作用
發(fā)布時間:2017-10-02 13:07
本文關鍵詞:孔子音樂美學觀對當代人格建構的作用
【摘要】:孔子作為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不僅在政治管理、教育上有獨到見解,而且在音樂上有極高的造詣,他將音樂應用于育人、教化、治國中,形成了“美善合一”、“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成于樂”的音樂美學思想?鬃拥囊魳访缹W思想有其深厚的思想來源和哲學基礎!懊郎坪弦弧痹从诳鬃訉Α岸Y”、“仁”的追求,“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是其中庸思想在藝術領域的體現(xiàn)。 本文將從孔子思想體系總體入手,探究孔子的音樂美學思想在道德建設、人格完善等方面具有的獨特見解,采用文獻學的方法,運用文藝社會學的視角,以孔子音樂美學對當代社會的人格建構作為研究重點,從總體上呈現(xiàn)孔子音樂美學思想,并探究其對當代人格建構的作用和價值。 引言部分將簡要介紹選題意義、研究現(xiàn)狀及研究方法。第一章結合以往成果,研究孔子的音樂美學觀,闡述孔子“美善合一”、“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和“成于樂”的音樂美學思想。側(cè)重分析音樂藝術性與傳達思想價值的結合,音樂在內(nèi)容與形式上的“適度”的中庸思想,以及“成于樂”的教育功能。第二章從“寓仁于樂”、“文質(zhì)合一”以及對中庸思想的解讀三方面,分析孔子音樂美學觀的獨有內(nèi)涵和理論基礎。第三章研究孔子的音樂美學思想對當代人格建構的作用。在孔子音樂美學思想的教化作用的基礎上,分析當代人的道德滑坡、人格缺陷的現(xiàn)象和原因,闡述孔子音樂美學觀對人格建構的啟示和作用。結語部分則指出了孔子的音樂美學思想對當代社會精神建設的意義及對未來研究的展望。
【關鍵詞】:孔子 音樂美學思想 人格建構
【學位授予單位】:曲阜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J601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6
- 引言6-8
- (一) 選題依據(jù)6
- (二) 選題意義及價值6-7
- (三) 先行研究成果綜述7-8
- (四) 研究方法8
- 一、 孔子的音樂美學觀8-14
- (一) “盡善盡美”,美善合一8-10
- (二) “樂而不淫,哀而不傷”10-11
- (三) 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11-14
- 1.“興于詩”12-13
- 2.“成于樂”13-14
- 二、 孔子音樂美學觀的思想內(nèi)涵和理論基礎14-19
- (一) 寓仁于樂14-17
- (二) 文質(zhì)合一17-18
- (三) 中庸哲學思想18-19
- 三、 孔子音樂美學觀對當代人格建構的作用19-27
- (一) 所謂“人格”19-21
- 1.國外對“人格”的界定19-20
- 2.國內(nèi)對“人格”的闡釋20
- 3.本文對“人格”的研究角度20-21
- (二) 當代人的道德滑坡、人格缺陷的現(xiàn)象及其產(chǎn)生的原因21-24
- 1.當代人的道德滑坡、人格缺陷的現(xiàn)象21-22
- 2.當代人的道德滑坡、人格缺陷產(chǎn)生的原因22-24
- (三) 孔子音樂美學觀對人格建構的啟示和作用24-27
- 1.美善合一、內(nèi)外兼修,以樂育德24-25
- 2.做人須中正平和,有理智、有克制25-26
- 3.發(fā)揮音樂社會功能,樹立正確審美標準26-27
- 結語27-29
- 參考文獻29-32
- 在校期間發(fā)表論文32-33
- 致謝33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玉敏;;“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與孔子“中和”美學精神[J];北方論叢;2012年01期
2 孔楠;;論孔子的“盡善盡美”與人格修養(yǎng)之關系[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23期
3 劉莉;;孔子音樂美學思想初探[J];大舞臺;2011年03期
4 侯軍;“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析[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1991年04期
5 姚嵐;;中國古代音樂美學思想中的社會觀[J];焦作大學學報;2009年01期
6 李兆森;孔子的音樂美學思想[J];孔子研究;1988年02期
7 蔡茂松;;孔子的文質(zhì)論[J];孔子研究;1991年01期
8 張麗;儒道兩家音樂美學思想之比較[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2000年02期
9 黃毓任;孔、莊音樂美學思想之比較[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03期
10 刁生虎;王曉萌;;“鄭聲”、“鄭聲淫”與“放鄭聲”[J];理論月刊;2013年07期
,本文編號:95974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qiyueyz/959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