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爾尼鋼琴練習曲研究
本文關鍵詞:車爾尼鋼琴練習曲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 本論文《車爾尼鋼琴練習曲研究——技術系統(tǒng)、藝術特色、與維也納古典主義鋼琴音樂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把車爾尼鋼琴練習曲作為整體研究對象,,從材料、和聲、織體、旋律、節(jié)奏、音型、音響等方面入手,通過大量典型譜例的比較,運用樂曲之間細部對比、分析,從音樂本體出發(fā),詳盡地闡述了車爾尼練習曲中的技術系統(tǒng)、藝術成分及其與維也納古典樂派鋼琴作品的關系。車爾尼鋼琴練習曲的藝術特色研究至今在國內外尚顯薄弱,筆者力圖通過本文的寫作,重新梳理車爾尼練習曲的音樂性及其與維也納古典主義作品之間深刻的精神上、內容上、技術上的聯(lián)系,以更好的幫助演奏者們理解作品的內涵,把握作品的實質,改變單一的以技術訓練為目的的練習觀點。 本文共分為四個章節(jié): 第一章闡述了車爾尼鋼琴練習曲的技術系統(tǒng)。從車爾尼練習曲的十一種主要技術類型:1、五指;2、拇指;3、雙音;4、八度;5、和弦;6、裝飾音;7、指間擴張;8、單音、八度、和弦的同位重復;9、節(jié)奏;10、連奏及歌唱性練習;11、綜合各類技術練習,分析了體現(xiàn)在車爾尼練習曲中的系統(tǒng)性、循序性、專門性、針對性四大特性。 第二章通過對車爾尼練習曲的音樂情趣、樂句分句、和聲、音響、節(jié)奏形態(tài)五個方面的分析闡述了車爾尼鋼琴練習曲的藝術特色,從一個全新的角度重新定位車爾尼在鋼琴藝術史上的歷史地位和貢獻。 第三章闡述了車爾尼練習曲與維也納古典樂派鋼琴作品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通過對典型譜例從材料、和聲、織體、旋律、節(jié)奏、音型、音響等方面的比較,清晰地看出車爾尼練習曲與維也納古典作品之間深刻的聯(lián)系。 第四章闡述了車爾尼鋼琴音樂對浪漫主義的開拓作用。通過譜例之間的細部對比、分析,以從更高的層面、更新的角度剖析車爾尼鋼琴音樂中深刻的音樂內函和精神實質。
【關鍵詞】:車爾尼 技術系統(tǒng) 藝術特色 維也納古典主義 浪漫主義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音樂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7
【分類號】:J624.1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7
- 前言7-9
- 第一章 車爾尼練習曲中的技術系統(tǒng)9-34
- 一、五指9-11
- 二、拇指11-15
- 三、雙音15-16
- 四、八度16-18
- 五、和弦18-19
- 六、裝飾音19-21
- 七、擴張21-22
- 八、單音、八度、和弦的同位重復22-24
- 九、節(jié)奏24-26
- 十、連奏及歌唱性練習26
- 十一、綜合各類技術練習26-33
- 第一章注釋33-34
- 第二章 車爾尼練習曲中的藝術特色34-47
- 一、音樂情趣34-39
- 二、樂句分句39-40
- 三、和聲40-41
- 四、音響41-45
- 五、節(jié)奏形態(tài)45-47
- 第三章 車爾尼練習曲與維也納古典鋼琴音樂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47-53
- 第四章 車爾尼鋼琴音樂對浪漫主義的開拓作用53-61
- 結語61-62
- 附錄:車爾尼鋼琴練習曲列表62-65
- 參考文獻65-66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金石;;車爾尼鋼琴練習曲的應用和訓練[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1983年01期
2 李洪玲;;淺談車爾尼及其練習曲[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3 秦琴;;論車爾尼練習曲中的音樂性[J];藝術探索;2007年S1期
4 陳奕君;;簡析車爾尼鋼琴練習曲740中的琶音練習[J];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10年11期
5 王浩汀;;車爾尼鋼琴練習曲的價值探究[J];大眾文藝;2011年04期
6 郭春蓉;;淺談車爾尼鋼琴練習曲作品599在鋼琴教學中的運用[J];大舞臺(雙月號);2009年06期
7 梁蘭丁;;車爾尼鋼琴教學之我見[J];音樂生活;2010年08期
8 劉水;;車爾尼鋼琴練習曲50首(Op.740)的練習特點分析[J];華章;2011年01期
9 姜文子;車爾尼作品849號第1-5曲教學指導(2)[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1994年04期
10 王雁;;關于車爾尼鋼琴練習曲作品740的技術類型劃分與訓練(一)[J];鋼琴藝術;2007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賈鳳亭;;基于復雜性理論的技術系統(tǒng)結構分析[A];全國復雜性與系統(tǒng)科學的理論、方法及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2 楊曉梅;杜云艷;蘇奮振;仉天宇;;GIS與衛(wèi)星遙感在中國海岸帶應用中的技術系統(tǒng)建設[A];第十四屆全國遙感技術學術交流會論文摘要集[C];2003年
3 鐘杰;;EMC技術的發(fā)展歷程及展望[A];2005'全國微波毫米波會議論文集(第三冊)[C];2006年
4 彭燦;;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tǒng)(CIMS)設計原則[A];全國經濟管理院校工業(yè)技術學研究會第六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7年
5 李誼瑞;范靈春;辛華;何玉林;吳碧春;吳秀英;黎大虎;康晉山;;四川省防震減災指揮中心技術系統(tǒng)研制[A];中國地震學會第八次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0年
6 何川;張鵬;;TRIZ理論研究綜述[A];制造業(yè)與未來中國——2002年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年會論文集[C];2002年
7 黃耀熊;袁志堅;陳文心;周平;;對蛋白、細胞結構與功能及其與藥物相互作用進行監(jiān)測的顯微測定技術[A];藥物相關蛋白質組學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8 冷婕;陳科;;從城市文化結構角度探析重慶湖廣會館戲臺空間[A];古建筑施工修繕與維護加固技術交流集錦[C];2008年
9 肖輝;何宇翔;翟羽;房彬;;人工增雨效果統(tǒng)計檢驗技術系統(tǒng)開發(fā)與應用[A];第十五屆全國云降水與人工影響天氣科學會議論文集(Ⅱ)[C];2008年
10 李大山;;人工影響天氣作業(yè)條件與技術系統(tǒng)有關問題的意見[A];第十五屆全國云降水與人工影響天氣科學會議論文集(Ⅱ)[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汪涌;北京奧運會過半測試賽今年舉行[N];人民日報;2007年
2 周報;康明斯渦輪增壓技術系統(tǒng)迎來發(fā)展新高潮[N];中國工業(yè)報;2008年
3 楊文利;我國正式啟動“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術系統(tǒng)”項目[N];中國高新技術產業(yè)導報;2007年
4 深度;低能耗住宅中的裝修配套[N];中國建設報;2006年
5 張媛媛;深交所加強會員技術系統(tǒng)風險管理[N];證券時報;2007年
6 本報記者 譚笑穎;康明斯渦輪增壓技術系統(tǒng)迎來在華發(fā)展新高潮[N];機電商報;2008年
7 周松林;上證所要求會員提高技術水平[N];中國證券報;2007年
8 李中秋;備戰(zhàn)股指期貨各類機構大提速[N];中國證券報;2007年
9 記者 于莘明;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術系統(tǒng)項目啟動[N];科技日報;2007年
10 證券時報記者 高璐 清溪;股指期貨8月底開始系統(tǒng)測試[N];證券時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黃志斌;國家數(shù)字地震臺網中心技術系統(tǒng)集成中關鍵問題的研究[D];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3年
2 劉文合;基于可再生能源利用的農村住宅技術系統(tǒng)設計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9年
3 仇成;創(chuàng)新問題解決理論(TRIZ)在產品設計領域的應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8年
4 孫啟貴;技術與社會的創(chuàng)新及其協(xié)同演化[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9年
5 許勇;機電一體化系統(tǒng)方案生成及優(yōu)選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6 張穎;安全平臺支撐體系及其模型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8年
7 郝陶群;基于仿生學視角的區(qū)域創(chuàng)新系統(tǒng)構建理論及應用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8 張九天;能源技術變遷的復雜性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6年
9 沈瀅;現(xiàn)代技術評價理論與方法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10 周玉石;結構設計的虛擬原型技術與應用研究[D];同濟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馮熠;車爾尼鋼琴練習曲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07年
2 尹文娟;托馬斯·休斯技術系統(tǒng)方法研究[D];東北大學;2008年
3 曹U嗘
本文編號:33252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qiyueyz/332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