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器樂論文 >

清末民初學堂樂歌的語言特征

發(fā)布時間:2020-11-10 17:39
   處于清末民初的學堂樂歌的研究近一些年來開始受到學界關注。其中,從教育史、音樂史的角度研究學堂樂歌較多,而較少關注其在語言方面的價值。學堂樂歌作為中國白話新詩現代性轉型的關鍵一環(huán),其在語言方面的特征與價值較少被關注。學校教育制度的變革與晚清留日風潮是學堂樂歌產生與發(fā)展的重要條件。晚清的留日風潮從外部促進了學堂樂歌的發(fā)展,日本明治維新后的音樂教育從內容、語言與思想層面影響了以沈心工、曾志態(tài)、李叔同為代表的近代知識分子的音樂創(chuàng)作。清末民初的學制變革從內部為學堂樂歌的發(fā)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學堂樂歌經歷四次學制變革,其在學制上的合法地位得以確立。學堂樂歌在詞匯形態(tài)方面具有獨特的特征。留日風潮與西方思潮的雙重夾擊為學堂樂歌帶來了大量新詞。具體包括地理詞匯、自然與社會科學詞匯以及軍國民詞匯。學堂樂歌處于白話新詩發(fā)展的過渡性階段,因此其語言具有“淺白”與“雅言”并存的過渡性特征。學堂樂歌在語義方面具有散文化與敘事性的特征。對近體詩“律化”現象的破壞以及口語詞匯的大量入詩形成了學堂樂歌散文化的結構。以生動活潑的語言增加樂歌內容的畫面感又形成了學堂樂歌語言敘事化的特點。學堂樂歌由歌詞與旋律兩部分組成,缺一不可。這種訴諸于口的方式使得學堂樂歌在歌詞上具有可歌性的合樂特征,在節(jié)奏上體現為自然口語的特征。“比興”與“復沓”的大量使用是學堂樂歌在修辭藝術上的主要特征。詞語與句子的重復出現增強了樂歌的節(jié)奏感,“物”與“情”的多重結合體現了樂歌創(chuàng)作者對“比興”傳統的借鑒與改造。
【學位單位】:華中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K25;J609.2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選題意義與研究價值
    二、研究現狀
    三、研究對象界定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學堂樂歌的興起與發(fā)展
    第一節(jié) 學制變革與學堂樂歌的興起
        一、“癸卯學制”期間的課程性質與內容
        二、“壬子癸丑學制”期間的課程性質與內容
    第二節(jié) 學堂樂歌發(fā)展中的日本因素
        一、留日運動的興起與展開
        二、樂歌內容中的日本教育思想
第二章 學堂樂歌的語言詞匯形態(tài)
    第一節(jié) 新語境與新詞匯
        一、學堂樂歌中的地理詞匯
        二、學堂樂歌中的自然與社會科學詞匯
        三、學堂樂歌中的軍國民詞匯
    第二節(jié) 文白摻雜的過渡性特征
        一、淺白語言之成因
        二、雅俗語言之況味
第三章 學堂樂歌的結構與語義特征
    第一節(jié) 邏輯語法的散文化結構
        一、口語詞匯入詩與近體詩的轉化
        二、非“律化”特征
    第二節(jié) 敘事化的語義表述
第四章 學堂樂歌的語言節(jié)奏
    第一節(jié) 歌詞的可歌性合樂特征
        一、合樂性:歌詞與曲調的協調性
        二、可歌性:內容與形式的音樂性
    第二節(jié) 自然口語的節(jié)奏
        一、聽覺方面的節(jié)奏
        二、視覺方面的節(jié)奏
第五章 學堂樂歌的語言修辭藝術
    第一節(jié) 復沓與重復的語言對稱形式
        一、復沓與重復的多樣形式
        二、復沓與重復中的對稱美學
    第二節(jié) 比興傳統的借鑒與改造
        一、比興傳統的借鑒
        二、比興傳統的改造
結語
參考文獻
在校期間發(fā)表的論文、科研成果等
致謝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方若涵;;論20世紀初的學堂樂歌[J];農家參謀;2018年17期

2 王怡雪;;學堂樂歌對當代音樂教育的啟示[J];中國音樂教育;2016年04期

3 楊蕾;;學堂樂歌對20世紀中國音樂發(fā)展的影響初探[J];北方音樂;2017年01期

4 李瀟婧;;談高中音樂鑒賞課中德育的有機滲透——以《李叔同和他的學堂樂歌》一課為例[J];中小學音樂教育;2017年02期

5 齊柏平;;學堂樂歌對中小學音樂教育之影響[J];中國音樂教育;2017年04期

6 陳祎;;黎錦暉與他的學堂樂歌[J];北方音樂;2017年08期

7 秦燕;;論學堂樂歌對中國近現代音樂教育的重要作用[J];北方音樂;2017年15期

8 馬俊燕;張蓮;;《學堂樂歌》教學實錄[J];中國音樂教育;2011年07期

9 青科;;淺談學堂樂歌中的多元文化色彩[J];北方音樂;2013年08期

10 齊柏平;;“學堂樂歌”的歷史演變及其影響[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8年05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馨藝;清末民初學堂樂歌的語言特征[D];華中師范大學;2019年

2 張蒙君;學堂樂歌的美學特征[D];上海師范大學;2018年

3 許昇;學堂樂歌對中國近代音樂的影響[D];蘇州大學;2017年

4 白麗莎;李叔同的學堂樂歌課程改革思路與實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5年

5 白雪;學堂樂歌在高中《音樂鑒賞》中的教學探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7年

6 柏華;古蘊與新聲:中國現代歌詞意象研究(1904-1929)[D];暨南大學;2016年

7 張沐;學堂樂歌對當前學校音樂教育的影響[D];海南師范大學;2017年

8 徐芳;20世紀上半葉新舊文化交替背景下學校歌曲的特征初探[D];上海音樂學院;2011年

9 李戀戀;詩與思:民國歌詞的詩意研究[D];四川外國語大學;2015年

10 田菲菲;歌詞中的群體性特征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287817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qiyueyz/287817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d49bf***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