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音樂人類學的雙重難題——跨學科、跨文化的困惑
[Abstract]:Since the eighties of the 20th century, after 30 years of theoretical discussion and debate, the Chinese music circle has turned to the paradigm transformation of musical anthropology research in the last 10 years. However, under this theoretical upsurge, the academic community must face the double theoretical problems of musical anthropology. Under the predicament, only by paying more earnest attention to the subject, the real problems of our country, and trying to open the way of theoretical innovation, can we really have an equal dialogue and consultation with the other.
【作者單位】: 四川音樂學院;
【分類號】:J60-0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羅藝峰;從普遍主義、相對主義到文化全元論——音樂人類學發(fā)展的“正、反、合”[J];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2002年02期
2 鄭元者;;地方性知識的迷障:音樂的中國經驗及其藝術人類學價值[J];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江守義;敘事是一種評價[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2 袁國興;中國現(xiàn)代“革命”文學敘事傾向[J];北方論叢;2005年01期
3 王洪輝,郝崇;《羊的門》的家族神話與悲劇性反諷——陷落的烏托邦[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4 火源;論楊絳的反諷——以《洗澡》為例[J];長春大學學報;2004年05期
5 李作霖,孫利軍;作為語言的詩——從象征主義到形式主義[J];長沙大學學報;2001年01期
6 楊麗娟;《批評的剖析》與文學的文化批評的建構[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7 黃恩成;;從對話關系看《水仙》與華茲華斯[J];廣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8 黃科安;中國現(xiàn)代藝術性散文的選擇與重構[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9 楊光祖;;批評的倫理底線與批評家理論主體的建構[J];甘肅社會科學;2005年06期
10 張曦;關于弗萊原型批評理論的批判性考察[J];甘肅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鳳亮;詩·思·史:沖突與融合——米蘭·昆德拉小說詩學引論[D];暨南大學;2001年
2 王琢;想象力論:大江健三郎的小說方法[D];暨南大學;2002年
3 侯運華;晚清狹邪小說新論[D];河南大學;2003年
4 許龍;錢鍾書詩學思想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5 李志強;索洛古勃小說創(chuàng)作中的宗教神話主題[D];黑龍江大學;2005年
6 黃鍵;京派文學批評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00年
7 劉曉南;第四種批評[D];北京大學;2006年
8 李曙豪;解構與顛覆的喜劇[D];蘇州大學;2006年
9 劉林沙;中國廣告原型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10 韓雷;神話批評論[D];浙江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權華;論弗朗索瓦·莫里亞克小說中的“陰郁”原型[D];暨南大學;2003年
2 崔家遠;酒的迷狂與夢的憧憬[D];青島大學;2003年
3 彭石玉;對人的宗教審視與困惑[D];湘潭大學;2003年
4 熊毅;裂變的聲音[D];湘潭大學;2003年
5 胡明貴;張煒小說意象論[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6 張代生;《飄》的原型意象與主題意蘊新探[D];吉林大學;2004年
7 高麗佳;論簡·奧斯丁的《傲慢與偏見》[D];吉林大學;2004年
8 王健;文本欲望的哲學理解[D];吉林大學;2004年
9 田平;在血性呼喚中實現(xiàn)人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D];吉林大學;2004年
10 宋麗麗;張?zhí)煲碇S刺小說研究[D];揚州大學;200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王靜怡;民族音樂學研究對象的歷史回顧與思考[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2 鄭元者;;藝術人類學的生成及其基本含義[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3 楊沐;漫談音樂人類學的定義與范疇[J];音樂研究;2000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倩茹;;音樂人類學視野下的中國揚琴音樂[J];青年文學家;2011年09期
2 王瑩;劉進鎖;;音樂人類學視野下的西府曲子之歷史演變[J];新西部(下旬.理論版);2011年08期
3 王志毅;;音樂人類學的應用研究與實踐[J];浙江藝術職業(yè)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4 楊曉;;歷史證據、歷史建構與歷時變遷——儀式音樂研究三視界[J];中國音樂學;2011年03期
5 宋瑾;;后現(xiàn)代思想與音樂人類學(上)[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2011年02期
6 郭小利;;世界民族音樂課程論研究的可喜成果——王州《世界民族音樂課程論研究》評介[J];福建藝術;2011年04期
7 曹曉燕;;新形勢下高師聲樂教學的多元文化轉向[J];安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8 田耀農;;區(qū)域音樂研究的方法論基礎——系統(tǒng)論[J];人民音樂;2011年07期
9 張文娟;;大陸電視音樂傳播的“思路”和“出路”——評何曉兵《從中心到相對——電視音樂傳播價值論》[J];中國音樂;2011年02期
10 楊沐;;家鄉(xiāng)、田野、信息技術、互聯(lián)網——21世紀(音樂)人類學田野考察方法探索[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湯亞汀;;文化研究語境下的音樂人類學:兼論音樂人類學與音樂學的范式差異[A];2005’北京第二屆世界民族音樂學會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C];2005年
2 游妍麗;;透過音樂教育和大腦的關系引發(fā)出的思考[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6年
3 王耀華;;理解和尊重多元音樂文化——跨文化音樂比較學的理論基礎和特點[A];北京論壇(2008)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文明的普遍價值和發(fā)展趨向:“藝術的超越與文明的發(fā)展”藝術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熊曉輝 吉首大學師范學院;多元文化視角下的中國音樂人類學[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2 熊曉輝 吉首大學師范學院;音樂人類學:“文化中的音樂研究”[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3 管建華;關于多元文化與音樂教育的思考[N];音樂周報;2001年
4 梁樞;中國人的音樂 中國人的信心[N];光明日報;2001年
5 戴定澄;海天秋月聞琴音[N];音樂周報;2004年
6 陳明;打破歐洲音樂中心論共享世界民族音樂[N];音樂周報;2004年
7 居其宏整理;“當代音樂學研究專家論壇”紀要(下)[N];音樂周報;2002年
8 何曉兵;新民樂:傳統(tǒng)音樂的“改版”[N];音樂周報;2002年
9 本報記者 紫茵;平穩(wěn)換屆隱憂尚存[N];音樂周報;2009年
10 劉爽;音樂學與音樂教育的研究[N];音樂生活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張君仁;花兒王朱仲祿[D];福建師范大學;2002年
2 于曉晶;后哲學文化為基礎的學校音樂教育[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丁愛華;“中柱之歌”——丙中洛阿怒人“可汝”歌舞的音樂人類學分析[D];云南大學;2010年
2 宋偉偉;維吾爾族歌唱家熱比亞·買買提的聲樂藝術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06年
3 謝士欣;人類學視域下的音樂研究[D];蘭州大學;2007年
4 吳歌;南京白局及其傳承的考察與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5 韋希;印度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教學[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6 于曉晶;泰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教學[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7 布丹丹;山東臨清田莊“吹腔”傳承的考察與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8年
8 仲崇連;多元文化語境下巴布亞新幾內亞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教學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6年
9 劉慧;音樂文化中介人[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7年
10 趙晶晶;韓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與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44193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qiyueyz/2441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