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祭孔樂舞調(diào)查與研究
[Abstract]:For more than 2,000 years, the sacrifice of Confucius music and dance is a comprehensive art form, composed of ritual, music, song and dance, with Confucius as the main content of sacrifice to the most sacred teacher. Based on the previous studies, this paper combs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the sacrificial hole music and dance, investigates and analyzes the Noumenon structure of the present sacrifice hole music and dance, with the help of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the literature data on the sacrifice of the hole music and dance, and on the basis of the previous studies, While understanding its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combined with cultural anthropology, sociology and other disciplines to further explore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oday's sacrifice and dance, in order to better inherit and protect the sacrifice of the hole music dance.
【作者單位】: 徐州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分類號】:J609.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文啟明;祭孔樂舞的形成和對外傳播[J];中國音樂學;2000年02期
2 董兵;馬東風;;由祭孔音樂的流變所引發(fā)的思考[J];中國音樂;2006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張詠春;中國禮樂戶研究的幾個問題[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蔡麗紅;明代歌舞的初步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2 遲鳳芝;朝鮮半島對中國雅樂的接受、傳承與變衍[D];上海音樂學院;2004年
3 魏育鯤;涼州賢孝及其生存現(xiàn)狀的調(diào)查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5年
4 王東濤;魯中南嶧城及臺兒莊兩鼓樂班調(diào)查與研究[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05年
5 張詠春;孔府的樂戶和禮樂戶[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6 李衛(wèi);魯西南鄄城縣王家樂班的民族音樂學追蹤[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06年
7 劉軼中;高等職業(yè)教育音樂專業(yè)的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8 薛冬艷;《新格羅夫音樂與音樂家詞典》“中國”條目的譯介與研究[D];西安音樂學院;2006年
9 孫云;禮非樂不行 樂非禮不舉[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10 楊葉青;新疆維吾爾族納格拉鼓調(diào)查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福銀;;探究祭孔樂舞中的韶樂蹤跡[J];時代文學(雙月上半月);2010年01期
2 蘇旅;;當代藝術(shù)視角[J];南方文壇;2010年02期
3 歐飛兵;;古陶瓷的文化內(nèi)蘊解析[J];今日科苑;2010年06期
4 王福銀;;從祭孔樂舞的記載中覓韶樂蹤跡[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5 文文;;北京孔廟的祭孔典禮[J];科學大觀園;2009年08期
6 王佳慧;;賈平凹“商州世界”中的人生禮俗[J];時代文學(雙月上半月);2009年04期
7 龔玉和;單金發(fā);;弘揚錢塘糕團文化[J];杭州通訊(生活品質(zhì)版);2008年03期
8 鐘妹貴;;中國傳統(tǒng)哲學重和思想的文化內(nèi)蘊及時代價值[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8年06期
9 王樹林;;俗趣背后的雅趣——談馬致遠[四塊玉]《恬退》二首小令意象中的文化內(nèi)蘊[J];名作欣賞;2008年21期
10 林平喬;;論余光中詩歌的傳統(tǒng)文化內(nèi)蘊[J];求索;2008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唐元;;劉歆的學術(shù)傾向與西漢末的復古及革新——從《移書讓太常博士》談起[A];《春秋》三傳與經(jīng)學文化[C];2009年
2 黃震云;;《春秋繁露》中的神學思想與漢代行政理論[A];《春秋》三傳與經(jīng)學文化[C];2009年
3 彭安湘;;論《左傳》中齊魯兩國女性的風貌及其文化內(nèi)蘊[A];《春秋》三傳與經(jīng)學文化[C];2009年
4 周洪;;孔子反對厚葬顏回的原因[A];《春秋》三傳與經(jīng)學文化[C];2009年
5 張玉勤;;從狂歡節(jié)理論看城市休閑廣場的文化意義[A];城市文化與藝術(shù)審美[C];2008年
6 王強;劉正棠;;蓬生麻中 不扶而直——大學校園環(huán)境營造之新哲[A];Proceedings of the 200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Volume 1)[C];2008年
7 劉鐵峰;;當前城市建筑規(guī)劃的個性缺失[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會第三屆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8 馬鴻增;;我對風格個性的幾點看法[A];'2007中國畫創(chuàng)作觀摩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9 楊劍龍;;中韓交流中上海、首爾都市文化之比較[A];交流與互動——上海、漢城(首爾)都市文化比較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10 張夢陽;;文化的內(nèi)蘊與對“人”的呼喚——寫于林非先生著《魯迅和中國文化》再版的時候[A];全國中外近現(xiàn)代文化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張令偉 劉焱;“2011中華文化游”這里最給力[N];濟寧日報;2011年
2 張令偉 劉焱;“2011中華文化游”這里最給力[N];中國旅游報;2011年
3 胡永紅 史治國;五臺榮膺“山西文化建設示范縣”[N];忻州日報;2011年
4 張同吾;哲學天空的詩意漫游[N];文藝報;2010年
5 郭冰廬 榆林學院;“米脂婆姨”打造“西部文化大市”[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6 郭冰廬 榆林學院;“米脂婆姨”打造“西部文化大市”[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7 郭冰廬 榆林學院;“米脂婆姨”打造“西部文化大市”[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8 郭冰廬 榆林學院;“米脂婆姨”打造“西部文化大市”[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9 郭冰廬 榆林學院;“米脂婆姨”打造“西部文化大市”[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10 郭冰廬 榆林學院;“米脂婆姨”打造“西部文化大市”[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車延芬;從舞譜到舞蹈[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2 陳建平;水滸戲與中國俠義文化[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06年
3 唐麗芳;香港城市精神觀照下的景致[D];復旦大學;2005年
4 陳穎;中國戰(zhàn)爭小說史論[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曹燕;高中語文教材中的“水文化”探微[D];華中師范大學;2010年
2 孫成;曲阜孔廟景觀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0年
3 李倩;唐代三峽詩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雷艷平;蘇軾園林文學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10年
5 徐彩紅;藏民族地域文化的全景式審美再現(xiàn)[D];內(nèi)蒙古大學;2010年
6 李娟;論曹植辭賦中的人物形象[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7 孫志崗;陜北鄉(xiāng)村口愿書調(diào)查與研究[D];延安大學;2010年
8 趙瀅;《古詩十九首》“游”之探析[D];云南大學;2010年
9 王智麗;男權(quán)主義文化下的女性生存困境[D];重慶師范大學;2010年
10 向莉莉;徐克電影的空間敘事[D];汕頭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25233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qiyueyz/2252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