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兩首鋼琴改編曲《瀏陽河》為例管窺新中國鋼琴音樂創(chuàng)作的民族化探索.pdf
本文關鍵詞:以兩首鋼琴改編曲《瀏陽河》為例管窺新中國鋼琴音樂創(chuàng)作的民族化探索,,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文檔介紹:
福建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以兩首鋼琴改編曲《瀏陽河》為例管窺新中國鋼琴音樂創(chuàng)作的民族化探索姓名:盧燕申請學位級別:碩士專業(yè):音樂學指導教師:陳新鳳20090801福建師范大學高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論文中文摘要中國鋼琴藝術在不到一百年的歷史發(fā)展中,從無到有,從萌芽到發(fā)展,從發(fā)展到繁榮,逐漸壯大成熟起來。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的作曲家們繼承中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借鑒西方作曲技法,在鋼琴音樂民族化問題上不斷探索,創(chuàng)作出了大量為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的鋼琴音樂作品。王建中和儲望華是新中國鋼琴音樂民族化探索中具有代表性的兩位作曲家。他們根據(jù)同一民歌改編曲《瀏陽河》分別改編成的鋼琴作品,在旋律、和聲、織體等方面都不約而同地采用了民族化的創(chuàng)作手法,本文就以這兩首鋼琴改編曲為例,研究不同的作曲家在探索鋼琴藝術民族化中的共同見解;探討了以這兩位作者為代表的六、七十年代中國鋼琴音樂創(chuàng)作的特點;并試圖發(fā)現(xiàn)新中國鋼琴音樂創(chuàng)作民族化探索中的共同特征。鋼琴藝術源自西方,中國的鋼琴音樂只有形成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風格,才能在世界鋼琴音樂之林占有一席之地。希望通過本文的探討,對早日形成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鋼琴音樂流派盡自己的微薄之力。關鍵詞:《瀏陽河》,...
內容來自轉載請標明出處.
本文關鍵詞:以兩首鋼琴改編曲《瀏陽河》為例管窺新中國鋼琴音樂創(chuàng)作的民族化探索,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1721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qiyueyz/217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