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音樂文化的發(fā)展模式
本文關鍵詞: 音樂 文化 發(fā)展模式 出處:《民族藝術研究》2011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圍繞當前文化發(fā)展問題,在綜合諸多專家學者觀點的基礎上提出中國音樂文化的發(fā)展模式。本文認為在世界文化多元發(fā)展的新時期,中國音樂文化應具有自己獨特的發(fā)展模式,并應隨著時間的發(fā)展賦予其鮮明的時代內容。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synthesizing the views of many experts and scholar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Chinese music culture around the current cultural development problem.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usic culture is in the new period of the pluralistic development of world culture. Chinese music culture should have its own unique development mode, and should be endowed with the distinct content of the tim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ime.
【作者單位】: 河南周口師范學院;
【分類號】:J609.2
【正文快照】: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智慧與文明的集中體現,是維系一個國家和民族生存的精神紐帶。而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要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就必須具有獨特的文化發(fā)展模式,這種模式應隨著時間的發(fā)展賦予其鮮明的時代內容。模式,即前人積累的經驗的抽象和升華。簡單地說,就是從不斷重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韓啟超;;難道真要“把自己娛樂死”?——評網絡“惡搞”音樂[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2007年01期
2 賈玉紅;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文化發(fā)展的試思考[J];社科縱橫;2004年02期
3 湯一介;關于文化問題的幾點思考[J];學術月刊;2002年09期
4 克勞德·V.帕利斯卡,余志剛;美國音樂學的跨學科傾向[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1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澈元;論欠發(fā)達區(qū)域經濟開發(fā)的文化成本——一種非線性視角及其闡釋與構建[J];甘肅社會科學;2003年05期
2 彭永啟,董蓉;閱讀與思考——關于新版格勞特《西方音樂史》及其歷史寫作[J];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3 唐祥金;;澳大利亞民族文化心理及其在詞匯中的映射[J];金陵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4 李愛平;;聲樂教學的非技能性因素研究[J];劇作家;2008年06期
5 牟艷麗;廣度與深度的結合——音樂學發(fā)展的必由之路[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6 楊曦帆;;音樂學的大學精神[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2009年04期
7 蔡良玉;;對西方音樂史教學中的中西比較視野的思考[J];人民音樂;2006年01期
8 李愛平;;學科視界下的音樂學體系演變——兼論我國音樂學的跨學科發(fā)展機制[J];外語藝術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9 李愛平;;學科視界下的音樂學體系演變——兼論我國音樂學的跨學科發(fā)展機制[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10 俞可平;;現代化和全球化雙重變奏下的中國文化發(fā)展邏輯[J];學術月刊;2006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楊玲;文化交往論[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2 紀露;斯特拉文斯基的新古典主義音樂觀念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11年
3 王巖云;當代中國權利問題研究檢視[D];吉林大學;2008年
4 龐德英;文化和諧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白利勇;網絡“惡搞”的刑法學分析[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2 羅向東;奧林匹克文化在我國的發(fā)展歷程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0年
3 張梓純;從目的論角度看格勞特《西方音樂史》第四版和第六版譯本[D];天津音樂學院;2012年
4 高蕾;西方社會文化思潮與青年學生思想政治教育[D];哈爾濱理工大學;2007年
5 謝英軍;高等音樂院校本科雙排鍵電子琴專業(yè)課程構建[D];天津音樂學院;2007年
6 林晨;當代中國“惡搞”現象的文化解讀[D];四川師范大學;2008年
7 邊曄;文化生產力探析[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8 楊銘;方言與旅游地文化形象的感知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趙應云;從意識形態(tài)看全球化的本質[J];湖湘論壇;2003年04期
2 劉悅笛,佑素珍;論文化全球化[J];學術論壇;2002年01期
3 湯一介;;再論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真善美問題[J];中國社會科學;1990年03期
4 湯一介;再論創(chuàng)建中國解釋學問題[J];中國社會科學;2000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祥;;新時代下中國鋼琴音樂的發(fā)展現狀分析[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年08期
2 搤撠;音樂藝術的崇高目標——從“丟戒指”、“小燕子”的,
本文編號:145761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qiyueyz/1457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