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器樂論文 >

晚清海關洋員與國際博覽會上的中國音樂——以1884年倫敦國際衛(wèi)生博覽會為例

發(fā)布時間:2017-11-17 16:04

  本文關鍵詞:晚清海關洋員與國際博覽會上的中國音樂——以1884年倫敦國際衛(wèi)生博覽會為例


  更多相關文章: 博覽會 八角鼓樂人 赫德 金登干 阿里嗣 《華祝歌》


【摘要】:1884年倫敦國際衛(wèi)生博覽會期間,中國展廳內展有四十多種中國樂器。赴會的六名中國樂人除了每天定時在展區(qū)內的中國茶室和餐廳奏樂外,還應邀為英國皇親國戚的社交活動助興。是誰決定將中國音樂作為博覽會的主題之一?是誰將中國民間樂人推向了國際舞臺?這些樂人演奏了什么樂曲?倫敦報界又是如何報道中國樂人的表演呢?本文擬通過對中國舊海關出版物中晚清參加世博會之展品目錄、晚清海關洋員間的相關函電以及倫敦當時的新聞報道的解讀,來回答這些問題,旨在通過中西原始文獻之比較來補充前人研究所未見,并試圖厘清目前研究中的相關疑點。
【作者單位】: 新西蘭國立尤坦理工學院;福建師范大學海峽兩岸文化發(fā)展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
【分類號】:J609.2
【正文快照】: 引言1884年7月9日是倫敦國際衛(wèi)生博覽會(也譯成“倫敦養(yǎng)生會”或“倫敦國際健康博覽會”)(The International Health Exhibition,London)中國展區(qū)開幕的日子。是日,在“長150英尺、寬50英尺”的中國館內1,琳瑯滿目地陳設著來自中國南北各地的古玩、字畫以及與“衣食住行、生老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詹慶華;;跨文化傳播的橋梁:中國近代海關洋員與中西文化交流[J];海交史研究;2006年01期

2 張寄謙;金登干(J·D·Campbell)與中國海關[J];近代史研究;1989年06期

3 夏良才;;海關與中國近代化的關系——論中國海關駐倫敦辦事處[J];歷史研究;1991年02期

4 吳松弟;;走向世界:中國參加早期世界博覽會的歷史研究——以中國舊海關出版物為中心[J];史林;2009年02期

5 嚴曉星;;高羅佩以前古琴西徂史料概述[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2008年01期

6 李云;;赫德與中西音樂文化交流史實初探[J];海交史研究;2007年01期

7 詹慶華;;晚清海關洋員與世界博覽會——以海關洋員眼里的世博會為例[J];上海海關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8 馬敏;;寓樂于會:近代博覽會與大眾娛樂[J];史學月刊;2010年01期

9 林青華;清末比利時人阿里嗣的《中國音樂》[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10 宮宏宇;;圣天子,奄有神州,聲威震五洲——曾紀澤《華祝歌》、《普天樂》考辨[J];中國音樂學;2013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小丁;;十九世紀前西方藝術音樂指揮發(fā)展概述[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0年01期

2 侯曉霞;;八十四調研究綜述[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12期

3 姚穎;;略論清代北京的說唱藝人[J];北京社會科學;2010年05期

4 龍慶鳳;王一波;;苗族“鼓舞”文化與苗族“鼓會制”社會[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5 周寧;;試論傣族男子舞蹈表演中象腳鼓運用的藝術特征[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2年05期

6 李爽;;音樂專業(yè)學生加強藝術實踐的重要性[J];北方音樂;2010年05期

7 陳雪凡;;首調遷移視唱法[J];北方音樂;2010年08期

8 周杰;;海特·維拉-羅勃斯(Heitor Villa-lobos)創(chuàng)作風格透視——以《巴西的巴赫風格No.6》為例[J];北方音樂;2011年06期

9 文艷春;肖艷平;;中國傳統(tǒng)民歌中襯詞的功能探析——以江西贛南客家民歌為例[J];北方音樂;2011年07期

10 郝夢;;獨特的民族音樂技法——析希納斯特拉《十二首美洲前奏曲》[J];北方音樂;2011年08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夏良才;;中國近代化與海關的關系——論中國海關駐倫敦辦事處[A];走向近代世界的中國——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建所40周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0年

2 陳應時;;論敦煌樂譜中的西域古曲[A];龜茲學研究(第四輯)[C];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彬;西方鋼琴前奏曲的三個重要階段[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張曉娟;中國弦樂史研究六十年(1949-2009)[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3 曹傳清;赫德對晚清中國社會的影響[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4 孫曉燁;賦格寫作中十二音序列技法的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1年

5 孫寧寧;日本地歌三味線角色的變遷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11年

6 任飛;唐代太常、教坊樂官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7 蔣興忠;普羅科菲耶夫九首鋼琴奏鳴曲和聲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11年

8 吳葉;楊宗稷及其《琴學叢書》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11年

9 王建欣;《五知齋琴譜》四曲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2年

10 田曉寶;論西方古典合唱藝術的和諧與崇高美學特征[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謝菁;基于聲樂演唱的藝術美探究中國民族聲樂之“韻”[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李婧;保定老調的繼承與發(fā)展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3 鮑樹柏;古代漢語樂器名源研究[D];青海師范大學;2010年

4 劉曉江;中國近代海關華員初步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5 程秀玲;金登干與中國海關駐倫敦辦事處[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6 羅章菡;淺析二胡協(xié)奏曲《追夢京華》[D];天津音樂學院;2011年

7 王婧;柴科夫斯基音樂中的悲劇性再探[D];河南大學;2011年

8 龍淼鑫;蘇夏、陸在易藝術歌曲《我愛這土地》之比較分析[D];河南大學;2011年

9 張偉;論譚小麟的藝術歌曲[D];南京藝術學院;2011年

10 楊傳中;地方民間音樂在高校教學中的傳承[D];南京藝術學院;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皮后鋒;中國近代國歌考述[J];近代史研究;1995年02期

2 王立新;“文化侵略”與“文化帝國主義”:美國傳教士在華活動兩種評價范式辨析[J];歷史研究;2002年03期

3 馬敏;中國近代博覽會事業(yè)與科技、文化傳播[J];歷史研究;2004年02期

4 吳松弟;;走向世界:中國參加早期世界博覽會的歷史研究——以中國舊海關出版物為中心[J];史林;2009年02期

5 李巖;朔風起時弄樂潮——20世紀20年代的西樂社、愛美樂社及柯政和[J];音樂研究;2003年03期

6 喬建中;楊蔭瀏先生與十番鑼鼓的一段舊緣[J];音樂研究;2004年01期

7 陶飛亞;“文化侵略”源流考[J];文史哲;2003年05期

8 李靜;;民國國歌《卿云歌》的誕生與爭論[J];文藝研究;2007年03期

9 盧宜宜;19世紀晚期中國的西方技術掮客[J];中國科技史料;1997年03期

10 小野寺史郎;;平衡國民性與民族性:清季民初國歌的制定及其爭議[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

本文編號:119656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qiyueyz/119656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325b8***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