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國立教育學院CARE的人類學考察
本文關鍵詞:新加坡國立教育學院CARE的人類學考察
更多相關文章: 新加坡 國立教育學院 CARE 人類學 音樂教育 多元文化
【摘要】:新加坡國立教育學院CARE是一個以人類學為基礎的多學科的藝術教育研究中心。從其舉辦的論壇、會議和項目研究可以發(fā)現,CARE對音樂教育的研究堅持了東方視野下的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理念,其研究成果和多元文化觀念嵌入了音樂學科建設和課程教學中,推動新加坡高等音樂教育形成了多元文化轉向。CARE編寫的以多元文化作為音樂教育基礎的音樂教材則顯示出國民音樂教育中的多元文化轉向。透過CARE對其高等音樂教育和基礎音樂教育的研究、關注和推動,我們看到了國際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發(fā)展的未來,以及文化和文化音樂之間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作者單位】: 宿遷學院音樂系;南京藝術學院音樂學研究所;
【關鍵詞】: 新加坡 國立教育學院 CARE 人類學 音樂教育 多元文化
【分類號】:J60-4
【正文快照】: 2013年2月6日,我們抵達新加坡,在隨后的六天里,觀摩了國立教育學院的多元文化基本樂理課、印度音樂公共課和育德小學的音樂課,與國立教育學院的師生以及育德小學的老師作了學術交流,參觀了國立教育學院的圖書館。在國立教育學院弗朗西斯博士的辦公室,我們看到了他收集的和烏得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管建華;;中國傳統(tǒng)音樂在高校存在方式的反思[J];中國音樂;2012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京飛;;文學的邊界——從新批評談起[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12期
2 李桂榮;;《阿姆斯特丹》中失落的共識[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3期
3 魯洪;;流浪:回歸,抑或超越——《青春》與《九月寓言》中的流浪主題比較[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3期
4 謝佑平;江涌;;論我國以人為本的刑事訴訟制度的應有結構——科學發(fā)展觀的刑事司法解讀[J];北方法學;2007年04期
5 宋保儐;;“人本主義”邏輯的差異——馬克思主義與后現代主義之比較[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0年03期
6 趙愛芹;;當代中國語境中的現代性分析[J];長白學刊;2008年04期
7 魏明超;;現代性的內涵闡釋[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8 范明英;蔡寧;;快速城市化中的文化缺失與理性再生[J];上海城市管理;2012年02期
9 鄧偉龍;;試析馬克思主義和后現代主義的批判精神[J];創(chuàng)新;2008年02期
10 鄧偉龍;尹素娥;;儀式教育:當代大學生素質教育與和諧社會構建應當關注的問題[J];創(chuàng)新;2008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張紅霞;;瓷性肌膚下的現代“身體”表述[A];中央美術學院青年藝術批評獎獲獎論文集(2011年)[C];2012年
2 王勇;李廣斌;;新農村建設下的蘇南農村生活世界合理化隱憂——基于哈貝馬斯生活世界理論[A];轉型與重構——2011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11年
3 何晉文;;市民社會與公眾輿論[A];中國傳媒大學第一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文集[C];2007年
4 肖靚莎;彭希林;;淺析后現代主義教育理論對大學生學習力的啟示[A];首屆農林院校教育管理類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9年
5 劉汶蓉;;婚前性行為和同居觀念的現狀及影響因素:對現代性解釋框架的驗證[A];社會主義與中國現代化 政治·法律與社會: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會學科卷[C];2009年
6 高燕;;現代性的后果及其教育反思[A];和諧共生:2007年全國博士生(教育類)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7年
7 王新龍;;國際安全合作:一種安全哲學視角的解讀[A];國際關系研究:合作理論及爭鳴——2008年博士論壇[C];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洪席;過程課程觀的構建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2 皮軍功;幼兒生活教學論[D];西南大學;2011年
3 杜波;五四文學期刊的現代性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4 應方淦;基于生活世界視角的成人學習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許勇為;馬爾庫塞的現代性批判思想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6 牛文明;學科和課程的分化與綜合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7 喻文德;責任原則:公共健康的倫理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8 劉中起;理性主義的范式轉換及其當代價值[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9 方錫良;馬克思自然觀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10 劉國勝;中國現代性建構與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D];武漢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園;信息化時代教育技術人文精神的缺失與重構[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2 沈婷;弗吉尼亞·伍爾芙小說《達洛衛(wèi)夫人》中的時間觀[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魏宏娜;從拯救到被拯救——白銀時代文學作品中知識分子形象的轉變[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張凌;現代社會的困境與救贖[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王天瑞;馬克思市民社會理論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6 張菲菲;技術現代性困境與出路[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7 楊程;文化視域下的我國網絡閱讀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8 陳曉林;物化關系視域下的現代性[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9 張彩云;試論詹姆遜的“馬克思主義”[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10 周娟;當代人的心靈雞湯[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劉奇;李提摩太夫婦與《小詩譜》[J];音樂研究;1988年01期
2 宮宏宇;;基督教傳教士與中國學校音樂教育之開創(chuàng)(上)[J];音樂研究;2007年01期
3 孫燕京;;雙重困境中的李提摩太——兼評《親歷晚清四十五年——李提摩太在華回憶錄》[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7年05期
4 管建華;;中國音樂教育的后殖民批評與轉向的文化分析[J];中國音樂;2011年01期
5 瞿小松;;虛幻的“主流”(全文登載)[J];中國音樂;2011年02期
6 方立平;;二胡藝術的閔惠芬時代——論閔惠芬二胡藝術及其對中國民樂發(fā)展的歷史貢獻[J];中國音樂;2011年03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諶啟超;;解放軍藝術學院紅星合唱團出訪新加坡[J];解放軍藝術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2 張鑒;;東方民族交響樂團5月將赴新加坡展演——我院召開出訪演出新聞發(fā)布會[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3 蔡慧琨;;新加坡的華文合唱活動[J];福建藝術;2006年05期
4 ;碟中碟[J];音樂生活;2006年11期
5 唐麗;;華族舞蹈大賽落幕北京[J];世界博覽;2011年12期
6 小模;新加坡李豪合唱團來華演出[J];人民音樂;1985年09期
7 海鷗;;蘇州仿古編鐘在新加坡[J];樂器;1986年01期
8 華聲;中國音樂在新加坡[J];人民音樂;1989年08期
9 卜錫文;一株新花──新加坡文禮聯絡所華樂團[J];人民音樂;1994年Z1期
10 木子;;張惠妹新專輯不俗[J];音樂世界;1998年1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金娜;;二十年后,,情人樹下還有普米族的歌嗎?——對《土風計劃—蘭坪項目組》村寨音樂傳承行為的人類學考察[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6年
2 吳遠鵬;;南音在南洋[A];論閩南文化:第三屆閩南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5年
3 黃龍泉;;海外和港澳臺南音社組織及其活動[A];《譜牒研究與華僑華人》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郭美怡;;舞成人所不能舞——兒童舞蹈成功的要素[A];中國少年兒童舞蹈論文比賽獲獎作品集[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孟綺;新加坡華樂團奏響“北京一夜”華彩樂章[N];音樂周報;2007年
2 記者 裴諾;廣播民樂團音樂季引來新加坡同行關注[N];音樂周報;2007年
3 張鑒;東方民族交響樂團5月將赴新加坡[N];音樂周報;2008年
4 方桂香;陳瑞獻:詩詞書法與音樂的絕妙對話[N];文學報;2007年
5 記者 左麗慧;《風中少林》驚艷獅城[N];鄭州日報;2008年
6 記者 李宇;國際華樂節(jié)奏響港城[N];秦皇島日報;2006年
7 本報記者 房巍;湖南省交響樂團印尼、新加坡巡演[N];音樂周報;2008年
8 徐良瑛;和諧世界 從心開始[N];中國文化報;2007年
9 燕子;人大民樂團唱響紅樓曲[N];音樂周報;2007年
10 趙忱;第十屆北京國際音樂節(jié)金秋續(xù)寫華章[N];中國文化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任勝洪;現代性與民族性:侗族歌班的教育人類學考察與分析[D];西南大學;2008年
2 車延芬;從舞譜到舞蹈[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鄒洋;新加坡鋼琴教育現狀及思考[D];上海音樂學院;2008年
2 謝其龍;中國竹笛在新加坡的傳播與發(fā)展[D];上海音樂學院;2009年
3 吳楠楠;泉州南音樂團研究[D];廈門大學;2009年
4 曹葉軍;對馬頭琴的科技人類學考察[D];內蒙古大學;2007年
5 李勝男;聊城八角鼓在馮莊傳承的音樂人類學考察[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7年
6 章程;侗族儺舞“咚咚推”的象征符號解讀[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7 張鵬;現代國民教育體系下的少數民族教育與文化傳承[D];中央民族大學;2013年
8 陸定福;花腰彝舞龍文化研究[D];云南藝術學院;2011年
9 蘇丹;立—教—演:重慶酉陽縣土家族擺手舞的田野觀察與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10 李莎莎;魯克沁鎮(zhèn)吐魯番木卡姆傳承的教育人類學考察[D];新疆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90630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mzqiyue/906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