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間結構”與斯托克豪森的《瞬間》
本文關鍵詞:“瞬間結構”與斯托克豪森的《瞬間》
更多相關文章: 斯托克豪森 瞬間曲式 《瞬間》 樹形結構 非線性鏈接 插入程序 移動
【摘要】:瞬間結構是20世紀下半葉音樂中出現(xiàn)的一種重要結構概念,由斯托克豪森首次提出并廣泛運用于他及后人的音樂創(chuàng)作中。文章從術語概念、歷史形成、形態(tài)特征、技術細節(jié)等方面梳理了瞬間結構的有關情況,具體分析了斯托克豪森的同名大型管弦樂作品《瞬間》的結構程序,歸納出3種核心結構素材:K-素材、M-素材與D-素材,與4種主要結構組織手段:樹形結構、移動設計、插入程序與非線性鏈接,并指出瞬間結構與物理時間相對性的內在聯(lián)系。
【作者單位】: 華東師范大學音樂系;
【關鍵詞】: 斯托克豪森 瞬間曲式 《瞬間》 樹形結構 非線性鏈接 插入程序 移動
【基金】:“2012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資助項目”與“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12YJC760033]”成果之一
【分類號】:J614.8
【正文快照】: 一、什么是“瞬間結構”“瞬間曲式”是斯托克豪森于20世紀50年代提出的一個重要的結構概念。在《……時間如何傳遞……》①一文中,斯托克豪森首次提出一種非連續(xù)性的曲式結構觀點,認為這樣的曲式:“不再講一個連續(xù)故事,不按照傳統(tǒng)完整的從頭到尾的‘中心主題’來創(chuàng)作,因此,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翟靜;;斯托克豪森在音樂技法方面的創(chuàng)新追求[J];大舞臺;2011年01期
2 李麗;;斯托克豪森的音樂思想初探[J];電影評介;2008年12期
3 翟靜;;后現(xiàn)代的音樂與音響——斯托克豪森的音樂創(chuàng)作初探[J];作家;2009年06期
4 彭志敏;;混合與預制——與電子音樂有關的一些問題并兼及劉健的電子音樂創(chuàng)作[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6條
1 張小翼;斯托克豪森的音樂作品分析及對后現(xiàn)代音樂的思考[D];西北師范大學;2012年
2 翟靜;斯托克豪森的音樂觀念及其創(chuàng)新追求[D];河南大學;2006年
3 潘祖君;論斯托克豪森作品《天狼星》的聲音材料組織結構[D];上海音樂學院;2008年
4 周丹;普羅科菲耶夫鋼琴套曲《瞬間》研究[D];武漢音樂學院;2006年
5 宋超;盧托斯拉夫斯基《樂隊協(xié)奏曲》創(chuàng)作技法分析[D];中央音樂學院;2012年
6 周云婷;從聲音的拼貼與塑造看具體音樂與合成電子音樂的殊途與同歸[D];上海音樂學院;2011年
,本文編號:69425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mzqiyue/694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