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科夫斯基《兒童曲集》和聲技法研究
本文關鍵詞:柴科夫斯基《兒童曲集》和聲技法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柴科夫斯基 《兒童曲集》 和弦材料 和聲進行 調式調性
【摘要】: 俄羅斯作曲家、指揮家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Peter Ilyich Tchaikovsky,1840-1893)是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潮流中俄羅斯民族樂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是19世紀下半葉具有顯著國際影響力的第一位完全成熟的俄羅斯專業(yè)作曲家。柴科夫斯基的創(chuàng)作基本上涉足了所有的音樂體裁,其最突出的貢獻是在交響樂、歌劇、舞劇音樂等方面。相比較而言,雖然他的鋼琴作品在其創(chuàng)作中的地位不是那么突出,但是其中仍不乏經典之作。 《兒童曲集》創(chuàng)作完成于1878年,是柴科夫斯基鋼琴抒情小品中的典范,亦是世界優(yōu)秀兒童鋼琴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柴科夫斯基在創(chuàng)作《兒童曲集》時,正處于他創(chuàng)作的全盛期,不難聯想,在簡潔、質樸的為適合兒童所作的旋律之下,隱含著的正是柴科夫斯基成熟而個性化的創(chuàng)作手法。 柴科夫斯基的和聲語言是在繼承古典大小調功能體系和聲的基礎上,吸收浪漫主義和聲注重色彩表現的特點,并糅合俄羅斯部分調式和聲而形成的。在邏輯嚴謹的和聲背景下,閃爍出的正是柴科夫斯基獨特的和聲語言。本文以《兒童曲集》的和聲技法為研究主體,通過對這部作品在和弦材料、和聲進行、調式調性等方面所呈現特點的分析與歸納,突出體現柴科夫斯基和聲語言繼承性的一面。 全文主要分為三大部分: 第一章:柴科夫斯基其人及其鋼琴作品概述。首先,介紹柴科夫斯基的歷史地位、生平及其創(chuàng)作分期,并就其音樂創(chuàng)作風格作簡要的介紹。其次,以表格的直觀形式將柴科夫斯基的主要鋼琴作品進行簡要介紹和整理歸納。 第二章:柴科夫斯基《兒童曲集》創(chuàng)作概述。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論述,即:《兒童曲集》的創(chuàng)作背景、音樂內容和曲式結構。該章節(jié)分析了作曲家在創(chuàng)作《兒童曲集》時具體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相應的內心活動,總結了曲集中各色的音樂形象和不同的音樂情境并從宏觀上介紹了曲集中應用的多樣曲式結構。 第三章:和聲技法,為本文的主體部分。主要從和弦材料、和聲進行、調式調性三個方面體現出柴科夫斯基和聲語言中繼承性的一面。其中,和聲的功能性骨架作用是作品的基礎之所在,古典和聲的規(guī)范與規(guī)則依舊是柴科夫斯基創(chuàng)作的根本依據,在這一功能背景之上側重體現的是和聲所呈現的流光溢彩、斑駁陸離的色彩性的自由發(fā)揮和無限遐想。堅持和聲的功能性與色彩性相統(tǒng)一的基本原則,并最大限度地呈現和聲的色彩性是《兒童曲集》和聲語言的最大特點。 結語部分在上述分類研究的基礎上對《兒童曲集》的和聲技法特點作了進一步的歸納總結。筆者愿以此文拋磚引玉,引發(fā)更多對柴科夫斯基音樂創(chuàng)作技法的研究。
【關鍵詞】:柴科夫斯基 《兒童曲集》 和弦材料 和聲進行 調式調性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J614.1
【目錄】:
- 中文摘要6-8
- 英文摘要8-10
- 引言10-12
- 第一章 柴科夫斯基其人及其鋼琴作品概述12-18
- 一、作曲家簡介12-15
- (一) 柴科夫斯基的歷史地位12
- (二) 柴科夫斯基生平和創(chuàng)作分期12-14
- (三) 柴科夫斯基的音樂風格14-15
- 二、柴科夫斯基鋼琴作品簡介15-18
- 第二章 柴科夫斯基《兒童曲集》創(chuàng)作概述18-24
- 一、《兒童曲集》的創(chuàng)作背景18-19
- 二、《兒童曲集》的音樂內容19-20
- 三、《兒童曲集》的曲式結構20-24
- 第三章 和聲技法24-63
- 一、和弦材料24-32
- (一) 七和弦特色音響的展現24-28
- (二) 變音和弦紛繁多彩的音響組合28-32
- 二、和聲進行32-52
- (一) 下屬功能的擴展與升值及其多樣化的和聲進行32-38
- (二) 屬功能和弦“意外進行”的豐富展現38-42
- (三) “慣性進行”在功能邏輯基礎上的豐富展現42-52
- 三、調式調性52-63
- (一) 以調性的功能關系為紐帶的近關系調性展現52-55
- (二) 不同調性發(fā)展手法在平行大小調間的豐富展現55-63
- 結語63-65
- 注釋65-67
- 參考文獻67-69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目錄69-70
- 致謝70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朝輝;張歌;;淺論柴科夫斯基“抒情——心理”歌劇《葉甫根尼·奧涅金》[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1年29期
2 廖西琳;;談柴科夫斯基鋼琴作品的演奏方法[J];藝術教育;2011年09期
3 宮富藝;;普羅科菲耶夫創(chuàng)作中的中心和音技術探析——以《第六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為例[J];齊魯藝苑;2011年03期
4 黃曉晴;;《四季》如歌——柴科夫斯基鋼琴套曲《四季》的音樂特征分析[J];新鄉(xiāng)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5 畢思粵;;“第十四屆柴科夫斯基國際鋼琴比賽”品析[J];鋼琴藝術;2011年09期
6 孟令帥;;親歷“第十四屆柴科夫斯基國際鋼琴比賽”[J];鋼琴藝術;2011年09期
7 劉冬云;;拉威爾鋼琴組曲《鏡子》的和聲技法及其創(chuàng)新[J];音樂研究;2011年04期
8 郭成龍;;《葉甫蓋尼·奧涅金》:從詩體小說到抒情歌劇的衍變[J];藝術評論;2011年09期
9 張愛和;;DECCA推出兩款新“柔板”[J];視聽技術;2009年08期
10 常樺;;遨游在浪漫情懷與理性技巧之間——李斯特練習曲介紹(十一)[J];鋼琴藝術;2011年07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齊海東;;我是怎樣講授《交響樂欣賞》課的[A];2003’北京第一屆全國音樂欣賞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2 陸小玲;;音樂的情感表達與理解[A];第一屆全國音樂心理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3 張蓉;;俄羅斯民族樂派歌劇淺析[A];高等黨校藝術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C];2002年
4 孫佳賓;;論音樂審美記憶結構中的感覺記憶[A];第一屆全國音樂心理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5 雷霆;;讀邵燕祥的《五十弦》[A];邵燕祥詩歌創(chuàng)作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6 曹鵬;;堅守音樂陣地,鞠躬盡瘁[A];我與新中國60年[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黃曉和;托爾斯泰與柴科夫斯基[N];音樂周報;2006年
2 李瑾;歐美音院留學攻略[N];音樂周報;2010年
3 蔣雄達;柴科夫斯基國際小提琴比賽[N];音樂周報;2004年
4 許淥洋;看不清的《葉甫蓋尼·奧涅金》[N];音樂周報;2010年
5 楊大林;悲愴的展開[N];音樂周報;2002年
6 陳立;憂傷“皇后”[N];音樂周報;2003年
7 史珊;140年光榮傳統(tǒng)造就教學深度[N];音樂周報;2007年
8 張馨月;廈門愛樂成立11周年[N];音樂周報;2009年
9 卜大煒;呂嘉棒舞俄羅斯風情[N];音樂周報;2009年
10 楊大林;《悲愴》的呈示[N];音樂周報;200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劉曉江;中國近代和聲技法的調域類型及歷史走向[D];上海音樂學院;2007年
2 明虹;20世紀俄羅斯宗教音樂創(chuàng)作之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倫立君;柴科夫斯基《兒童曲集》和聲技法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錢沁青;淺析指揮技術在柴科夫斯基“悲劇三部曲”中的運用比較[D];上海音樂學院;2011年
3 劉宏宇;普契尼歌劇《波西米亞人》和聲技法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徐紅磊;論十九世紀俄羅斯音樂藝術發(fā)展大背景下的柴科夫斯基歌劇創(chuàng)作[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5 張孝杰;弗蘭克《d小調交響曲》和聲技法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12年
6 王吉利;論柴科夫斯基交響幻想—序曲《羅密歐與朱麗葉》的和聲藝術風采[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7 王彩霞;沃爾夫岡·里姆早期鋼琴作品的和聲技法分析初探[D];中國音樂學院;2010年
8 王豫川;柴科夫斯基《歌曲六首》OP.6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10年
9 張正梅;浪漫主義音樂風格中的民族精神[D];貴州師范大學;2007年
10 李月穎;柴可夫斯基舞劇《天鵝湖》音樂和聲技法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67206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mzqiyue/672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