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樂作品《一首桃花》的藝術(shù)特色及演唱表達方式探析
發(fā)布時間:2021-12-29 20:06
《一首桃花》是由林徽因作詞,周雪石譜曲的具有非常濃厚藝術(shù)特色的一首聲樂作品,選自國內(nèi)第一部,而且是第一部公演的小劇場歌劇《再別康橋》。本劇將當時中國優(yōu)秀的、先進的青年知識分子的形象通過歌劇這樣一種形式進行了淋漓盡致的描寫,尤其是林徽因這樣的一個高貴、典雅、清新、脫俗的知識女性形象深入人心。本文從藝術(shù)特色和演唱表達兩個方面分析此首聲樂作品,闡述其對人物的成功詮釋。
【文章來源】:山西能源學院學報. 2018,31(06)
【文章頁數(shù)】:2 頁
【文章目錄】:
一、作品的藝術(shù)特色
(一) 和聲與曲式分析
(二) 旋律與歌詞
二、作品的演唱表達
(一) 情感的準確表達
(二) 歌詞意境與演唱技巧之間的關(guān)系
三、作品的人物詮釋
(一) 音樂風格與人物形象
(二) 演唱時的情景交融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歌劇選段《一首桃花》中林徽因的音樂形象與演唱分析研究[J]. 許迪迪. 音樂創(chuàng)作. 2017(07)
[2]歌劇唱段《一首桃花》中林徽因的角色形象塑造[J]. 王婷. 藝術(shù)科技. 2016(06)
[3]歌曲《一首桃花》的音樂分析[J]. 熊念桃. 北方音樂. 2015(16)
[4]林徽因《一首桃花》在歌劇《再別康橋》中的藝術(shù)再現(xiàn)[J]. 王海霞. 長春大學學報. 2014(09)
碩士論文
[1]歌劇角色喜兒、林徽因、金環(huán)的塑造之對比探析[D]. 王婷.福建師范大學 2013
[2]論小劇場歌劇《再別康橋》中女高音林徽因的藝術(shù)形象及唱段演繹[D]. 張璟.西安音樂學院 2011
本文編號:3556790
【文章來源】:山西能源學院學報. 2018,31(06)
【文章頁數(shù)】:2 頁
【文章目錄】:
一、作品的藝術(shù)特色
(一) 和聲與曲式分析
(二) 旋律與歌詞
二、作品的演唱表達
(一) 情感的準確表達
(二) 歌詞意境與演唱技巧之間的關(guān)系
三、作品的人物詮釋
(一) 音樂風格與人物形象
(二) 演唱時的情景交融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歌劇選段《一首桃花》中林徽因的音樂形象與演唱分析研究[J]. 許迪迪. 音樂創(chuàng)作. 2017(07)
[2]歌劇唱段《一首桃花》中林徽因的角色形象塑造[J]. 王婷. 藝術(shù)科技. 2016(06)
[3]歌曲《一首桃花》的音樂分析[J]. 熊念桃. 北方音樂. 2015(16)
[4]林徽因《一首桃花》在歌劇《再別康橋》中的藝術(shù)再現(xiàn)[J]. 王海霞. 長春大學學報. 2014(09)
碩士論文
[1]歌劇角色喜兒、林徽因、金環(huán)的塑造之對比探析[D]. 王婷.福建師范大學 2013
[2]論小劇場歌劇《再別康橋》中女高音林徽因的藝術(shù)形象及唱段演繹[D]. 張璟.西安音樂學院 2011
本文編號:355679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mzqiyue/3556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