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中的20世紀中日箏樂藝術
本文關鍵詞:傳承中的20世紀中日箏樂藝術,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文化是一個有機的整合,動態(tài)概念,是歷史的發(fā)展過程,它具有整體特征、地域特征、民族特征和時代特征。箏樂,作為一種鮮活存在的民族器樂樂種,在不同的民族文化傳承下,其社會、經(jīng)濟、制度等因素都給它打下深深烙印,影響其發(fā)展。 盛唐時期,中國十三弦箏東傳,成為日本最重要的民族樂器之一“其源同,其形異”,在文化傳承的影響下,中日兩國的箏樂存在較大的差異。日本箏的傳承注重維護傳統(tǒng),尊重歷史原貌,具有一貫性與持續(xù)性,對異文化的接納具有主動性與全面性;而中國對箏樂藝術的傳承則是以改良和發(fā)展為主,具有即興性與變異性,而對異音樂文化的接納具有被動性與選擇性。本文從文化傳承的層面探討了二十世紀中日兩國在箏樂器改革、箏樂創(chuàng)作及箏樂藝術傳播等方面的異同,為構造具有中國意蘊的箏樂格局提出些許借鑒經(jīng)驗。
【關鍵詞】:中國箏 日本箏 文化傳承 創(chuàng)新
【學位授予單位】:湖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J632.32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緒論8-17
- 一、中日箏樂發(fā)展簡介8-9
- 二、本課題的學術意義及研究現(xiàn)狀9-17
- (一) 本課題研究的理論、實際意義9-11
- (二) 國內(nèi)外有關本課題的研究動態(tài)綜述及本文的見解11-17
- 第一章 中日箏樂藝術的傳承17-28
- 第一節(jié) 中日箏樂藝術的傳承組織17-20
- 一、中國箏樂藝術的傳承組織17-19
- 二、日本箏樂藝術的傳承組織19-20
- 第二節(jié) 中日箏樂藝術傳承的精神內(nèi)核20-28
- 一、中國箏樂藝術精神內(nèi)核的衍變20-24
- 二、日本箏樂藝術精神內(nèi)核的衍變24-28
- 第二章 中日箏樂藝術的傳承方式28-43
- 第一節(jié) 從箏曲《將軍令》看中國箏樂的文化傳承方式28-37
- 一、中國箏樂傳承中的"牌同調(diào)異"29-32
- 二、中國箏樂傳承中的"一曲多譜"32-37
- 第二節(jié) 日本箏樂藝術的傳承方式37-43
- 一、民間"家元制度"的秘技傳承體系37-40
- 二、日本政府的文化保護40-41
- 三、小結41-43
- 第三章 20世紀中日箏的樂器改革43-54
- 第一節(jié) 日本箏的樂器改革43-46
- 一、箏弦制的變化43-44
- 二、弦材質(zhì)的變化44
- 三、義甲的變化44-46
- 第二節(jié) 中國箏的樂器改革46-52
- 一、箏弦制的變化46-49
- 二、弦材質(zhì)的變化49-50
- 三、義甲的變化50-52
- 第三節(jié) 中日箏在樂器改革方面的比較52-54
- 第四章 二十世紀中日箏樂藝術創(chuàng)作概況比較54-81
- 第一節(jié) 中日箏樂演奏技巧及定弦的發(fā)展55-58
- 一、中日箏樂演奏技巧的發(fā)展55
- 二、中日箏的基本定弦55-58
- 第二節(jié) 二十世紀中國箏樂藝術創(chuàng)作的概貌58-68
- 一、中國箏樂創(chuàng)作概貌(1900—1949年)58-61
- 二、中國箏樂創(chuàng)作概貌(1949—2000年)61-68
- 第三節(jié) 二十世紀日本箏樂創(chuàng)作的概貌68-78
- 一、日本前期的箏樂創(chuàng)作(1900—1945)68-72
- 二、日本后期的箏樂創(chuàng)作(1945—2000)72-78
- 第四節(jié) 小結78-81
- 第五章 二十世紀中日箏樂格局的成因探析81-88
- 第一節(jié) 箏樂藝術傳承對二十世紀中國箏樂格局的影響81-84
- 一、中國傳統(tǒng)音樂審美理念的衍變對箏樂藝術發(fā)展的影響81-82
- 二、近代文化傳承對中國箏樂格局的影響82-84
- 第二節(jié) 箏樂藝術傳承對二十世紀日本箏樂格局的影響84-86
- 一、日本傳統(tǒng)音樂審美理念的衍變對箏樂藝術發(fā)展的影響84-85
- 二、近代文化傳承對日本箏樂格局的影響85-86
- 第三節(jié) 小結86-88
- 一、不同的哲學基礎造就不同的音樂思想86
- 二、不同的音樂思想導致不同的吸納態(tài)度86-87
- 三、不同的吸納態(tài)度刻劃不同的箏樂發(fā)展軌跡87-88
- 結語88-91
- 參考文獻91-97
- 致謝97-98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曹正;;漁舟唱晚[J];北方音樂;2009年08期
2 ;古箏的起源[J];黃河之聲;2008年19期
3 ;古箏義甲知識知多少[J];黃河之聲;2009年02期
4 王運;潮州箏曲演奏特色分析[J];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3年S1期
5 于韻菲;;林謙三為何改動《仁智要錄》平調(diào)、盤涉調(diào)的聲名?[J];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6 柘植元一;植村幸生;李曉天;;日本音樂在亞洲[J];吉林藝術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7 魏軍;秦箏源流再證[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1990年01期
8 焦文彬;“秦箏歸秦”的提出及其歷史依據(jù)[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1993年04期
9 張彤;從新時期古箏創(chuàng)作看箏樂發(fā)展[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1994年04期
10 程天健;日本箏樂器介紹[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1996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王英睿;二十世紀的中國箏樂藝術[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符麗琴;論中日兩國箏流派的差異及其文化變遷原因[D];上海音樂學院;2006年
2 于明潔;日本作曲家三木稔現(xiàn)代箏組曲《箏譚詩集》音樂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關鍵詞:傳承中的20世紀中日箏樂藝術,,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4344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mzqiyue/343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