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吐魯番維吾爾蘇乃依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4-19 14:14
本文關鍵詞:新疆吐魯番維吾爾蘇乃依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蘇乃依,雙簧類氣鳴樂器,其作為一件古老的世界性樂器在亞、非、歐等世界各大洲諸多國家的民間廣泛流行。吐魯番作為古代西域重要的軍事、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中心又為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zhèn)之一,自古以來就是新疆與內地、中亞地區(qū)和歐洲商貿(mào)文化交流的樞紐,可以說其不僅是歷史名城,更為東西方各種文化薈萃的文化名城。吐魯番維吾爾蘇乃依服務于其音樂文化,在傳入本地區(qū)后,成為了吐魯番維吾爾族的重要民族樂器之一。受吐魯番多元文化的影響,吐魯番維吾爾蘇乃依器樂藝術也呈現(xiàn)出了多元特點。 目前,對新疆維吾爾蘇乃依的深入性研究較少,本文以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筆者的個人是學習實踐和實地調研為基礎,綜合運用民族音樂學、音樂史學、樂器學、人類學等學科的理論與方法,對新疆吐魯番維吾爾蘇乃依做出了較為全面的研究與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觀點,全文共分為七部分: 第一部分:緒論,闡述了選題緣起,在總結新疆吐魯番維吾爾蘇乃依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依據(jù)筆者的學習體驗和田野調查資料,提出了本文的主要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概述了與吐魯番維吾爾蘇乃依相關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歷史沿革、語言文字、民族宗教、音樂文化發(fā)展脈絡等背景,并作了一定簡要梳理與分析,認為吐魯番維吾爾蘇乃依器樂藝術體現(xiàn)著吐魯番維吾爾多元文化的特征。 第三部分:對吐魯番維吾爾蘇乃依的綜合研究。首先對吐魯番維吾爾蘇乃依的發(fā)展淵源作了簡要探析,然后對蘇乃依的形制、傳承方式和制作進行了全面的分析論述,在此基礎上筆者將田野實踐調研的個案和樂班案例進行了呈列和分析研究。 第四部分:對蘇乃依器樂藝術的音樂藝術特征的本體研究。包含音樂的曲目素材來源和音樂的曲式結構特點、演奏技巧特點、旋律情感特點等進行了詳細的論述并以實地曲目進行了詳細的分析論證說明. 第五部分:與吐魯番維吾爾蘇乃依相關的音樂文化生態(tài)分析。列出了蘇乃依在吐魯番文化生活中參與演奏的方方面面,并作了一定的分析論述。 第六部分:對吐魯番維吾爾蘇乃依的發(fā)展性理論思考。筆者將實踐和調研后所發(fā)現(xiàn)的問題進行了分析論述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設性意見。 第七部分:結語。對全文進行了一個簡要總結。認識到吐魯番維吾爾族蘇乃依器樂藝術深深地扎根于民間,,與其所共生的地理環(huán)境、宗教習俗、生產(chǎn)生活等文化環(huán)境都有著不可分割的密切聯(lián)系,呈現(xiàn)出了更加多元的音樂文化特點。指出新時代里其在面臨良好發(fā)展機遇同時又存有嚴峻的發(fā)展危機。提出要多從文化視角審視蘇乃依器樂藝術,這就要求無論是政府、鼓吹藝人還是學?蒲薪逃拔幕ぷ髡邆兌家獜娜嗣袢罕娊嵌瘸霭l(fā),努力做好吐魯番維吾爾族蘇乃依器樂藝術傳承與人民群眾需求的發(fā)展橋梁作用。
【關鍵詞】:新疆吐魯番 維吾爾族蘇乃依 調查分析 音樂文化
【學位授予單位】:新疆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J632
【目錄】: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10
- 1. 緒論10-15
- 1.1 選題緣起10-11
- 1.2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及趨勢11-14
- 1.2.1 蘇乃依系源流方面的研究11-12
- 1.2.2 樂器學方面的研究12
- 1.2.3 音樂形態(tài)方面的研究12-13
- 1.2.4 社會生態(tài)文化背景方面的研究13-14
- 1.3 主要思路和技術路線14-15
- 1.3.1 主要思路14
- 1.3.2 技術路線14-15
- 2. 與吐魯番維吾爾蘇乃依所共生的歷史文化背景15-21
- 2.1 自然地理環(huán)境15-16
- 2.2 歷史沿革16-17
- 2.3 語言文字、民族宗教17
- 2.4 音樂文化發(fā)展脈絡17-21
- 3. 吐魯番維吾爾族蘇乃依綜合分析21-60
- 3.1 發(fā)展淵源說21-24
- 3.2 樂器形制24-30
- 3.2.1 形制構造24-26
- 3.2.2 樂隊形制編制組成26-30
- 3.3 傳承情況30-31
- 3.3.1 傳承條件不斷優(yōu)化,傳承環(huán)境不斷變化,傳承人急待發(fā)展。30-31
- 3.3.2 “言傳身教”的傳承方式31
- 3.4 制作31-43
- 3.4.1 哨片的制作32-34
- 3.4.2 氣盤和芯子的制作34-35
- 3.4.3 主桿的制作35-41
- 3.4.4 碗的制作41-42
- 3.4.5 調音42-43
- 3.5 實地場合調查分析43-60
- 3.5.1 藝人基本信息情況43-45
- 3.5.2 個案調查分析45-58
- 3.5.3 樂班團體調查分析58-60
- 4. 吐魯番維吾爾蘇乃依的音樂藝術特征研究60-86
- 4.1 音樂的曲目素材分析60-62
- 4.1.1 吐魯番木卡姆鼓吹套曲60-61
- 4.1.2 由維吾爾族民間歌曲發(fā)展、演變而來61
- 4.1.3 傳統(tǒng)民間器樂曲61
- 4.1.4 由維吾爾族歌舞曲發(fā)展、演變而來61
- 4.1.5 除此之外還與宗教禮儀音樂活動以及其它民族音樂文化有著廣泛的交流、吸收與借鑒等61-62
- 4.2 音樂曲式結構特點62-74
- 4.3 樂律樂調特點74-77
- 4.4 節(jié)奏節(jié)拍特點77-79
- 4.5 演奏技巧特點79-86
- 5. 音樂文化生態(tài)分析86-91
- 5.1 婚禮等人生禮儀活動86-87
- 5.2 人文地理等旅游活動87-88
- 5.3 古爾邦節(jié)、肉孜節(jié)、諾魯孜節(jié)等傳統(tǒng)節(jié)日活動88
- 5.4 宗教朝圣活動88
- 5.5 開業(yè)慶典等商業(yè)演出活動88-89
- 5.6 葡萄、棉花豐收等農(nóng)事慶;顒89
- 5.7 “達瓦孜”等民間雜技活動89
- 5.8 其他類型活動89-91
- 6. 對吐魯番維吾爾蘇乃依的發(fā)展性理論思考91-94
- 6.1 對吐魯番維吾爾蘇乃依演奏藝術實行活態(tài)保護政策91
- 6.2 加大對現(xiàn)有蘇乃依藝人的扶持幫助及注重對傳承人培養(yǎng)91
- 6.3 結合旅游產(chǎn)業(yè),開發(fā)蘇乃依器樂藝術的經(jīng)濟價值91-92
- 6.4 實現(xiàn)蘇乃依器樂藝術傳承與學校教育的有機結合92
- 6.5 適應時代城市發(fā)展而又不脫離傳統(tǒng)民間肥沃土壤92-93
- 6.6 在繼承的基礎上再談創(chuàng)新發(fā)展93-94
- 結語94-95
- 附錄95-113
- 參考文獻113-116
- 在讀期間研究課題116
- 在讀期間發(fā)表的論文116-117
- 后記117-118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藍雪霏;;關于非物質音樂文化遺產(chǎn)“保護”的學術探討[J];音樂研究;2008年02期
2 薛藝兵;;論音樂與文化的關系[J];音樂研究;2008年06期
3 何巖 ,湯江灝;維吾爾族樂器史話[J];中國民族;2005年02期
4 沈洽;;以人為本的多元—本位音樂教育——基于人類學和民族音樂學視角的思考[J];音樂研究;2012年03期
5 田振江;;吐魯番維吾爾族婚俗變遷及其保護[J];許昌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6 韓育民;新疆伊犁維吾爾族鼓吹樂考略[J];新疆藝術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7 吳龍海;魯克沁鎮(zhèn)維吾爾族樂器納格爾的調查[J];新疆藝術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8 周菁葆;;當代維吾爾木卡姆研究的理論思考[J];新疆藝術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9 張川;論新疆史前考古文化的發(fā)展階段[J];西域研究;1997年03期
10 劉桂英;維吾爾族樂器[J];樂器;1999年03期
本文關鍵詞:新疆吐魯番維吾爾蘇乃依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1645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mzqiyue/316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