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公亮古琴套曲《袍修羅蘭》分析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9-16 21:21
古琴是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樂器。千百年來,古琴以其蘊含著的深厚文化內(nèi)涵,承載著中國人的情懷。至本世紀初,古琴被列入“非遺”項目,使得古琴藝術再次強勢走進中國人的生活——近年來古琴熱逐漸升溫。隨著全球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不同地域之間音樂文化交流頻繁,古琴音樂不再孤芳自賞,而是與其他音樂藝術一樣,中西音樂技法交融,古今文化思維碰撞,展現(xiàn)出了多元文化視角下的當代古琴音樂的新面貌。古琴套曲《袍修羅蘭》是古琴演奏家、作曲家成公亮1995年-1998根據(jù)臺灣作家愚溪的同名小說創(chuàng)作的古琴音樂作品,全曲演奏時長約70分鐘。古琴套曲《袍修羅蘭》包含《地》《水》《火》《風》《空》《見》《識》及《如來藏》八首分曲,琴曲通過對宇宙本源所包含的“地”“水”“火”“風”“空”“見”“識”這“七大”的刻畫表達了佛家對宇宙萬物的理解與認識。本文主要站在音樂本體角度分析研究古琴套曲《袍修羅蘭》的創(chuàng)作技法、創(chuàng)作思維以及作品結(jié)構(gòu)。第一部分全面介紹古琴演奏家、作曲家成公亮與其古琴套曲《袍修羅蘭》;第二部分對古琴套曲《袍修羅蘭》進行分析研究,通過對音樂本體的分析,了解創(chuàng)作者的構(gòu)思、創(chuàng)作意圖;第三部分闡述古琴套曲《袍修羅蘭》的創(chuàng)作啟示以及該套曲創(chuàng)作中對“傳統(tǒng)”的繼承與突破,把握當代古琴音樂的創(chuàng)作與發(fā)展概況,為研究提供借鑒。
【學位單位】:西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J632.31
本文編號:2820390
【學位單位】:西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J632.3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成公亮;;我的演奏,我的創(chuàng)作——成公亮在北京“國家圖書館”講座記錄稿[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2014年02期
2 李祥霆;;古琴文化在現(xiàn)代生活中的位置[J];紫禁城;2013年10期
3 郭樹薈;;在琴學世界中集合真情與思想——成公亮《秋籟居琴話》讀后[J];人民音樂;2010年06期
4 李祥霆;;古琴藝術特質(zhì)辨[J];藝術評論;2008年11期
5 李杰鵬;傳統(tǒng)民族器樂與即興演奏[J];中國音樂;2005年02期
6 李祥霆;古琴藝術應該成為每個中國人的基礎知識之一[J];人民音樂;2004年04期
7 苗建華;古琴美學中的儒道佛思想[J];音樂研究;2002年02期
8 劉承華;古琴的文化審美內(nèi)涵[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1999年02期
9 牛島憂子;日本人眼中的中國古琴——成公亮古琴獨奏會給當代日本人的印象[J];人民音樂;1997年05期
10 成公亮;打譜是什么?[J];音樂研究;1996年01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高霽;論古琴打譜藝術中的個性色彩[D];天津音樂學院;2016年
2 關聰;成公亮古琴音樂藝術研究[D];天津音樂學院;2015年
3 羅先芳;成公亮古琴套曲《袍修羅蘭》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3年
4 程鴻媛;流動的傳承[D];天津音樂學院;2011年
本文編號:282039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mzqiyue/282039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