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樂教學中的模糊用語探析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趙明煒,毛卓亮;模糊語言的語用分析[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2 李廣達;;模糊思維:唱法界定再探討[J];音樂研究;2008年01期
3 李素娥;;模糊思維在聲樂演唱與訓練中的運思[J];中國音樂;2007年04期
4 楊果朋;論聲樂教學中的模糊性[J];中國音樂;2003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高現(xiàn)偉;;法律英語詞匯的模糊性及其漢譯策略[J];懷化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2 石巖;;英漢移就辭格的語義特征[J];百色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3 葉嵐;;試論模糊語言理論在外語教與學中的運用[J];科技信息;2006年12期
4 曹建新;論大學英語教學中心理因素、身勢符號、模糊語言的綜合效應[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1年01期
5 陳霞;;公外教學中模糊思維的妙用[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8年06期
6 潘俊峰;;論模糊語言與英語教學[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7期
7 江振春;淺析法律語言的模糊性[J];廣西社會科學;2004年07期
8 王延;;時間模糊語的順應性闡釋[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9 祝傳芳;;英語廣告語中的詞匯模糊現(xiàn)象分析[J];黃石理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10 葉紅艷;;模糊修辭在廣告語言中的運用[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胡敏;;詞義模糊與教學(英文)[A];福建省外文學會2007年會暨華東地區(qū)第四屆外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2 黃菊;;法語廣告語言中的模糊現(xiàn)象及其語用功能探析[A];福建省外文學會2007年會暨華東地區(qū)第四屆外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朱國廷;;試論模糊學在高考作文判卷中的價值與應用[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上)[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呂艷輝;基于語料庫的現(xiàn)代漢語手部動詞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2 張玉玲;網(wǎng)絡語言的語體學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3 肖順武;公共利益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8年
4 周力;法律的模糊性分析[D];西南政法大學;2008年
5 王薇;名詞動用的認知修辭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6 邱昭繼;法律、語言與法律的不確定性[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7 宗守云;集合量詞的認知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8年
8 劉芳;詩歌意象語言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9 張少云;話語誤解動態(tài)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10 劉建剛;語用選擇與等效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建坤;新疆高校少數(shù)民族聲樂教學現(xiàn)狀調查與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08年
2 申媛媛;外交模糊語及其漢英交替?zhèn)髯g探究[D];江蘇大學;2008年
3 張瑞雪;商務談判英語中模糊限制語的語用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4 何建容;中英文語言學專著前言中模糊限制語對比研究—順應論視角[D];西南大學;2009年
5 楊琦;基于語料庫的海商法英語中模糊語言的分布及使用特點的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09年
6 褚冉冉;標記理論對英語動詞進行體的解讀[D];曲阜師范大學;2009年
7 王利;繪畫模糊性語言分析[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8 齊燕;中文學術書評中的模糊限制語探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9年
9 王國真;隱喻在政治篇章中的連貫功能分析[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10 金檀;口語測試模糊評分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9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前;20世紀中國聲樂表演藝術的發(fā)展及三種唱法的探討[J];音樂研究;2004年04期
2 徐冬;“金鐘獎”“新時期中國藝術歌曲演唱比賽”新規(guī)則的思考[J];人民音樂;2001年07期
3 文旭;淺論英漢數(shù)詞的模糊性[J];外語學刊;1994年02期
4 程紅;英語新聞報道中的模糊詞[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1988年05期
5 陳治安,文旭;模糊語言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學院學報);1996年05期
6 金鐵霖;徐天祥;;民族聲樂教學的現(xiàn)狀及創(chuàng)新——金鐵霖教授在“2005全國民族聲樂論壇”上的學術報告[J];中國音樂;2005年04期
7 伍鐵平;模糊語言再探[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1980年05期
8 伍鐵平;模糊語言初探[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1979年04期
9 趙世蘭;金鐵霖及其民族聲樂教學藝術[J];中國音樂;2004年04期
10 韓慶玲;模糊修辭學研究綜述[J];修辭學習;1998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邱天河;談談前提的特性和類型[J];外語教學;2002年01期
2 陳意德;模糊語言探析[J];嘉應大學學報;2000年05期
3 王恒年;關于模糊語言的思考[J];江蘇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1988年02期
4 李蘭;淺論模糊語言[J];攀枝花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5 周廣秀;論“三言”之夢[J];明清小說研究;2002年04期
6 姜守國;模糊語言的妙用[J];寫作;2004年08期
7 趙艷娥;淺說模糊語言的應用[J];教育探索;1999年06期
8 薛吉辰;;模糊語言的玄機[J];領導文萃;2006年02期
9 劉麗珍;淺談模糊語言在廣告中的運用[J];廣西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01期
10 郭德蔭;“未見明顯異常變化”[J];語文建設;1990年04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鄒薇;“模糊語言”與掩飾處理[N];安徽經濟報;2004年
2 池廣華;巧用模糊語言[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3年
3 周曉紅;模糊語言的運用與新聞的真實性[N];中華新聞報;2004年
4 湖北 曹中銘;股改承諾 忌用模糊語言[N];中國證券報;2005年
5 聶世勇 祝秀湘;模糊語言在新聞報道中的弊端[N];中華新聞報;2002年
6 樊善國:北京師范大學古籍研究所副所長、教授;模糊語言 難得糊涂[N];光明日報;2000年
7 譚鳳才;精確管理應避免模糊語言[N];人民郵電;2005年
8 牟旭東 作者單位:甘谷一中;走出“模糊”培養(yǎng)個性[N];甘肅日報;2005年
9 本版編輯 羅冬泉、毛利軍 劉向陽、特約記者 劉松峰;匯報不用模糊語言 迎檢不做應景課件[N];中國國防報;2007年
10 史占旗;公車反腐,行動還是不動[N];檢察日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林曉艷;高強度納米羥基磷灰石/膠原仿骨材料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2 任飛;內蒙電氣石特性、加工及利用研究[D];東北大學;2005年
3 花永蘭;當代世界民族主義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5年
4 包海青;蒙古族族源傳說比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5 薄新文;捻轉血矛線蟲BZ抗性等位基因多重PCR檢測及新基因Hc38的克隆、表達與特性分析[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5年
6 劉水平;大眾文化:意義的生成與理論的張力[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7 莫智文;Fuzzy有限態(tài)自動機的最小化及其在心電圖(ECG)識別中的應用[D];西南交通大學;2005年
8 王燕;新型聚合鐵基無機—有機復合混凝劑性能的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9 趙強;PHB/PEG 多嵌段共聚物的制備、結構、特性及其作為分子印跡材料的研究[D];天津大學;2006年
10 鄧亞虹;層狀自由場地固有頻率的求解方法、特性及應用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文;模糊語言產生的動機分析[D];安徽大學;2004年
2 張玉鳳;模糊語言在翻譯中的應用[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2年
3 王蕾;模糊語言及其翻譯[D];廣西大學;2001年
4 尹海良;模糊語言的語用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4年
5 田雪晴;交際過程中的模糊語言研究[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2年
6 張春娟;模糊語言在不同語境中的理解[D];西北大學;2003年
7 呂占軍;日常會話中模糊語言的交際功能[D];河北師范大學;2002年
8 張世蓉;廣告語中模糊語言的語用分析[D];西北師范大學;2003年
9 李穎;論政治外交場合模糊語言的功能及運用[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10 高紅云;[D];安徽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276121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mzqiyue/2761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