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唱腔的音樂特征——談全本《長生殿》的曲
[Abstract]: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opera art, opera is a big world, qu is half of the world. Based on the original works of Hong Yu, Xu Lin and Changsheng Dian of Shangkun Edition, this paper gives a concentrated explan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Kunqu music, such as the qu form, the program of Kunqu opera and the classical nature of Kunqu music. How to thoroughly mast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Kunqu Opera composition is, first, an important technical issue. Secondly, it is more important to serve the plot and the characters, so that the soul of emotional creation must be put into the artistic level. In the end, it is up to the top performers to sing.
【作者單位】: 上海昆劇團;
【分類號】:J617.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yN;康瑞軍;;從婺劇亂彈【三五七】看戲曲曲體的發(fā)展軌跡[J];音樂探索;2011年02期
2 黃蓓;;“花雅之爭”與戲曲音樂體制的轉(zhuǎn)型[J];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1年05期
3 鄧琪;;徽劇與徽劇的伴奏樂器[J];樂器;2011年07期
4 王瑩;劉進鎖;;音樂人類學視野下的西府曲子之歷史演變[J];新西部(下旬.理論版);2011年08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康保成;黎國韜;;晚清北京劇壇的昆亂消長與昆亂交融——以車王府曲本為中心[A];京劇的歷史、現(xiàn)狀與未來暨京劇學學科建設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5年
2 顏全毅;;最早文人創(chuàng)作的京劇劇作《錯中錯》[A];京劇的歷史、現(xiàn)狀與未來暨京劇學學科建設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5年
3 呂光群;;安徽池州儺戲[A];2000年青海海峽兩岸昆侖文化考察與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4 李天生;;山西賽社文化述論[A];山西區(qū)域社會史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5 鄭建;;談莆仙戲音樂和“十音八樂”的關系[A];中國民間文化藝術(shù)之鄉(xiāng)建設與發(fā)展初探[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徐志純;沿江一路唱下來[N];安徽日報;2006年
2 李哲;變與不變的啟示[N];經(jīng)濟日報;2009年
3 陳新豐;《老子》橫空出世 觀者好評如潮[N];中國文化報;2010年
4 巫西群 李俊 王琳琳;千年大弦奏響唐宋音韻[N];中國文化報;2009年
5 ;“上黨第一生”美譽傳佳話[N];中國文化報;2006年
6 聶峰;保存原生質(zhì)態(tài)的揚州清曲[N];揚州日報;2006年
7 中共周口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河南省越調(diào)劇團團長 張振立;從戲劇《三探老子》看周口厚重文化[N];周口日報;2009年
8 段學文;戲曲聲腔的“活化石”——廣昌孟戲[N];撫州日報;2006年
9 康秀林;環(huán)縣道情皮影探源[N];隴東報;2007年
10 本報記者 杜析璞;武都高山劇亟待保護[N];隴南日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張兆穎;明、清南音傳本曲牌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2 李連生;明代弋陽腔研究[D];河北大學;2003年
3 張剛;一曲多用——從現(xiàn)象到本質(zhì)[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厚宇;戲曲程式化的軌跡[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8年
2 蔣林;常德絲弦語言特色與演唱藝術(shù)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3 崔琴;山東東路梆子藝術(shù)特點研究[D];河南大學;2008年
4 李剛;慶陽婚喪嗩吶音樂與文化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9年
5 曹暉;青陽腔衍變發(fā)展特征初探[D];安徽師范大學;2004年
6 曾凡廣;羅山縣皮影戲音樂研究[D];河南大學;2008年
7 薛業(yè)浩;黃梅戲之花腔小戲音樂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9年
8 楊青;河北、山西絲弦戲唱腔的初步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2年
9 顧紅紅;明清俗曲【剪靛花】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10 吳玉堂;河西寶卷的調(diào)查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34207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mzqiyue/2342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