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作品的詮釋學分析與文化性解讀——肖邦《第一即興曲》作品29的個案研究
本文選題:風格 + 音樂理解 ; 參考:《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摘要】:文章通過肖邦《第一即興曲》的個案研究來討論音樂作品分析與解讀中的方法論問題。文章從音樂作品研究的學術史入手,批判性地回顧了國內(nèi)外當前關于音樂作品的研究方法現(xiàn)狀。作者結(jié)合個人的聆聽體驗與譜面分析,以詮釋性的語言仔細描述、分析和解剖肖邦這首作品的音響構(gòu)成與風格特色,并進一步從更高的文化層面解讀該曲的構(gòu)思立意、藝術價值、歷史意義和給今人的精神啟示。最后,文章對所涉及的方法論問題進行了反思與引申。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ethodology in the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 musical works through Chopin's case study of Xingqu. Starting with the academic history of music works, this paper reviews critically the current research methods of music works at home and abroad. Combined with personal listening experience and spectral surface analysis, the author carefully describes, analyzes and dissects the sound structure and style characteristics of Chopin's work in explanatory language, and further interprets the conception of the song from a higher cultural level. Artistic value,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and spiritual enlightenment to modern people. Finally, the paper reflects on and extends the methodological issues involved.
【作者單位】: 上海音樂學院;上海高校音樂人類學E-研究院;
【基金】:上海市高校音樂人類學E-研究院建設計劃項目:e05011
【分類號】:J614.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陳鴻鐸;;從“音樂分析”與“音樂學分析”到“音樂分析學”——“音樂分析學”學科建設芻議[J];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2 孫國忠;當代西方音樂學的學術走向[J];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3 楊燕迪;實證主義及其衰落——英美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的音樂學發(fā)展略述[J];中國音樂學;1990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單傳友;;時間間距:意義的創(chuàng)生之渠——兼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創(chuàng)新[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2 牛文君;;具體化:關聯(lián)伽達默爾詮釋學和實踐哲學的重要概念[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3 鮑永玲;;共在、同居和世界[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4 婁開生;;試析伽達默爾哲學詮釋學的傳統(tǒng)觀[J];安徽商貿(mào)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5 李傳印;鄧銳;;略論主觀歷史圖景的意義轉(zhuǎn)換性[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6 李金輝;;解釋學理論中的實踐解釋學轉(zhuǎn)向[J];北方論叢;2008年03期
7 韋拴喜;;技、道之思——兼論美的本質(zhì)問題[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8 方超群;;論文學作品聲譽的顯晦[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9 丁邦平;;教學(理)論與課程論關系新探:基于比較的視角[J];比較教育研究;2009年12期
10 蔣國權;高嶸;蔣建輝;;對體育課程的理解:“工具”到“文本”[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美宏;生生之道與圣人氣象:北宋五子萬物一體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楊洋;求同存異:在沖突中構(gòu)建和諧師生關系[D];南開大學;2010年
3 程勇;漢代經(jīng)學視野中的儒家文論敘述[D];復旦大學;2003年
4 姜宇輝;審美經(jīng)驗與身體意象[D];復旦大學;2004年
5 謝登斌;當代美國課程話語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6 劉永春;在后現(xiàn)代性的地平線上[D];山東大學;2005年
7 龔孝華;走向具體個人:教育評價的生存論建構(gòu)[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8 黃鍵;京派文學批評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00年
9 于智敏;中醫(yī)學之“毒”的現(xiàn)代詮釋[D];中國中醫(yī)科學院;2006年
10 婁文利;中國現(xiàn)代室內(nèi)歌劇《命若琴弦》、《夜宴》音樂特色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06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蔣一民;音樂史學的美學化[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88年02期
2 余倩;;紐約愛樂的“中國紅”[J];音樂愛好者;2008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利鴿;;音樂哲學還是音樂美學[J];大舞臺;2011年06期
2 鄺嘉;;“人本”教學模式在音樂美學課程教學中的體現(xiàn)[J];大舞臺;2011年07期
3 向誠;王學良;;風格人像 英倫風格婚紗人像的拍攝方法[J];人像攝影;2011年08期
4 蘭燕;;九十年代中國近現(xiàn)代音樂史研究方法論綜述[J];今傳媒;2011年08期
5 張成國;;談歐·亨利短篇小說中的現(xiàn)實主義[J];才智;2011年17期
6 曹樺;;中國流行音樂及演唱風格探析[J];音樂創(chuàng)作;2011年04期
7 李首龍;;探索貝多芬奏鳴曲《月光》演奏技巧與音樂風格[J];東方企業(yè)文化;2011年06期
8 吳媛媛;;舒曼鋼琴套曲《童年情景》的音樂學分析[J];考試周刊;2011年50期
9 肖曉陽;;版面設計的風格與標準[J];美術大觀;2011年07期
10 艾孜買提·阿布都克里木;;論油畫風格與地域文化的關系[J];大舞臺;2011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柴彥威;;行為地理研究中的幾個方法論問題[A];地理學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第九次中國青年地理工作者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3年
2 胡雪敏;張海燕;;再生纖維素纖維的性能及產(chǎn)品風格[A];第三屆全國染整行業(yè)技術改造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3 杜京朝;馮蘇寧;;淺談專題片風格的定位和體現(xiàn)[A];中國氣象學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4 王旖;;竹纖維汗布絲光處理前后風格對比[A];“云竹杯”首屆中國竹纖維產(chǎn)業(yè)發(fā)展峰會論文集[C];2007年
5 郭曉峰;;試論提高科技期刊的品位[A];學報編輯論叢(第六集)[C];1996年
6 黃志欣;;淺析海倫剪紙的風格特色[A];黑龍江省綏化市首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7 楊鴻武;蔡蓮紅;蔣丹寧;;語音表現(xiàn)力的感知分析研究[A];第一屆建立和諧人機環(huán)境聯(lián)合學術會議(HHME2005)論文集[C];2005年
8 許其端;;關于個性研究中的方法論問題[A];全國第五屆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84年
9 周強;;主科嚴格對位的教學思考[A];全國和聲復調(diào)教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10 杜趙群;于偉東;;服裝面料風格的模糊聚類研究[A];2005現(xiàn)代服裝紡織高科技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熊曉輝 吉首大學師范學院;多元文化視角下的中國音樂人類學[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2 孫鰲;商品價值論的方法論問題[N];社會科學報;2001年
3 熊曉輝 吉首大學師范學院;音樂人類學:“文化中的音樂研究”[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4 劉爽;音樂學與音樂教育的研究[N];音樂生活報;2011年
5 霍桂桓;別一種資源[N];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8年
6 周永坤;法學方法論九言[N];法制日報;2007年
7 余菁;構(gòu)建中國特色的管理科學理論[N];人民日報;2005年
8 特約記者 李夢澤;精研覃思 一絲不茍[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9 戴定澄;海天秋月聞琴音[N];音樂周報;2004年
10 張海鵬;中國近代史研究的基本評價和方法論問題[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仲明;西方音樂研究在中國(1980-2000)[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8年
2 張君仁;花兒王朱仲祿[D];福建師范大學;2002年
3 李姝;中西音樂美學的比較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4 錢林曉;教育經(jīng)濟學方法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5 陳于書;20世紀中國家具藝術風格解讀[D];南京林業(yè)大學;2008年
6 徐晨陽;“意”與“物”[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9年
7 韓洪偉;油畫筆觸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9年
8 劉水林;經(jīng)濟法基本范疇的整體主義解釋[D];西南政法大學;2005年
9 張見;傳教士影響下明清人物畫風之嬗變[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8年
10 趙巖;明清西洋風繪畫研究(1579-1840)[D];東南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清玲;美麗的詩魂[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2 曹曉飛;楊家埠木版年畫考[D];福建師范大學;2005年
3 陶春林;略論謝g詩歌的“清麗”風格[D];廣西師范大學;2005年
4 牟效萱;中韓傳統(tǒng)家具的比較研究[D];南京林業(yè)大學;2005年
5 余何;淥水亭文人詞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6 張宏志;從《永別了,,武器》中讀海明威的藝術風格[D];內(nèi)蒙古大學;2005年
7 蔣毅;從歌劇《蝴蝶夫人》看普契尼[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8 胡湘英;刑事判決書風格研究[D];河北大學;2006年
9 伍立峰;戰(zhàn)國中山國工藝美術的風格[D];蘇州大學;2005年
10 賈如麗;中國現(xiàn)代插圖藝術風格及審美思潮的流變[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87531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mzqiyue/1875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