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歐洲聲樂藝術(shù)傳播場所的歷史演變
本文選題:聲樂藝術(shù) + 古希臘劇場 ; 參考:《大舞臺》2013年05期
【摘要】:在聲樂藝術(shù)的歷史發(fā)展中,傳播場所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但目前聲樂領(lǐng)域與之相關(guān)的研究卻比較少,各種文獻資料中也大多語焉不詳。本文通過具有典型意義的歐洲聲樂藝術(shù)傳播場所的歷史演變過程,進行了簡單梳理,著重突出三個要點:1.古希臘的露天圓形劇場階段;2.中世紀教堂發(fā)展階段;3.近代歐洲歌劇院階段;闡述每個時期發(fā)生發(fā)展的歷史原因、形態(tài)特征及其歷史影響。
[Abstract]:In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vocal music art, the place of communi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but at present, there are few studies related to the field of vocal music, and most of the documents are not detailed. This paper, through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process of the typical European vocal art communication places, has carried out a simple combing, emphasizing the three needs. Point: 1. ancient Greek open-air amphitheater stage; 2. medieval church development stage; 3. stage of modern European opera house; the historical reasons, morphological features and historical effec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each period.
【作者單位】: 天津體育學院體育文化藝術(shù)系;
【分類號】:J616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磊;舊話重提——有感美國大都會歌劇院聲樂教學小組的公開教學[J];人民音樂;2002年05期
2 樊祖蔭;藝術(shù)家的楷!o念張權(quán)誕辰80周年[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0年01期
3 賈萬銀;;談青歌賽的亮點和遺憾[J];作家;2008年12期
4 李人亮;;美聲唱法在音樂劇中的位置與其他唱法的區(qū)別[J];藝術(shù)研究;2011年03期
5 ;英國皇家歌劇院的厄運[J];人民音樂;1959年02期
6 邢籟;用藝術(shù)喚起觀眾的美感——聽“上歌”和“遼歌”的演出有感[J];北方音樂;1982年02期
7 周國慶;;西歐再度掀起歌劇熱[J];音樂世界;1987年05期
8 ;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在京演出大型古典歌劇《費加羅的婚禮》[J];國際音樂交流;1997年05期
9 越聲;《蝴蝶夫人》再次東渡上!c上海歌劇院院長張國勇“談音說樂”[J];人民音樂;2003年04期
10 可汲;音樂信息[J];音樂愛好者;2003年08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紀露;;高雅與通俗的“界定”——看戴玉強獨唱音樂會有感[A];高等黨校藝術(shù)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C];2002年
2 姜瑾;;從美學角度看中國民族聲樂藝術(shù)的發(fā)展[A];高等學校藝術(shù)教育研究[C];2003年
3 余華;;淺論聲樂藝術(shù)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A];社會音樂研究論文集[C];1990年
4 鄒丹丹;;聲樂初學者的學習方法[A];學校藝術(shù)教育與素質(zhì)教育論壇文集[C];2004年
5 孫曉春;;略論民族聲樂作品的處理與表現(xiàn)[A];高等黨校藝術(shù)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C];2002年
6 魏艷;;聲樂表演藝術(shù)中理解和表現(xiàn)的訓練[A];學校藝術(shù)教育與素質(zhì)教育論壇文集[C];2004年
7 楊曙光;;多維文化視野中的專業(yè)聲樂教育——首屆中國大眾音樂高層論壇暨2005年《中國大眾音樂年鑒》年會上的講話[A];首屆中國大眾音樂高層論壇暨2005年《中國大眾音樂年鑒》年會論文集[C];2005年
8 彭鐵飛;付志華;;為振興我國民族聲樂而努力[A];中國社會音樂研究論文集[C];2006年
9 董振國;;在聲樂教學中怎樣認識歌唱綜合規(guī)律的掌握[A];社會音樂研究論文集[C];1990年
10 段友芳;;高師聲樂教師應不斷提高專業(yè)素質(zhì)[A];高等黨校藝術(shù)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C];2002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周永源 李漢勇;中央歌劇院在楚雄思茅進行“三下鄉(xiāng)”演出[N];云南日報;2006年
2 葉平生、李波;廣州歌劇院“圓潤雙礫”動工[N];廣州日報;2005年
3 王小寧 編譯;紐約市歌劇院新總監(jiān)致力歌劇普及化[N];音樂周報;2007年
4 傅蕾 譯;澳大利亞歌劇院盈利額逐年增長[N];音樂周報;2007年
5 王紅川;執(zhí)著于優(yōu)雅高貴的傳統(tǒng)[N];中國藝術(shù)報;2007年
6 李瑾;話民族歌劇現(xiàn)狀[N];音樂周報;2006年
7 宮海燕 譯;共謀歌劇院未來新思路[N];音樂周報;2007年
8 桃桃;誰是第四大男高?[N];中國文化報;2005年
9 虞文琴;給歌劇插上彩虹的翅膀[N];人民日報;2005年
10 李瑾;2004國際音樂要聞縱覽[N];音樂周報;2005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張繼紅;18世紀上半葉意大利正歌劇詠嘆調(diào)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霞;彭麗媛聲樂藝術(shù)的初探[D];河北師范大學;2008年
2 劉瀟林;論聲樂藝術(shù)的演唱風格[D];西南大學;2009年
3 馮亞;論民族聲樂藝術(shù)的表現(xiàn)性[D];河南大學;2001年
4 徐冰;關(guān)于聲樂藝術(shù)中“聲”與“情”關(guān)系的哲學性思考[D];首都師范大學;2005年
5 曹霞;辰河高腔音樂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6 韓娟;試論聲樂藝術(shù)在大提琴演奏中的借鑒作用[D];廈門大學;2008年
7 王琦;淺談聲樂藝術(shù)中的情感表達[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8 藍靜;應尚能“以字行腔”聲樂藝術(shù)理論探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9 王旭麗;中國現(xiàn)代民族聲樂的文化特征及價值[D];南京藝術(shù)學院;2007年
10 蘇軍;論聲樂藝術(shù)表演中歌聲與情感的統(tǒng)一[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86188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mzqiyue/1861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