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哲族“伊瑪堪”歌手的時代特征
本文關鍵詞:赫哲族“伊瑪堪”歌手的時代特征
更多相關文章: 赫哲族文化 伊瑪堪 傳統(tǒng)歌手 文化傳承
【摘要】:隨著村落城鎮(zhèn)化進程加快,而真正能夠演唱"伊瑪堪"的歌手越來越少,"伊瑪堪"成為急需保護的世界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伊瑪堪"是赫哲族歷史文化的精髓與標志,在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的當今話語時代,"伊瑪堪"歌手擔當著傳承"伊瑪堪"說唱藝術的歷史重任?v觀赫哲族"伊瑪堪"演唱近百年歷史的進程,"伊瑪堪"歌手的社會地位從村落精神導師走入國家話語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伊瑪堪"歌手身份的變遷蘊含著深厚的文化意蘊。
【作者單位】: 中央民族大學少數(shù)民族語言文學系;
【關鍵詞】: 赫哲族文化 伊瑪堪 傳統(tǒng)歌手 文化傳承
【基金】:作者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東北三少民族史詩類型研究”(項目編號12BZW135)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J607
【正文快照】: “伊瑪堪”是赫哲族口頭說唱藝術的代表,千百年來在赫哲族民眾中口耳相傳,成為赫哲族精神生活的命脈與根基。其濃縮了赫哲族歷史文化的精華與血脈,影響并激勵著赫哲族世代生產(chǎn)生活的價值取向和生存觀念。歷史上,講唱“伊瑪堪”是赫哲族重大的民族精神活動,在神圣而莊重的講唱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那木吉拉;;阿爾泰語系諸民族樹生人神話比較研究[J];西北民族研究;2009年03期
2 王維波;;翻譯目的論視角下的赫哲族史詩《香叟莫日根》英譯探討[J];西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10期
3 張淑梅;;中國北方少數(shù)民族民間文學中的女性形象芻議[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4 陳杰;對少數(shù)民族文學分類類目的幾點探討[J];現(xiàn)代情報;2003年08期
5 王敏;;論少數(shù)民族文學人類學批評生成的外部誘因與內(nèi)在基礎[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6 熊坤新;王換芳;梁秀玲;;柯爾克孜族倫理思想述評[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7 熊坤新;丁乙;;羌族倫理思想析論[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8 雄X鑫;彭曉霞;;景頗族倫理思想述論[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9 熊坤新;彭曉霞;;納西族倫理思想引論[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10 黃任遠,于曉飛;紋飾藝術與原始崇拜──日本阿伊努族和中國赫哲族紋飾文化比較研究[J];學習與探索;2001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王威;;愛情三重奏——鄂倫春、鄂溫克、赫哲族情歌之比較[A];龍江春秋——黑水文化論集之三[C];2005年
2 黃任遠;;薩滿神話與薩滿崇拜——對赫哲族神話的思考[A];龍江春秋——黑水文化論集之四[C];2006年
3 黃任遠;;英雄神話與祖先崇拜——對赫哲族神話的思考[A];龍江春秋——黑水文化論集之四[C];2006年
4 徐敬龍;;赫哲族漁獵生活與民族神話、傳說的融生[A];中國古代社會與思想文化研究論集(第四輯)[C];2010年
5 梁庭望;;從區(qū)域共生到中華趨同——少數(shù)民族文學演化規(guī)律芻議[A];東方叢刊(2003年第2輯 總第四十四輯)[C];2003年
6 閆國疆;;神話傳說與兄弟民族:新疆少數(shù)民族歷史記憶的同一與差異[A];中華民族復興與民族哲學發(fā)展研究——2013年中國少數(shù)民族哲學及社會思想史學會年會中國石油大學(華東)60周年校慶學術研討會文集[C];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韓成艷;從表達認同到認同表達[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2 王繼霞;百年回族文學價值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3 徐廣偉;東北漁獵先民原始圖符紋飾在赫哲族中的傳承與應用[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4 羅四,
本文編號:98232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musictheory/982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