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新儒家的音樂觀
發(fā)布時間:2017-09-27 12:03
本文關鍵詞:20世紀新儒家的音樂觀
更多相關文章: 20世紀 新儒家 熊十力 馬一浮 牟宗三 徐復觀 音樂觀
【摘要】:本文針對熊十力、馬一浮、牟宗三、徐復觀四位新儒家的音樂思想進行梳理,通過研讀20世紀新儒家的論著,筆者發(fā)現(xiàn)他們都對中國傳統(tǒng)音樂有著深刻而獨到的理解,然音樂學界卻少人研究他們。本文立足于四位新儒家的一般哲學思想和專門論樂篇章,試圖從音樂美學的視角研究這個特定時期(即20世紀)中四位新儒家的音樂觀。通過分析研究,認為:熊十力從文獻考證的角度論述了《樂記》與《樂經》的關系,認為《樂記》就是《樂經》;馬一浮基于整個中國文化甚至人類文化的高度論述其“六藝”和“孝”的禮樂觀;徐復觀對“禮樂之治是儒家在政治上永恒的鄉(xiāng)愁”作了“現(xiàn)代的疏釋”;牟宗三在《才性與玄理》中對嵇康和阮籍音樂美學觀進行比較,認為阮籍是“古典之禮樂生命”,是形而上學的;嵇康是純美主義、純藝術美學。在此基礎上對他們音樂觀的異同進行比較與價值評估。具體而言,本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梳理:一.20世紀新儒家的學術思想(生平經歷、成就領域、基本思想);二. 20世紀新儒家的音樂理解——解釋;三. 20世紀新儒家的音樂觀異同并價值評估。并試圖引入中國古代解釋學和現(xiàn)代西方解釋學知識,窺探他們是站在怎樣一個立場,以何種方法原則來解讀古代經典的。 筆者認為,四位新儒家不是音樂出身卻對音樂都有著深刻而獨到的理解和闡述,他們對音樂的研究是其整個學術思想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四位新儒家對音樂的理解,是基于宇宙、人類、人生角度而給音樂以心靈觀照,將其上升為高層次的哲學思考。他們從文化的角度探討中國藝術精神和中國音樂,在對傳統(tǒng)音樂研究、繼承、開啟的同時,重新挖掘并注入了現(xiàn)代價值,以凸顯其現(xiàn)時代之音樂精神。
【關鍵詞】:20世紀 新儒家 熊十力 馬一浮 牟宗三 徐復觀 音樂觀
【學位授予單位】:西安音樂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J609.2
【目錄】: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7
- 緒論7-17
- (一) 解題:何為音樂觀?何為新儒家的音樂觀?7-8
- (二) 選題理由、目的及意義8-9
- (三) 本課題研究現(xiàn)狀9-16
- (四)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16
- (五) 研究視域與對象16
- (六) 為什么選擇熊十力、馬一浮、牟宗三、徐復觀為研究對象?16-17
- 第一章 新儒家發(fā)展線索梳理17-21
- 第一節(jié) 中國歷史上的儒家鋪陳17-18
- 第二節(jié) 新儒家產生的社會溫度18-21
- 第二章 熊十力學術思想及其音樂觀21-28
- 第一節(jié) 熊十力的學術思想21-24
- 第二節(jié) 熊十力對傳統(tǒng)音樂的解釋24-28
- 第三章 馬一浮學術思想及其音樂觀28-37
- 第一節(jié) 馬一浮的學術思想28-31
- 第二節(jié) 馬一浮對六藝的解釋31-37
- 第四章 牟宗三學術思想及其音樂觀37-47
- 第一節(jié) 牟宗三的學術思想37-39
- 第二節(jié) 牟宗三對嵇、阮音樂思想的解釋39-47
- 第五章 徐復觀學術思想及其音樂觀47-60
- 第一節(jié) 徐復觀的學術思想47-51
- 第二節(jié) 徐復觀對音樂的解釋51-60
- 第六章 新儒家的音樂思想異同并價值評估60-62
- 結語62-66
- 反思66-67
- 參考文獻67-75
- 致謝75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許寧;;馬一浮與章太炎的國學觀比較研究[J];中國哲學史;2011年03期
2 郭繼民;;新儒家“生態(tài)本體論”思想闡微[J];華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3 王攸欣;;朱光潛之樂山交游及其學術轉向[J];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2011年07期
4 吳昊;;新儒家之豐碑 中國文化之宣言[J];東方養(yǎng)生;2011年08期
5 史懷剛;;以易攝佛:馬一浮易學思想探析[J];船山學刊;2011年03期
6 宛小平;;馬一浮與朱光潛詩學觀比較[J];浙江社會科學;2011年06期
7 左公i,
本文編號:92955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musictheory/929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