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樂之制”與隋唐多部伎樂的淵源關系
本文關鍵詞:“方樂之制”與隋唐多部伎樂的淵源關系
更多相關文章: 方樂之制 四夷歌舞 古雅樂 華夏正聲 胡樂 隋唐燕樂
【摘要】:隋唐時期政治穩(wěn)定、經(jīng)濟繁榮,為音樂的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其宮廷燕樂的繁盛雖與當時政治、經(jīng)濟相聯(lián)系,但從隋唐七、九、十部樂的樂部組成來看,與前代音樂的傳承密切相關,通過對正史樂志中的相關記載梳理不難看出這一點?梢哉f正是北魏的"方樂之制"為此后隋唐燕樂的蓬勃發(fā)展打下了基礎。
【作者單位】: 寶雞文理學院;
【關鍵詞】: 方樂之制 四夷歌舞 古雅樂 華夏正聲 胡樂 隋唐燕樂
【分類號】:J609.2
【正文快照】: 在中國古代音樂發(fā)展史上,隋唐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歷史時期。不僅其多元化、國際化特征是音樂發(fā)展的重要標志,而且其多部伎把隋唐燕樂這一音樂表演形式推向高峰,促進了隋唐音樂文化的繁榮。究其原因,它有多方面的因素。而其中最為重要的是:一、從北魏至隋唐各統(tǒng)治者均有一個開放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沈冬;論隋唐燕樂樂部[J];民族藝術;1997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洪強;;“東吳弄珠客”考[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年01期
2 王明前;;三國兩晉財政體系演變初探[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4期
3 王光照;隋大業(yè)世東都洛陽國家圖書整理檢論[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5期
4 崔軍民;;中國近代法律新詞對古語詞的改造[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5 周阿根;;任景述墓志錄文校補[J];安徽史學;2011年04期
6 闞緒良;呂曉玲;;“野渡無人舟自橫”新解[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年03期
7 潘江艷;;南北朝文學相互影響探析[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8 張興兆;;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糧食的水運與倉儲研究[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8年28期
9 梁萍;;古籍中農(nóng)業(yè)文獻記載優(yōu)化整合[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9年32期
10 康麗娜;;《初學記》草部資料探微[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1年2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曉琦;;順治與《紅樓夢》關系簡論[A];繁榮學術 服務龍江——黑龍江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下冊)[C];2010年
2 王建軍;;教育與政治:元朝國子監(jiān)創(chuàng)辦之爭[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姚宏杰;;北魏皇宗學與四門小學略論[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4 姚宏杰;;金代“六學”考辨[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王守仁;;《孫臏兵法、擒龐涓》中有關城邑問題的商榷[A];河北省歷史學會第三屆年會史學論文集[C];1983年
6 趙曉明;;我國反假貨幣法律的考察與探究[A];湖北錢幣?(總第8期)[C];2009年
7 張峰;;漢畫像中建鼓的形制[A];中國漢畫學會第十屆年會論文集[C];2006年
8 鄭冰寒;陳瑤;;“Blog”譯名問題探究[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9 王福革;;草原文化思維方式初探[A];論草原文化(第六輯)[C];2009年
10 單周堯;;《春秋左傳讀敘錄》的評價問題[A];《春秋》三傳與經(jīng)學文化[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永娟;毛詩鄭箋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邢培順;曹植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劉寶春;南朝東海徐氏家族文化與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史兵;唐代長安城軍事防御體系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羅驤;慧遠與東晉佛教的變遷[D];南開大學;2010年
6 姜寧;《春秋》義疏學研究(南北朝—唐初)[D];南開大學;2010年
7 王凱;大陸移民與日本古代王權[D];南開大學;2010年
8 王小燕;魏晉隱士美學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9 劉明輝;魏晉士人政治心態(tài)類型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10 鄒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紀贛閩粵邊區(qū)的社會變遷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崔懿晟;清代理藩院及其立法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張世敏;魏晉南北朝山水文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3 宋海燕;薛道衡詩文箋注與考論[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黃嘉敏;七月十五節(jié)俗與民間傳承[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廖紅標;明清時期廣西對外交通發(fā)展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6 張紅;《儀禮》祭祀詞語研究[D];青海師范大學;2010年
7 鮑樹柏;古代漢語樂器名源研究[D];青海師范大學;2010年
8 李美迪;庾信后期心態(tài)與詩賦創(chuàng)作研究[D];青海師范大學;2010年
9 干艷娟;宮體詩創(chuàng)作題材研究[D];江南大學;2010年
10 侯曉珊;南朝詩歌中的民俗文化研究[D];淮北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項陽;張詠春;;從《朝天子》管窺禮樂傳統(tǒng)的一致性存在[J];中國音樂;2008年01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項陽;[N];光明日報;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孫云;禮非樂不行 樂非禮不舉[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65006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musictheory/650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