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社會學視野中的校歌功能與傳播
發(fā)布時間:2017-05-02 20:14
本文關鍵詞:音樂社會學視野中的校歌功能與傳播,,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 校歌既是學校的音樂符號,也是校園音樂文化和社會音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校歌在理論上有哪些方面的功能,以及它如何在傳播中尋求這些功能的發(fā)揮,是音樂社會學和音樂傳播研究中頗有價值的話題。我國以往關于校歌的研究文獻,主要停留在對校歌作品的個案分析、對校歌詞曲的類型歸納和對校歌功能的粗略總結上。從可以找到的文獻來看,尚無從音樂社會學和音樂傳播的理論視野來進行足夠深入的考察的。本文意在填補這個空白,以我國為主要對象地區(qū),對校歌的理論特性、功能層次和傳播特點做出較為系統(tǒng)的闡述。 本文在界定校歌概念、闡述校歌歷史軌跡的基礎上,通過比較的方法總結了校歌作為一個特殊歌曲門類的一些理論特性。進而針對既往相關研究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提出了校歌功能的五層次假說。鑒于校歌的傳播狀況在各校差異很大的事實,本文把校歌功能層次假說與信息論思維方式結合起來,按初始、受眾、路徑三個環(huán)節(jié),分析了影響校歌傳播效果生成,也即影響校歌文化功能發(fā)揮的各種主要因素,并就此對校歌傳播提出一些具體的參考對策,以期為中國校歌文化建設理論做出一份貢獻。 本文還對關于校歌的幾個有待進一步討論的話題做了嘗試性質(zhì)的思考研究。
【關鍵詞】:校歌 歌曲功能 傳播效果 音樂傳播 音樂社會學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傳媒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J60-05
【目錄】:
- 摘要2-3
- ABSTRACT3-6
- 緒論 作為音樂社會學研究對象的校歌6-16
- 第一節(jié) 對“校歌”概念的界定6-7
- 第二節(jié) 選題的意義和必要性7-8
- 第三節(jié) 校歌的歷史軌跡8-10
- 第四節(jié) 過去的相關研究和本文的研究特點10-13
- 一、學術刊物文獻方面10-11
- 二、非學術刊物文獻方面11-12
- 三、本文的研究特點12-13
- 第五節(jié) 校歌與其他帶有群體符號性質(zhì)的歌曲的比較13-16
- 第一章 校歌文化功能及其發(fā)揮16-25
- 第一節(jié) 校歌的音樂文化系統(tǒng)歸屬16-17
- 第二節(jié) 校歌功能五層次假說17-20
- 第三節(jié) 關于校歌在學生群體中傳播狀況的幾個小調(diào)查20-23
- 第四節(jié) 校歌傳播效果生成的機理結構23-25
- 一、校歌傳播效果的函數(shù)模型23-24
- 二、對模型中各變量之間關系的細化說明24-25
- 第二章 校歌傳播效果生成的具體解析25-41
- 第一節(jié) 初始環(huán)節(jié)對校歌傳播效果的影響25-35
- 一、關于“決定創(chuàng)制校歌”這一行為本身25-26
- 二、關于校歌作者身份26-28
- 三、關于校歌詞曲整體規(guī)律28-35
- 第二節(jié) 受眾環(huán)節(jié)對校歌傳播效果的影響35-38
- 一、受方對音樂意義的建構模式35
- 二、關于內(nèi)在意義影響校歌傳播效果的討論35-36
- 三、關于描述意義影響校歌傳播效果的討論36-37
- 四、來自日本和西方的一點啟示37-38
- 第三節(jié) 路徑環(huán)節(jié)對校歌傳播效果的影響38-41
- 第三章 關于校歌文化的幾個討論41-49
- 第一節(jié) 關于校歌功能在更大范圍受眾中的發(fā)揮潛力41-45
- 一、校歌的廣義受眾的一種理論劃分41-42
- 二、對校歌功能在受眾中的分布的理論推測42-45
- 第二節(jié) 關于校歌相似的問題45-46
- 第三節(jié) 關于校歌的更換46-49
- 結論49-50
- 參考文獻50-53
- 附錄一 研究期間所收集的校歌資料之簡目53-56
- 附錄二 調(diào)查問卷與詳細數(shù)據(jù)56-60
- 附錄三 文中提到的幾張附圖60-62
- 致謝62
【引證文獻】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周瑩;學堂樂歌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李俊;學堂樂歌富國強兵思想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1年
本文關鍵詞:音樂社會學視野中的校歌功能與傳播,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4162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musictheory/341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