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音樂理論論文 >

中國古代社會的女樂及其音樂藝術——《花國劇談》中的女樂為例

發(fā)布時間:2019-02-26 20:27
【摘要】:中國古代社會主要的樂人群體之一是女樂,她們色藝兼營、生活悲慘,但其音樂藝術成就在中國音樂史上十分輝煌。樂籍制度實施后,女樂的生活和執(zhí)業(yè)都被制度強化了,這個傳統(tǒng)一直影響到樂籍制度解體后的晚清。王韜是晚清時期著名思想家、政論家,并著有多種關于青樓女樂的筆記,《花國劇談》即代表作之一,記述了晚清以上海為中心的江南著名女樂的多則事跡,對于其中女樂的音樂藝術也有較為細致的描繪,可謂研究女樂的重要史料。本文試圖梳理《花國劇談》中的女樂事跡及其音樂藝術,由此說明晚清女樂的特征及其對中國音樂史的意義。
[Abstract]:One of the main groups of musicians in ancient Chinese society is female music. They live a miserable life, but their musical art achievements are very brilliant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music.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usical system, the life and practice of women's music were strengthened by the system, which influenced the late Qing Dynasty after the disintegration of the musical system. Wang Tao was a famous thinker and political theorist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he wrote a variety of notes about Qinglou women's music,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works of Huaguo Drama, which described a number of stories about the famous female music in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centered on Shanghai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mong them, the music art of female music also has a more detailed description, can be said to study the important historical materials of female music. This paper attempts to sort out the story of female music and its musical art in Huaguo Drama, thus expla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emale music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its significance to the history of Chinese music.
【作者單位】: 山東大學藝術學院;
【分類號】:J609.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程暉暉;;樂籍制度下的女樂與城市音樂文化[J];中國音樂學;2008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燁;王僧虔:沉寂在歷史中的音樂家[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2 童瑩;;淺論琵琶左手吟揉技法的歷史演變與運動方式[J];北方音樂;2009年12期

3 陳曉光;;從《二凡》、《三五七》看趙松庭先生的演奏風格[J];北方音樂;2011年02期

4 郭星星;;平遙弦子書現(xiàn)狀研究[J];北方音樂;2011年07期

5 張晶晶;喬瑞蘭;;淺談先秦“女樂”與現(xiàn)代“女子十二樂坊”的異同[J];北方音樂;2012年01期

6 張海莉;楊傳中;;地域文化對少兒舞蹈創(chuàng)作的影響[J];北方音樂;2012年02期

7 陳雪慧;;簡析唐代琵琶的發(fā)展[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2年03期

8 張薇;;傳統(tǒng)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論古琴藝術與現(xiàn)代鋼琴藝術的對比與融合[J];成才之路;2012年08期

9 陳毅勤;;演奏避暑山莊宮廷音樂使用樂器簡介[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008年03期

10 謝曉芹;;淺談聲樂藝術與技術的關系[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S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龔茂富;青城派武術生存現(xiàn)狀及傳播方式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1年

2 王曄;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國作曲家留蘇期間音樂創(chuàng)作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1年

3 王榮花;中共革命與太行山區(qū)社會文化的變遷(1937—1949)[D];河北大學;2011年

4 郭華瞻;民俗學視野下的祠廟建筑研究[D];天津大學;2011年

5 任飛;唐代太常、教坊樂官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6 陳習;中國小提琴音樂創(chuàng)作史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7 陳瑜;晉北地區(qū)民間道教科儀音樂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11年

8 楊玉成;胡爾奇:科爾沁地方傳統(tǒng)中的說唱藝人及其音樂[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5年

9 王小龍;揚州清曲音樂穩(wěn)態(tài)特征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05年

10 丁淑梅;中國古代禁毀戲劇史論[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蒙;探索中國當今鋼琴立體教育及其教材建設[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李霞;上黨八音會的民俗文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3 王小天;音樂與詩歌的藝術交融[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4 管亞男;《律呂正義.續(xù)編》的初步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5 施冰青;福州十番音樂調查與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6 吳海蓉;莆仙戲新作《媽祖—林默娘》的藝術特征初探[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7 楊璇;非物質文化遺產班社的動態(tài)傳承與運行機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8 馬盛楠;中國笙樂的現(xiàn)代開拓者[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張偉;論譚小麟的藝術歌曲[D];南京藝術學院;2011年

10 楊傳中;地方民間音樂在高校教學中的傳承[D];南京藝術學院;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程暉暉;;樂籍、妓籍、花籍之辨析——兼論樂籍制度下的女樂以藝為本、聲色娛人的功能傳統(tǒng)[J];音樂研究;2007年02期

2 程暉暉;;樂籍制度下的女樂與城市音樂文化[J];中國音樂學;2008年02期

3 康沛竹;晚清災荒頻發(fā)的政治原因[J];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99年03期

4 喻大華;;論晚清自由主義者的思想、實踐與認識誤區(qū)[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5 任云蘭;熊亞平;;保守中的趨新——劉錫鴻反對修建鐵路思想之再分析[J];學術研究;2009年09期

6 苑朋欣;;晚清時期的農業(yè)變革及現(xiàn)實啟示[J];中國農學通報;2011年08期

7 付建舟;田素云;;《浙江潮》與晚清民族主義思潮的興起[J];中州學刊;2011年04期

8 劉國賓;賈曾譜系、生平及文章編年考辨[J];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3年03期

9 郭常英;張秀麗;;晚清時期英國在華租借地歷史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J];史學月刊;2007年02期

10 黃小用;仉慧卿;;晚清駐外公使地理分布探析:以廣東為例[J];五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Antonnia Mary Finnane;;危機地帶的來信:晚清時期在海門和崇明的耶穌會教士的信函研究(英文)[A];北京論壇(2009)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危機的挑戰(zhàn)、反思與和諧發(fā)展:“危機與轉機——對現(xiàn)實問題的歷史反思”歷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上)[C];2009年

2 夏春濤;;從《青縣村圖》看晚清時期的華北村落[A];華北鄉(xiāng)村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3 張緒武;;繼承與開拓[A];熱愛祖國 振興中華[C];2007年

4 褚宸舸;;晚清時期西北地區(qū)的煙毒及禁政[A];第二屆中國古代毒物學史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張曉琳;劉樹勇;;江南制造局翻譯館的譯述活動[A];中國科普理論與實踐探索——2008《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論壇暨第十五屆全國科普理論研討會文集[C];2008年

6 王思明;;西南大儒莫友芝[A];布依學研究(之五)——貴州省布依學會第五次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5年

7 張耀華;;晚清時期世博會法律規(guī)章歷史研究[A];社會主義與中國現(xiàn)代化 政治·法律與社會: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會學科卷[C];2009年

8 魏開肇;;《北京通史》第八、九兩卷編寫框架的基本構思[A];中國古都研究(第八輯)——中國古都學會第八屆年會論文集[C];1990年

9 戴煥林;;淺談老年科技社團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A];首屆中國老年人才論壇論文集[C];2005年

10 吳貴飆;;水族服飾文化的內涵及其特征[A];貴州省水家學會第三屆、第四屆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C];199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謝衛(wèi)民 平衛(wèi)東;南豐白舍鎮(zhèn)發(fā)現(xiàn)晚清時期壁畫[N];撫州日報;2010年

2 唐浩明;晚清時期的天下第一奏折[N];中國文化報;2004年

3 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 張昭軍;程朱理學在晚清的“復興”[N];光明日報;2007年

4 記者 劉慧;彩蝶舞進國家大劇院[N];浙江日報;2010年

5 馮國;古代女子樂隊 現(xiàn)身西安墓葬[N];大眾科技報;2008年

6 通訊員 李秉鈞 廖永恒;永興發(fā)現(xiàn)清代禁止亂采亂挖石碑[N];郴州日報;2010年

7 ;山西樂戶[N];山西日報;2003年

8 黃桂華;早期火花牡丹為稀[N];中國商報;2006年

9 雷晴波;清代陜西《興平報》[N];中國商報;2003年

10 劉再生;尋覓音樂文化傳承之鏈[N];光明日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郭威;曲子的發(fā)生學意義[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0年

2 程暉暉;秦淮樂籍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7年

3 劉再華;晚清時期的文學與經學[D];復旦大學;2003年

4 董說平;晚清時期日文史書在中國的翻譯與傳播[D];北京師范大學;2004年

5 馬占軍;晚清時期圣母圣心會在西北的傳教(1873-1911)[D];暨南大學;2005年

6 毛立坤;晚清時期香港對中國的轉口貿易(1869—1911)[D];復旦大學;2006年

7 吳國榮;中國近代職業(yè)教育研究(1866年-1911年)[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8 吳巍巍;真實與扭曲[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9 張_g;晚清時期圣母圣心會在內蒙古地區(qū)傳教活動研究(1865-1911)[D];暨南大學;2006年

10 黃鴻山;中國近代慈善事業(yè)研究[D];蘇州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文鋒剛;唐宋女樂比較研究[D];河南大學;2012年

2 王燦;晚清時期西方科技在華傳播研究[D];廣西大學;2011年

3 孔英;晚清時期河南東南部社會治安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4 薄芳珍;晚清譯著《測候叢談》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年

5 裴丹青;從《點石齋畫報》看晚清社會文化的變遷[D];河南大學;2005年

6 李卓華;晚清時期美國對華政策研究(1840-1911)[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7 范文田;淺論西方經濟學在晚清時期的傳播途徑與影響[D];河北師范大學;2008年

8 黃梅;《申報》與晚清女子教育[D];蘇州大學;2007年

9 金蓓;李鴻章護僑思想研究[D];中國人民大學;2008年

10 王景龍;晚清時期湖南慈善事業(yè)研究(1840~1911)[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43112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musictheory/243112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5d9b7***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