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F大調(diào)奏鳴曲》第一樂章演奏提示
本文選題:貝多芬 + 奏鳴曲; 參考:《浙江藝術(shù)職業(yè)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摘要】:#F大調(diào)奏鳴曲雖然不及《悲愴》、《熱情》這么有代表性和普及性,卻是貝多芬奏鳴曲中難得的抒情性較強的一首。本文在對這首作品理論背景分析的基礎(chǔ)上,對它的演奏提出了個人的觀點,充分展現(xiàn)貝多芬在這首送給特蕾澤的音樂禮物中體現(xiàn)出來的細膩的感情世界。
[Abstract]:Although #F Sonata in F major is not as representative and popular as Pathetique, it is a rare lyrical sonata of Beethove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theoretical background of this work,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personal point of view on its performance, which fully shows Beethoven's delicate emotional world reflected in this musical gift to Theresa.
【作者單位】: 浙江外國語學院藝術(shù)學院;
【分類號】:J624.1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軍華;;貝多芬鋼琴奏鳴曲op53的音樂處理及演奏分析——第一樂章[J];職業(yè)技術(shù);2011年03期
2 張藝迪;貝多芬《悲愴奏鳴曲》第一樂章淺析[J];天中學刊;2000年S1期
3 黃海昌;古典與浪漫的音響呈現(xiàn)——貝多芬五首《鋼琴與大提琴奏鳴曲》研究[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4 胡滿春;;貝多芬作品57號鋼琴奏鳴曲“熱情”第一樂章演奏分析[J];科教文匯(中旬刊);2009年01期
5 李秀美;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黎明》演奏分析[J];音樂探索;1996年04期
6 唐碧蓉;貝多芬《田園奏鳴曲》賞析[J];自貢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年01期
7 米克拉依·艾山;;談貝多芬奏鳴曲《暴風雨》的演奏[J];新疆藝術(shù)學院學報;2007年03期
8 李亦珂;;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結(jié)構(gòu)初探——作品Op.31 No.1[J];大舞臺;2011年01期
9 羅耀真;霜葉紅于二月花——聽布倫德爾錄制的第四版貝多芬《槌子鍵琴奏鳴曲》CD唱片[J];視聽技術(shù);1997年03期
10 趙小璐;;淺析貝多芬《第三小提琴奏鳴曲》Ⅰ樂章[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年2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葉芳;;貝多芬《悲愴奏鳴曲》的美學意義[A];學校藝術(shù)教育與素質(zhì)教育論壇文集[C];2004年
2 黃伊娜;;樂圣貝多芬鋼琴才能的啟示——對中國當前鋼琴教學的一點思考[A];高等黨校藝術(shù)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C];2002年
3 謝濱妃;;從巴洛克時期到后期浪漫派的作品看調(diào)性語言的發(fā)展[A];全國和聲復調(diào)教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4 董馨;;音樂健康療法[A];中國音樂治療學會第三屆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1993年
5 孫佳;;我借版貿(mào)做品牌[A];出版科學探索論文集第6輯[C];2003年
6 關(guān)秋嵐;;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下一代[A];第二屆中國老年人才論壇論文集[C];2006年
7 白樺;;文學與人生——講不完的故事[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09.3)[C];2009年
8 匡玲;;創(chuàng)新 聯(lián)系 提高[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四卷)[C];2005年
9 齊海東;;我是怎樣講授《交響樂欣賞》課的[A];2003’北京第一屆全國音樂欣賞教學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10 紀孔凱;;淺談高中音樂欣賞中的“交響思維”[A];2003’北京第一屆全國音樂欣賞教學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陳立;穆特與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N];音樂周報;2001年
2 周皓;陳薩:自信造就的音樂感染力[N];音樂周報;2010年
3 巫育辛;拜謁貝多芬故居[N];中華讀書報;2002年
4 瓦格納中國協(xié)會秘書長 音樂評論家 劉雪楓;最后的貝多芬[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7年
5 劉雪楓;心靈風暴與神圣的安慰[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8年
6 伊君;詩意與失意[N];音樂周報;2003年
7 ;貝多芬晚期的藝術(shù)境界[N];文匯報;2007年
8 編譯 風來疏竹;貝多芬死于梅毒還是鉛中毒?[N];北京科技報;2005年
9 卞祖善;簡潔質(zhì)樸 生動活潑[N];音樂周報;2004年
10 施邑屏;世界首枚貝多芬郵票[N];中國集郵報;2007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丁好;論古典奏鳴曲的形成[D];上海音樂學院;2007年
2 劉洪;作為詮釋的音樂表演[D];上海音樂學院;2009年
3 曲致正;雷格爾的復調(diào)技法探索[D];上海音樂學院;2005年
4 孫欣;克利姆特繪畫的心理因素研究[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09年
5 夏滟洲;西方作曲家的社會身份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07年
6 楊健;20世紀西方器樂演奏風格的結(jié)構(gòu)特征及其形成原因[D];上海音樂學院;2007年
7 于青;多梅尼科·斯卡拉蒂鍵盤奏鳴曲的風格與結(jié)構(gòu)[D];上海音樂學院;2006年
8 黃君;莫扎特效應的實驗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9 孫紅杰;飾變·混合·解構(gòu)[D];上海音樂學院;2009年
10 曹瑩;傅雷文藝批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焰;貝多芬《c小調(diào)第三鋼琴協(xié)奏曲》(Op.37)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2 把姝艷;貝多芬鋼琴奏鳴曲中的痛苦與歡樂[D];西北民族大學;2009年
3 張毅;克列門蒂《名手之道》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07年
4 武君;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的演奏研究[D];青島大學;2005年
5 王笑容;肖邦第三諧謔曲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6 張紅璽;貝多芬f小調(diào)奏鳴曲《熱情》彈奏技法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年
7 林苗;貝多芬鋼琴奏鳴曲“英雄性”情感特征表現(xiàn)的初步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8 歐陽鵬婷;兩顆恒星的交匯[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9 王政;貝多芬鋼琴奏鳴曲戲劇性特征的初步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10 王振華;論貝多芬愛情題材藝術(shù)歌曲及演唱[D];河南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96641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musictheory/1966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