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電影音樂的發(fā)展趨勢
本文選題:電影音樂 + 創(chuàng)作。 參考:《電影文學》2010年20期
【摘要】:電影與音樂是有機的整體,像弗里茨.朗的《大都會》、邁克.尼科爾斯的《畢業(yè)生》等都是因為片中精彩的電影音樂而為大家所熟知。電影音樂作為電影的有機組成部分,始終是電影藝術創(chuàng)作的重要元素,F(xiàn)今中國電影音樂的創(chuàng)作不斷發(fā)展,呈現(xiàn)多樣化,但電影音樂創(chuàng)作力仍顯不足。在全球化及國際交流頻繁的今天,中國電影音樂表現(xiàn)出了良好的發(fā)展態(tài)勢。電影音樂的創(chuàng)作水平更加專業(yè)化,發(fā)展風格呈現(xiàn)多元化。本文就現(xiàn)今國內電影音樂創(chuàng)作情況以及電影音樂發(fā)展方向作一淺析,并分析電影音樂創(chuàng)作力不足的原因,以引起更多電影音樂創(chuàng)作者的關注,推進中國電影音樂事業(yè)的發(fā)展。
[Abstract]:Movies and music are organic whole, like Fritz.Lang's Mets, Mike.Nichols' graduates are known for their wonderful film music.As an organic part of film, film music 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element of film art creation.Nowadays, the creation of Chinese film music is developing continuously, showing diversification, but the creative power of film music is still insufficient.In the globalization and frequent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today, Chinese film music has shown a good development trend.The creative level of film music is more professional and the development style is diversified.This paper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omestic film music creation and the direction of film music development, and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lack of film music creation, in order to arouse more attention of film music creators an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film music.
【作者單位】: 唐山師范學院;
【分類號】:J617.6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蘇恩華;;淺析電影音樂主題曲發(fā)展過程及作用[J];電影評介;2006年11期
2 啟之;;“人民電影”探討:十七年中的第二波“非主流”[J];電影藝術;2007年06期
3 王永法;陳志良;崔淑娟;;中國電影音樂風格多元化特征分析[J];邢臺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張碩果;論上海的社會主義電影文化(1949-1966)[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2 劉宇清;上海電影傳統(tǒng)的分化與裂變(1945-1965)[D];上海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師琰;音樂創(chuàng)作中計算機音樂技術的應用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2 童業(yè)富;歷史的另類書寫[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3 王藝涵;1979-1989年中國大陸電影音樂研究成果述評[D];河南大學;2006年
4 毛琳;中國電影產業(yè)化與審查制度[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7年
5 董凱;光影中的城市映像[D];西南大學;2008年
6 林淑湘;建國以來兒童電影中兒童觀的折射[D];廣西師范大學;2008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馬波;趙季平電影音樂創(chuàng)作論(下)[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郭宇菁;;電影音樂與電影文本的空間關系[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7年S1期
2 施萬春;深一層次,再深一層次 論電影音樂創(chuàng)作[J];人民音樂;1988年06期
3 金復載;金天逸;;論電影音樂的時代特征[J];電影新作;1996年03期
4 蔡麗寧;張小軍;徐琨;;淺析中國電影歌曲發(fā)展脈絡[J];電影文學;2009年14期
5 印青;;電影音樂魔法師久石讓[J];南方人物周刊;2011年23期
6 孫璐;;淺談電影音樂的表現(xiàn)手法[J];電影評介;2006年18期
7 蔡麗寧;張小軍;徐琨;;淺析中國電影歌曲發(fā)展脈絡[J];電影評介;2009年11期
8 于珊珊;胡郁青;;電影《茉莉花開》音樂分析[J];電影評介;2006年16期
9 王印玖;;淺談電影音樂的概念、作用及其發(fā)展歷程[J];電影文學;2009年24期
10 陳蕾;;電影音樂的主體性[J];電影文學;2011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姜燕;;由電影音樂發(fā)展史看電影音樂功能的演進(摘要)[A];求異與趨同——中國影視文化主體性追求與現(xiàn)代性建構: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二屆年會暨第五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文集[C];2008年
2 袁新榮;;音樂審美心理活動淺析[A];中國社會音樂研究論文集[C];2006年
3 楊瑞慶;;漫談歌曲創(chuàng)新[A];中國社會音樂研究論文集[C];2006年
4 徐鍾東;張樹禮;;誰來為工人歌曲創(chuàng)作的貧乏買單[A];中國社會音樂研究論文集[C];2006年
5 柴亞萍;;讓舞蹈為孩子們帶來快樂[A];中國新時期思想理論寶庫——第三屆中國杰出管理者年會成果匯編[C];2007年
6 羅路;;論想像、聯(lián)想在音樂欣賞中重要地位[A];高等黨校藝術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C];2002年
7 王輝;;新疆維吾爾民間舞蹈的“動態(tài)元素”在兒童舞蹈創(chuàng)作中的應用[A];中國少年兒童舞蹈論文比賽獲獎作品集[C];2005年
8 姚麗萍;;舞由童心生 樂自童趣來——由少年舞蹈《萌動》的創(chuàng)作淺析少兒舞蹈的特點[A];中國少年兒童舞蹈論文比賽獲獎作品集[C];2005年
9 王勇;;上海三四十年代流行歌曲成因發(fā)展概述及其歷史價值研究[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哲學·歷史·文學學科卷)[C];2008年
10 陸小玲;;音樂的情感表達與理解[A];第一屆全國音樂心理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孫靜;搭乘電影音樂的快車[N];音樂周報;2009年
2 孫豪;美·淡·奇[N];中國文化報;2009年
3 本報記者 何文琦;“只為能觸動靈魂的電影配樂”[N];深圳商報;2009年
4 黃道培 呼志遠;不該被遺忘的電影音樂[N];河南日報;2000年
5 王曉峰;電影音樂的魅力[N];西藏日報;2001年
6 林聞;直擊靈魂的樂聲[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9年
7 楊大林;《危險關系》[N];音樂周報;2002年
8 楊大林;電影音樂《喜瑪拉雅》賞析[N];音樂周報;2002年
9 李彥伶;秦腔吼起來[N];各界導報;2008年
10 本報記者 苗春;讓時代“紅歌”走入萬戶千家[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孫紅杰;飾變·混合·解構[D];上海音樂學院;2009年
2 賽吉拉胡;敘事民歌表演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陸佳敏;淺析當代電影音樂結構[D];上海戲劇學院;2011年
2 范宏;電影音樂的功能、歷史與分析[D];上海師范大學;2012年
3 李青;約翰·威廉姆斯電影音樂和聲技法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高yN蔚;新中國電影音樂風格的流變[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5 侯燕;音畫統(tǒng)一與視聽合一[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6年
6 吳曉燕;選取電影音樂在普通高校開展音樂欣賞教學微探[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7 盧紅丹;綿延與顯現(xiàn):新時期以來電影音樂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9年
8 陳麗娜;內蒙古地區(qū)建國初期三部電影音樂探析[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9年
9 劉燕姿;普通高校開設《電影音樂賞析》課程的探索[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10 賀翔;論莫爾吉胡的電影音樂創(chuàng)作[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76902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musictheory/1769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