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鋼琴家音樂創(chuàng)作中的非理性因素
本文關鍵詞: 鋼琴家 音樂創(chuàng)作 非理性因素 感性 理性 出處:《音樂創(chuàng)作》2014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鋼琴家在其音樂創(chuàng)作過程中,蘊涵著紛繁復雜的非理性因素。假如鋼琴家在創(chuàng)作中缺乏運用這些非理性因素的技巧和能力,其音樂創(chuàng)作常常會走向模板化、程式化等僵尸模式。文章分析、探討了影響鋼琴家音樂創(chuàng)作的諸多非理性因素以及非理性因素的共性。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pianist's music creation, there are numerous and complicated irrational factors. If the pianist lacks the skills and ability to use these irrational factors in his creation, his music creation will often go towards templat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zombie patterns such as styliz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many irrational factors and the commonness of irrational factors that affect pianist's music creation.
【作者單位】: 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學前教育學院;
【基金】:四川省教育中心課題“音樂藝術對創(chuàng)作心理的調適功能研究”(2013A126)
【分類號】:J624.1
【正文快照】: 引言音樂創(chuàng)作過程之于鋼琴家,相較于其他作曲群體而言,往往伴隨著理性的艱辛與折磨。同時,卻又更多地充滿著感性的神奇。因為,對于鋼琴家來說,讓人簡直無法想象的是,在丟失了對于藝術的直覺、靈感乃至于一切非理性因素層面的重要支撐之后,他們創(chuàng)作的動力源泉將如何被重新喚醒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邵桂蘭;偶然音樂——非理性化的創(chuàng)作[J];齊魯藝苑;2003年04期
2 劉瑾;直覺和非理性的張揚——從柏格森的美學觀看二十世紀西方音樂中的非理性傾向[J];天津音樂學院學報;1999年04期
3 陳其射;;論音樂教育審美的唯理性與非理性[J];中國音樂;2008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梁美玲;;試論表現(xiàn)主義音樂的藝術特征[J];北方音樂;2013年01期
2 郭曉丹;王勇;;約翰·凱奇反傳統(tǒng)音樂觀念簡論[J];浙江紡織服裝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3 牛鄲;;策論音樂教育的審美價值和實用價值[J];音樂大觀;2012年09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江冬梅;生命·藝術·直覺[D];西南大學;2011年
2 韋希;當代女性主義視野下的中國高師音樂教育[D];南京師范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都臣;對“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認識和思考[D];西南大學;2010年
2 胡悅琳;偶然音樂與交互音樂創(chuàng)作觀念及技法比較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12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邱仲彭;繼承發(fā)揚革命音樂傳統(tǒng) 努力提高音樂創(chuàng)作質量——為紀念聶耳、星海而作[J];音樂探索;1985年02期
2 丁善德;;開創(chuàng)音樂創(chuàng)作新局面 適應人民和時代的需要[J];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1985年04期
3 ;舒曼的音樂創(chuàng)作[J];吉林藝術學院學報;1989年01期
4 荔枝;;唱片推介[J];時代風采;1999年03期
5 楊耀華;論中國音樂創(chuàng)作的民族化特色[J];戲劇文學;2005年04期
6 ;碟中碟[J];音樂生活;2005年10期
7 蔡偉;;音樂中的靈感思維——基本形式與基本特性[J];中國音樂;2006年01期
8 羅相巧;;論逆向思維在音樂創(chuàng)作中的運用[J];電影評介;2006年11期
9 張鶴峰;王正宇;孫艷麗;;音樂劇中的音樂創(chuàng)作與舞美藝術[J];大舞臺;2006年05期
10 孫曉飛;;黑河地區(qū)民歌融入音樂創(chuàng)作簡論[J];劇作家;2007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苗笛;;20世紀黑龍江音樂創(chuàng)作啟示錄[A];龍江春秋——黑水文化論集之四[C];2006年
2 鐘龍寶;;淺談繁榮兒童音樂創(chuàng)作[A];社會音樂研究論文集[C];1990年
3 鄧儉;;試論兒童音樂創(chuàng)作的主體意識[A];社會音樂研究論文集[C];1990年
4 胡玉璋;;歌劇《李向群》音樂創(chuàng)作談[A];荊楚文化與民俗論叢——1997—2001湖北省群眾文化獲獎論文匯編[C];2001年
5 曾國平;;初論舞蹈編排與音樂創(chuàng)作[A];中國少年兒童舞蹈論文比賽獲獎作品集[C];2005年
6 曉夜;;從《卡瑪林斯卡亞》談民歌素材在音樂創(chuàng)作中的借鑒與運用[A];中國社會音樂研究論文集[C];2006年
7 邵桂蘭;王建高;;論音樂創(chuàng)作與審美心理結構系統(tǒng)中的潛感覺[A];第一屆全國音樂心理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8 舒妲娜;;試論巴赫的音樂風格,創(chuàng)作領域及手法[A];學校藝術教育與素質教育論壇文集[C];2004年
9 蔚鶇;牟學農;;在歌聲中崛起、在歌聲中前進——衢州市業(yè)余歌曲創(chuàng)作群體侃談[A];社會音樂研究論文集[C];1990年
10 袁新榮;;音樂審美心理活動淺析[A];中國社會音樂研究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越;樸實鮮活 意境悠遠[N];中國文化報;2008年
2 印青;崇高壯美的旋律[N];文藝報;2005年
3 精耕;《回民灣》音樂創(chuàng)作的特點[N];中國文化報;2001年
4 中國歌劇舞劇院藝術指導 劉文金;音樂創(chuàng)作要堅持民族性 時代性 個性[N];中國藝術報;2011年
5 記者 謝培;母語不一樣,作曲風格也不同[N];新華每日電訊;2004年
6 李霞;美麗其格:當代蒙古族音樂創(chuàng)作奠基人[N];內蒙古日報(漢);2007年
7 本報記者 華凌;科技對音樂到底會產生什么影響?[N];科技日報;2005年
8 范哲明;名不副實的“傳統(tǒng)”與難以為是的“創(chuàng)新”[N];音樂周報;2008年
9 《北京青年報》資深文化記者、音樂評論家 倫兵;濃縮輝煌歷史贊美當代中國[N];韶關日報;2011年
10 實習記者 李紅艷;音樂行業(yè)需要明星更需要創(chuàng)作[N];北京日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高潔;中國手風琴音樂藝術發(fā)展史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03年
2 李向京;瞿小松音樂中的文人精神[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3 徐文正;我國新時期三部嚴肅歌劇音樂創(chuàng)作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2年
4 葉國輝;庫塔克的音樂創(chuàng)作及其觀念[D];上海音樂學院;2004年
5 陳習;中國小提琴音樂創(chuàng)作史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6 溫展力;音樂視野中的觀念藝術研究[D];中國音樂學院;2011年
7 童穎;葉小綱音樂創(chuàng)作中的和聲技法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12年
8 高洪波;移居香港的大陸作曲家研究(20世紀30-80年代)[D];中央音樂學院;2009年
9 黃志鵬;我國音樂科技學科建設的理論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10 張少飛;1949~1981年間的中國管弦樂創(chuàng)作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賀思媛;中國鋼琴音樂作品創(chuàng)作技法初探[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2 王放;柴科夫斯基音樂創(chuàng)作心理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3 張兆麟;音樂創(chuàng)作中的情感與技術[D];西北民族大學;2013年
4 段偉偉;論皮亞佐拉的探戈音樂創(chuàng)作[D];南京藝術學院;2010年
5 李帥;論“啟蒙運動”對莫扎特音樂創(chuàng)作的影響[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6 師琰;音樂創(chuàng)作中計算機音樂技術的應用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7 米文博;電子音樂創(chuàng)作中“非樂音”的音樂性特征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13年
8 董妍;俞紱棠音樂創(chuàng)作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2年
9 鄒小雨;電子音樂的歷史·現(xiàn)在·未來[D];西南大學;2009年
10 尚建;瞿希賢音樂創(chuàng)作心理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145674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musictheory/1456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