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克里亞賓晚期鋼琴奏鳴曲的結(jié)構(gòu)研究
本文關(guān)鍵詞:斯克里亞賓晚期鋼琴奏鳴曲的結(jié)構(gòu)研究 出處:《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斯克里亞賓 晚期鋼琴奏鳴曲 結(jié)構(gòu)研究
【摘要】:亞歷山大·尼古拉耶維奇·斯克里亞賓是20世紀初俄羅斯的作曲家、鋼琴家。他的作品大量的都屬于鋼琴音樂的創(chuàng)作范疇,并且成為了鋼琴音樂寶庫中不可替代的組成部分。他的音樂語言以及和聲的技法在所有的近現(xiàn)代音樂家中都是獨樹一幟的,其作品主要特點是以“神秘和弦”為核心的調(diào)性和聲,使音樂作品聽起來具有朦朧、神秘的感覺。這種特點在斯克里亞賓晚期鋼琴奏明曲中更為鮮明地得到體現(xiàn)。 斯克里亞賓鋼琴奏鳴曲是他一生創(chuàng)作的基礎(chǔ)和發(fā)源,本文以斯克里亞賓的晚期奏鳴曲為分析對象,從曲式、主題、音階、和聲、節(jié)奏、節(jié)拍、調(diào)性等為切入點,對斯克里亞賓的晚期鋼琴奏鳴曲進行分析、研究。一方面盡可能全面、系統(tǒng)和深入地探尋作曲家的創(chuàng)作特點,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這些分析方法在作品的應(yīng)用展示他們的特點和優(yōu)勢。 斯克里亞賓晚期的五首鋼琴奏嗚曲,取消了調(diào)號,和聲迷蒙飄忽,和聲建立在不尋常的音程上,曲式結(jié)構(gòu)也打破以往傳統(tǒng)的形式,晚期的奏鳴曲都是單樂章的自由奏鳴曲式形式;在節(jié)拍方面,左右手通常采用不同的拍號;在節(jié)奏方面,不規(guī)則的三對五,四對五的情況會經(jīng)常的出現(xiàn);調(diào)性方面,雖然斯克里亞賓打破了傳統(tǒng)的調(diào)性,但是還遵循著傳統(tǒng)的調(diào)性,做到了調(diào)性回歸。斯克里亞賓的鋼琴奏嗚曲不僅貫穿了他一生的創(chuàng)作觀念和實踐,還反映出他高超的寫作技法。斯克里亞賓不僅是俄羅斯音樂文化中的一道獨特的風景,而且也是世界音樂文化中一種罕見的現(xiàn)象。
[Abstract]:Alexander Nikolayevich Scriabin is a composer, Russian pianist. His works a lot at the beginning of twentieth Century are the creation of piano music category, and has become an irreplaceable part of the piano music. His music and language skills and become an independent school in all modern musicians. His works are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onal harmony "mystic chord" as the core, make the music sound like a hazy, mysterious feeling. This characteristic in Scriabin's late piano sonatas is bright to be reflected.
Scriabin Piano Sonata is the basis and origin of his artistic career, based on Scriabin's late Sonatas as analysis object, from the musical form, theme, scale, rhythm, rhythm, harmony, tonality as the starting point of Scriabin's Piano Sonata in this study. On the one hand as fully as possible system, and deeply explore the composer's creation characteristics, on the other hand can also show their features and advantages in the works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analysis methods.
The late Scriabin's Five Piano Sonatas, canceled a harmony, harmony based on interval misty erratic, unusual, musical structure is breaking the traditional form, the late sonatas are the single movement freedom sonata form; on the beat, the left hand usually use different time signatures; in irregular rhythm, three to five, four to five will often appear; the tone, although Scriabin broke the traditional tonality, but also followed the traditional tonality, tonal to return. Scriabin's Piano Sonata not only throughout his creation of the concept and practice of life, but also reflect the his superb writing skills. Scriabin is not only a unique scenery in Russian music culture, but also in the world music culture is a rare phenomenon.
【學位授予單位】:沈陽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J624.1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琛;;斯克里亞賓早期的鋼琴音樂創(chuàng)作[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2 張雪;;斯克里亞賓與他的十首鋼琴奏鳴曲[J];音樂天地;2007年04期
3 鄧海梅;;簡述斯克里亞賓的和聲語言[J];文教資料;2008年03期
4 李蓓蕾;;創(chuàng)新意識中的傳統(tǒng)繼承性——對斯克里亞賓的十首鋼琴奏鳴曲的分析與思考[J];音樂創(chuàng)作;2009年01期
5 余婷;;淺析斯克里亞賓《第三鋼琴奏鳴曲》素材及性格特征[J];大眾文藝;2011年02期
6 于焱;;淺析斯克里亞賓與拉赫瑪尼諾夫迥異的鋼琴風格[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7 宋莉莉;橫看成嶺側(cè)成峰——對斯克里亞賓“神秘和弦”的歷史審視[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8 鄧季芳;;在鋼琴演奏中解讀斯克里亞賓第七鋼琴奏鳴曲(Op.64)的和聲語言[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9 陳嵐;;淺論斯克里亞賓《第二鋼琴奏鳴曲》[J];黃河之聲;2010年21期
10 恩斯特·采爾茨伯格;賈抒冰;;一座連接俄羅斯鋼琴學派的橋梁——鋼琴家弗拉迪米爾·索弗羅尼茨基[J];鋼琴藝術(shù);2006年0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徐平力;;和聲教學中的近現(xiàn)代和聲理論[A];全國和聲復調(diào)教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2 林振泉;;閩侯縣家鴨寄生蟲調(diào)查報告[A];福建省畜牧獸醫(yī)學會第七次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1994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鄧火;淺論普羅科菲耶夫鋼琴奏鳴曲[N];貴州民族報;2009年
2 昆鐵三中高三(7)班 夏南雁;鋼琴奏鳴曲[N];云南經(jīng)濟日報;2002年
3 周皓;齊伯爾斯坦的“情感陷阱”[N];音樂周報;2010年
4 本報記者 蘇蕾;白建宇:我所有的話都在音樂里[N];廣州日報;2011年
5 張佳林;古典不插電[N];音樂周報;2010年
6 周皓;格拉夫曼的左手江湖[N];音樂周報;2011年
7 戴定澄;個性奇異的鋼琴家[N];音樂周報;2005年
8 向民;奧爾良國際鋼琴比賽現(xiàn)代作品唱主角[N];音樂周報;2006年
9 特約記者 林達;“這十年,我離肖邦的音樂更近了”[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10年
10 本報記者 施雪鈞;阿什肯納齊 音樂界已變成國際性世界[N];文匯報;201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蔣興忠;普羅科菲耶夫九首鋼琴奏鳴曲和聲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11年
2 趙禮;萌芽·彌撒·基因·遺傳[D];上海音樂學院;2012年
3 潘瀾;席曼諾夫斯基音樂風格的演變軌跡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潘妤;斯克里亞賓后期鋼琴奏鳴曲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2 郭媛;淺析斯克里亞賓早期鋼琴奏鳴曲的藝術(shù)特色[D];天津音樂學院;2012年
3 李非;斯克里亞賓晚期鋼琴奏鳴曲的結(jié)構(gòu)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4 倪曉云;斯克里亞賓第四鋼琴奏鳴曲演奏淺析[D];中國音樂學院;2011年
5 陳航;斯克里亞賓鋼琴奏鳴曲創(chuàng)作的哲學基礎(chǔ)[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6 張小羽;斯克里亞賓鋼琴練習曲風格漸變特點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11年
7 李芳茹;斯克里亞賓早期鋼琴音樂創(chuàng)作特征[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8 孫佳;吉納斯特拉鋼琴奏鳴曲中的節(jié)奏技法[D];武漢音樂學院;2010年
9 鄧曹爽;從羅杰·塞欣斯鋼琴奏鳴曲論其音樂創(chuàng)作觀念[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唐慧君;舒伯特《鋼琴奏鳴曲》曲式研究[D];武漢音樂學院;2010年
,本文編號:136831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musictheory/1368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