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長的文體:土家族民歌奇數(shù)句詩行之美
本文關(guān)鍵詞:生長的文體:土家族民歌奇數(shù)句詩行之美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民歌文體 奇數(shù)句詩行 美學特征
【摘要】:民歌文體因各種原因在文體學研究中處于缺席狀態(tài)。為填補漏洞,文章梳理了古今中外的文體觀,界定了民歌文體的概念,認為民歌文體包括風格、修辭、結(jié)構(gòu)等含義。奇數(shù)句詩行是古老的民歌文體,至今流傳的許多三句、五句歌謠實際是古代民歌文體的遺存。恩施州土家族民歌的奇數(shù)句詩行,尤其是三句子歌謠和五句子歌謠存量巨大,不但完好地保存了古代民歌的文體形式,而且還能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和發(fā)展,促進了民歌文體的不斷生長。具有靈動精巧、錯落有致、搖曳多姿的美學特征。
【作者單位】: 湖北民族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
【基金】:湖北省教育廳2013年人文社科重點項目“恩施民歌的詩學研究”(項目編號:13d074)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J614.9
【正文快照】: 民歌文體研究缺失的原因及其概念界定對于作家文學文體研究,自古以來人們就很關(guān)注;而民間文學文體,特別是民歌文體,并沒有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即便如劉勰這般的大文論家,其頗有體系的巨著《文心雕龍》,三分之一篇幅的“文體論”巾,也只是對作家文學的文體作精辟論述。其文體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田世高;土家族民歌歌論[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2 丁世忠;重慶土家族民歌的狂歡化特征[J];文藝爭鳴;2005年05期
3 熊曉輝;;湘西土家族民歌與鄂西土家族民歌的比較研究[J];民族音樂;2008年02期
4 周禮;;論土家族民歌的審美特征[J];黃河之聲;2008年05期
5 鄒婉華;;土家族民歌的功能分析[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6 潘存奎;;淺析湘西土家族民歌及藝術(shù)特征[J];美與時代(下);2010年06期
7 張靈騰;;論土家族民歌《龍船調(diào)》的藝術(shù)形態(tài)[J];民族音樂;2010年04期
8 宋曉蕓;;土家族民歌的生態(tài)美探討[J];文學界(理論版);2011年05期
9 王春朋;劉長宇;;從幾首土家族民歌說開來去——以恩施自治州地區(qū)為例[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2年05期
10 趙洪;張晨;廖麗娟;;淺析土家族民歌中的狂歡人物形象[J];劍南文學(經(jīng)典教苑);2012年05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黃柏權(quán);從山寨到大雅之堂(下)[N];中國民族報;2012年
2 黃柏權(quán);從山寨到大雅之堂(上)[N];中國民族報;2012年
3 本報記者 張清;樂山民族藝術(shù)團成立[N];樂山日報;2010年
4 何良榮;我所了解的《黃楊扁擔》[N];重慶日報;2001年
5 通訊員 田茂昌;山歌一曲 蕩漾烏江[N];貴州日報;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田璨;土家族民歌的發(fā)展及其藝術(shù)特征探析[D];中南民族大學;2009年
2 宋曉蕓;接受美學視野下的土家族民歌[D];湖北民族學院;2012年
3 徐錦子;湖南土家族民歌傳承的傳播學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年
4 朱蓉;土家族民歌“黃四姐”的生存現(xiàn)狀及藝術(shù)特征[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5 鄭藝;恩施土家族民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6 胡遠慧;湘西保靖縣苗族、土家族民歌族性特征調(diào)查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4年
7 譚熙;長江三峽地區(qū)土家族民歌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0年
8 閆沖;湘西龍山縣土家族民歌風格與演唱探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9 覃亞敏;土家歌謠語言文化特征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21701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musictheory/1217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