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蘭英與彭麗媛歌唱藝術風格之比較研究
本文關鍵詞:郭蘭英與彭麗媛歌唱藝術風格之比較研究
【摘要】:中國民族聲樂藝術,歷經(jīng)千年的孕育、演變和發(fā)展,逐漸形成了我國聲樂藝術獨特地演唱風格和表演形式,并且產(chǎn)生了眾多地歌唱大家,縱觀當前我國民族聲樂藝術的研究情況可見,民族聲樂演唱方法無論從理論還是到歌唱的藝術實踐,都已經(jīng)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一大批歌唱家從繼承和發(fā)揚的角度出發(fā),吸收和借鑒了中國民族傳統(tǒng)唱法和西洋歌唱技術的演唱特征,使中國民族聲樂逐漸形成了有別于傳統(tǒng),又具有時代特點的歌唱方法和藝術風格。 本文選取我國當代優(yōu)秀的民族聲樂藝術家郭蘭英、彭麗媛作為研究而對象。在吸收和借鑒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對二者的歌唱藝術風格進行綜合的比較分析研究。兩位藝術家的歌唱藝術風格具有代表性,對兩位藝術家的歌唱藝術風格及表演藝術的成功經(jīng)驗進行總結和研究,不僅有利于我們更深入的了解把握我國民族聲樂演唱中的藝術風格,而且有助于促進我國民族聲樂演唱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發(fā)展,通過比較研究可以使我們更好的學習、借鑒她們成功的藝術經(jīng)驗,使之不斷地繼承、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從而更好的豐富和發(fā)展我們的藝術實踐,對于新時期我國民族聲樂藝術、新歌劇表演藝術的發(fā)展都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本文的結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四個部分: 緒論:主要論述郭蘭英和彭麗媛在我國聲樂發(fā)展史上的地位和影響。 第一章:郭蘭英與彭麗媛的時代背景及從藝經(jīng)歷。主要論述郭蘭英和彭麗媛所處不同的時代歷史背景、她們各自不同的藝術經(jīng)歷,以及兩位藝術家各自在民族聲樂上取得的藝術成就。 第二章:郭蘭英與彭麗媛歌唱藝術風格之比較研究。主要是辯證地對兩位藝術家的歌唱藝術風格進行分析比較研究,通過具體例證及代表性唱段比較二者在歌唱藝術風格中的共性與個性,彰顯她們各自的歌唱藝術風格。 結語:通過對郭蘭英與彭麗媛歌唱藝術風格的比較研究,能夠促進民族聲樂演唱水平的提高和發(fā)展,使我們得到一些對現(xiàn)代民族聲樂藝術發(fā)展的有益啟示,以此來更好的來豐富和發(fā)展我們的藝術實踐。
【學位授予單位】:曲阜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J616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溫彩玲;;解析彭麗媛聲樂藝術的情感特征[J];大眾文藝;2010年10期
2 余敏;;彭麗媛演唱歌曲《在中國大地上》的藝術風格淺析[J];大眾文藝;2010年03期
3 溫彩玲;王玉靜;;淺談彭麗媛的歌劇演唱藝術[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0年07期
4 李娜;郭建民;;大氣磅礴聚其勢 細致入微化其神——彭麗媛民族聲樂藝術風格略論[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5 蔡照坤;;從彭麗媛的歌唱談氣質在聲樂作品演唱中的作用[J];黃河之聲;2007年12期
6 都本玲;;傳統(tǒng)聲樂理論的現(xiàn)實意義與郭蘭英的成功經(jīng)驗[J];中國音樂學;2008年02期
7 趙敏;;論彭麗媛在情景交響歌劇《木蘭詩篇》藝術表演中所體現(xiàn)的美學特征[J];皖西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8 張霞;;從彭麗媛、宋祖英的成長之路展望民族女高音的發(fā)展趨勢[J];藝術教育;2006年07期
9 馮露平;;郭蘭英聲樂訓練方法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運用[J];四川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10 徐福梅;夏郁;;彭麗媛在歌劇《黨的女兒》中的歌唱藝術探微[J];黃河之聲;2011年1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王博群;臧妍;梁敏;雷艷;劉艷;;淺談如何解決護理人員之間的矛盾和摩擦[A];中華醫(yī)學會燒傷外科學分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良才 臧t,
本文編號:115478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musictheory/1154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