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聲樂教學過程中人文主義精神的體現和培養(yǎng)
本文關鍵詞:論聲樂教學過程中人文主義精神的體現和培養(yǎng)
更多相關文章: 聲樂教學 人文主義精神 體現 培養(yǎng)
【摘要】:教授聲樂作為傳統(tǒng)的音樂教育的一部分,在音樂學科中,不僅是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更是培養(yǎng)學生"人文主義精神"的一個重要課題。從目前的聲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看,學生喜歡追求遠遠超出自己演唱水平能力的作品,對于外國音樂作品的盲目追求等現象,是聲樂教學偏離了正常教學的軌跡,偏離了教學中的"人文主義精神"。世界各國國家"人文素質"的水平取決于國民教育的"人文主義精神"的教育和培訓,所以聲樂教師應把"人文主義精神"貫穿在聲樂教學的金過程。
【作者單位】: 內江師范學院音樂學院;
【關鍵詞】: 聲樂教學 人文主義精神 體現 培養(yǎng)
【分類號】:J616-4;G642
【正文快照】: 在21世紀的今天,無論是那個行業(yè)和職業(yè),都在反映 素質得到提升的有效途徑和方式,所以藝術教育工作中更應出國民“文化素養(yǎng)”的廣度和深度。作為一名聲樂教師,在 該講人文主義精神的教育貫穿于整個藝術教學活動中,作為聲樂教學的過程中“人文主義精神”教育的體現與培養(yǎng)就 藝術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龍有成,陳萬;試論氣質類型與歌唱[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4期
2 康國晶;;“松”與“緊”的辯證關系在歌唱中的運用[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7年12期
3 劉洪巨;;論聲樂表演中情感表現力的培養(yǎng)[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4期
4 馬婷婷;;自信的歌唱[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3期
5 李巍;;談聲樂演唱中的自我控制力[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3期
6 李磊;;試論聲樂教學中的師生關系[J];安康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7 張敏樺;;高師聲樂教學中兒童聲樂教學的思考[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8 劉臨洪;;文人畫墨色與聲樂音色[J];安順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9 康慧麗;;論歌唱的主動與被動學習心理[J];安順學院學報;2010年06期
10 陳利軍;;談如何認識作曲家的創(chuàng)作[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徐軍;;多彩的旋律——論音樂在心理教育中的作用[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綜合一專輯)[C];2006年
2 孟子厚;戴妮娜;夏博雯;;小型古樂廳的聲學設計[A];2009年聲頻工程學術交流年會論文集[C];2009年
3 涂怡嵐;;論周小燕聲樂教學整體觀的形成和確立[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哲學·歷史·人文學科卷)[C];2007年
4 蔡蕾;;音樂審美教育與人的和諧發(fā)展[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6年
5 黃先文;張刃;;歌唱音樂治療[A];中國音樂治療學會第十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向京;瞿小松音樂中的文人精神[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2 崔學榮;主體間性視野中的中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教育[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3 何艷珊;老子音樂美學思想與相關藝術審美[D];中央音樂學院;2011年
4 劉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唱歌教學的目標定位、內容構建及實施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5 陳永春;科爾沁薩滿神歌審美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6 李姝;中西音樂美學的比較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7 谷鵬飛;應用美學學科模式研究[D];中國人民大學;2007年
8 高拂曉;期待與風格[D];中央音樂學院;2007年
9 祝欣;敘述的交響[D];河南大學;2009年
10 李杰;音樂意象加工水平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周雅婧;現代視唱練耳教學理念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李卓;借鑒、融通及其它——中西花腔女高音演唱藝術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胡玉蘭;關于跨界演唱及其在高師聲樂教學中運用的可行性探討[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方淋淋;從音樂社會學角度論高師聲樂教學改革[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劉歡;傳承古韻載新聲[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6 汪婭卓;邯鄲“街唱”藝術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7 郭姍姍;論感覺在聲樂技巧訓練中的重要作用[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8 潘秀昀;聲樂教學術語的辯證解析[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9 張靜;試論聲樂教學中的聽覺藝術[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10 張榮家;“內心聽覺”在聲樂教學中的調控作用[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何光滬;;科學革命中的基督宗教與人文主義[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8年03期
2 沈潔;;西方文藝復興繪畫藝術中的人文精神[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3 蘇光文;;“仁,天下歸仁”:吳宓的人文主義和社會人生追求[J];民辦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4 馬曉梅;;探析波普爾科學哲學中的人文主義精神[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0年03期
5 方向軍;;西方現代主義哲學與形而上學的歷史淵源[J];絲綢之路;2010年08期
6 祝紅遠;;但丁思想的人文主義精神及局限[J];西江月;2010年16期
7 張武英;;漢字構形表現出的“天人合一”思想和人文主義精神[J];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011年02期
8 李艷梅;;國內莎士比亞歷史劇研究狀況分析[J];北方論叢;2007年01期
9 彭文清;;當代書法美學應高揚人文主義精神[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10 吳冬梅;;無障礙設計原則中的人文主義精神[J];藝術百家;2007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楊婷;;高校圖書館建設中的人文精神[A];圖書館與人文精神——陜西省社會科學信息學會第八次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6年
2 萬波;;船山思想中的人文主義精神探微[A];2008年湖南省船山學研討會船山研究論文集[C];2008年
3 田永衍;;中醫(yī)藥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內涵——以人為本的人文主義精神論[A];全國醫(yī)史文獻學科建設發(fā)展創(chuàng)新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4 蕭盈盈;;人文主義精神前進的50年(摘要)——關于電視節(jié)目文化內涵的一點認識[A];求異與趨同——中國影視文化主體性追求與現代性建構: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二屆年會暨第五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文集[C];2008年
5 殷相印;;王希杰的人文主義修辭觀[A];王希杰和三一語言學——暨王希杰和三一語言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6 梁獲;;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經濟發(fā)展[A];孔學研究(第七輯)——云南孔子學術研究會第七次暨海峽兩岸第五次孔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7 萬本根;蔡方鹿;;弘揚易經之道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恢復中華禮義之邦[A];孔學研究(第六輯)——云南孔子學術研究會第六次暨海峽兩岸第四次孔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8 張麗;;論圖書館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在我國的發(fā)展[A];第五次全國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9 徐軍;朱永康;張勇志;陳柏松;;試論人文精神與圖書館[A];圖書館與人文精神——陜西省社會科學信息學會第八次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6年
10 廖文杰;;“和商”理念導向的城市發(fā)展策略[A];科技、工程與經濟社會協調發(fā)展——中國科協第五屆青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魏軼群;從雅典奧運報道看新聞中的人文主義精神[N];中華新聞報;2004年
2 司各特·麥克勒米;植根于人文主義精神[N];經濟觀察報;2003年
3 王琪森;從“同志”稱謂說到人文精神重構[N];解放日報;2003年
4 本報記者 敖虹;浙人施衍彥:中庸的人文地產派[N];中國房地產報;2005年
5 王琪森;對人文主義精神的回溯和呼喚[N];文學報;2000年
6 吳光;儒家的“緣”觀念及其現代意義[N];人民政協報;2006年
7 侯天祥;讓生命走向豐富和絢麗[N];山西日報;2006年
8 朱紅;漢代玉舞人和舞蹈[N];中國文化報;2006年
9 高蕾 文博;傳播中的人文:在深入微觀中貼近每一個人[N];中華新聞報;2005年
10 俞天白;人文精神的缺失與“經典”的泛濫[N];文匯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馮智強;中國智慧的跨文化傳播[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2 凌建侯;話語的對話本質[D];北京外國語大學;1999年
3 蔣書麗;論吳宓中西融合的文化理想與實踐[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顧楊;刑事審前程序犯罪嫌疑人權利保障的法律思考[D];華東政法學院;2007年
2 王善科;戴維·洛奇創(chuàng)作中的知識分子主題[D];天津師范大學;2007年
3 王丹;法人民事權利能力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8年
4 鄧麗;試評路德的人文主義精神[D];四川大學;2003年
5 樊志彬;“胡適思路”在二十世紀人物傳記中的隱性流淌[D];蘭州大學;2007年
6 袁春艷;試論馬克·吐溫的自然觀、文明觀與人文主義精神[D];廣西師范大學;2003年
7 伊琳;天國到人世的殊途[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8 高圳;論油畫創(chuàng)作的社會現實意義[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9 毛欣欣;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教育取向的變遷[D];吉林大學;2007年
10 胡斯樂;人文主義精神內容在蒙古文學中的演變及發(fā)展價值[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07415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musictheory/1074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