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累、張見工筆畫創(chuàng)作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9-28 03:49
在全球化的今天,隨著世界經(jīng)濟合作的加深以及inter網(wǎng)的普及,整個世界被融為一體,人們的生活方式甚至思想方式也逐漸趨同。因此,用傳統(tǒng)中國畫語言轉向現(xiàn)代語義的表達,不僅能夠豐富傳統(tǒng)中國畫的表現(xiàn)形式,也是中國畫自身適應當代社會精神表達的內在要求。也即,當代中國畫需要一種新的語言形式,即新的審美樣式。針對于這一點,已有許多知名的和不知名的中國畫畫家們做過不同的嘗試,而且取得了不俗的成績。而本文所要關注的兩位畫家徐累、張見,他們的“新型”的工筆畫正是在這種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的。他們在那些前輩們成果的基礎上,采用傳統(tǒng)中國工筆畫語言,卻嘗試著一種不同于傳統(tǒng)中國畫的語義表達。他們的創(chuàng)作從自我精神狀態(tài)的反思出發(fā),并融合中西藝術理念進而以當代藝術樣式進行表達,從而形成更為新穎的中國工筆畫的語言樣式。
【文章來源】:蘇州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4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迷香69.5×49.5cm2006年作否與在作,一紋上
青花紙本63×50cm我的所以征
水上花紙本64×88cm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徐累:一個人的時代[J]. 宋歌. 東方藝術. 2008(11)
[2]架上繪畫一定走向“消亡”嗎?[J]. 杭春曉. 東方藝術. 2008(09)
[3]灰色的影調——“新工筆”收藏價值淺說[J]. 杭春曉. 東方藝術. 2006(21)
[4]世界的軀殼 徐累訪談錄[J]. 朱朱,徐累. 東方藝術. 2006(03)
[5]繪畫中的觀念表達[J]. 張旭光. 平頂山師專學報. 2004(01)
[6]幃幔與馬──徐累作品釋談[J]. 漠及. 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 2001(03)
本文編號:3411185
【文章來源】:蘇州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4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迷香69.5×49.5cm2006年作否與在作,一紋上
青花紙本63×50cm我的所以征
水上花紙本64×88cm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徐累:一個人的時代[J]. 宋歌. 東方藝術. 2008(11)
[2]架上繪畫一定走向“消亡”嗎?[J]. 杭春曉. 東方藝術. 2008(09)
[3]灰色的影調——“新工筆”收藏價值淺說[J]. 杭春曉. 東方藝術. 2006(21)
[4]世界的軀殼 徐累訪談錄[J]. 朱朱,徐累. 東方藝術. 2006(03)
[5]繪畫中的觀念表達[J]. 張旭光. 平頂山師專學報. 2004(01)
[6]幃幔與馬──徐累作品釋談[J]. 漠及. 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 2001(03)
本文編號:341118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huihuayishu/3411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