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水墨人物畫中視覺符號的語言特征
本文關鍵詞:當代水墨人物畫中視覺符號的語言特征,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本文所涉及當代水墨人物畫和視覺符號兩個方面,文中分別對兩者的定義與內(nèi)涵進行了闡述分析,并且從視覺符號的定義出發(fā),談及符號與中國古典美學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并且以五位活躍在當代水墨人物畫壇的藝術家的水墨作品為例結合視覺符號進行作品分析,試圖對當代水墨人物畫中視覺符號的語言特征進行一次梳理,,其中涵蓋了視覺符號對作品觀念表達所起的作用。作品中的價值呈現(xiàn)最為關鍵的一方面則是靠視覺符號的能指來承載。所以說藝術家的觀念表達能夠準確的得以呈現(xiàn),并且能讓觀者對作品中所承載的精神情感以及所要釋放的隱喻信息無障礙的得以解讀,這與視覺符號的運用至關重要。當代中國水墨人物畫早已擺脫了過去單一的背離現(xiàn)實的意識形態(tài)的主流創(chuàng)作的一去不復返的局面,進入時下的當代水墨人物畫不論從表象的視覺語言還是深層次的觀念表達均呈現(xiàn)出一種多元的局面。這種個性與多元的局面讓我們也看到了,當代水墨人物畫與視覺符號兩者之間的關系則十分微妙和復雜。
【關鍵詞】:當代水墨 視覺符號 語言特征
【學位授予單位】:西安美術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J212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7
- 1 緒論7-9
- 1.1 論文的研究背景及目的意義7
- 1.1.1 論文研究的背景7
- 1.1.2 論文研究的目的與意義7
- 1.2 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及發(fā)展動態(tài)7-8
- 1.2.1 國內(nèi)研究現(xiàn)狀7-8
- 1.2.2 國外研究現(xiàn)狀8
- 1.3 研究方法8
- 1.4 論文創(chuàng)新點8
- 1.5 論文中有所規(guī)避和局限8-9
- 2 當代水墨人物畫的定義9-10
- 2.1 當代水墨的定義9
- 2.2 當代水墨人物畫的現(xiàn)狀9-10
- 3 視覺符號文化溯源10-11
- 3.1 視覺的定義10
- 3.2 符號的定義10
- 3.3 符號與中國古典美學的內(nèi)在聯(lián)系10
- 3.4 視覺符號的概述10-11
- 3.4.1 視覺符號的定義10-11
- 3.4.2 視覺符號的功能11
- 4 當代水墨人物畫中視覺符號的的概述11-12
- 4.1 當代水墨人物畫中視覺符號的存在關系11
- 4.2 當代水墨人物畫中視覺符號運用的社會背景11-12
- 4.3 當代水墨人物畫中視覺符號對于畫面的精神外化12
- 5 當代水墨人物畫中視覺符號的語言特征12-22
- 5.1 超越理性到現(xiàn)實荒誕——以劉進安作品為例12-15
- 5.2 背離虛假到自我虛擬——以李孝萱作品為例15-16
- 5.3 本土化的自我審視——以李津作品為例16-18
- 5.4 文化依托到精神共鳴——以田黎明作品為例18-20
- 5.5 彼時的筆墨到此時的傳統(tǒng)——以曹寶泉作品為例20-22
- 結語22-23
- 參考文獻23-24
- 致謝24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大偉;;小議傳統(tǒng)圖形與現(xiàn)代標志設計[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6年11期
2 王君秋;李祥文;;展望工業(yè)設計發(fā)展趨勢之產(chǎn)品設計語義化[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6年12期
3 姚珧;;色彩心理在家居設計中的應用[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5期
4 李軼;賈志賓;董艷;;招貼設計中的“少即是多”——簡約主義[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2期
5 王凱;;恐懼是人類的心靈語言——恐怖片中第一人稱視角的視聽特點及心理淺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5期
6 王潞偉;;談符號與戲曲創(chuàng)作的關系[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6期
7 王利娟;;淺談藝術創(chuàng)新[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8期
8 崔巖;;中國列車設計的美學風格與人性化理念[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6期
9 魏麗紅;;論圖形設計的符號性藝術呈現(xiàn)[J];安陽工學院學報;2007年06期
10 楊希;;基于弗洛伊德無意識理論視角下的《鋼琴課》[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08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肖暢;穆容;王軍;;機械大類工業(yè)設計教育的特色探討[A];節(jié)能環(huán)保 和諧發(fā)展——2007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二)[C];2007年
2 張永升;;蒙古族吉祥圖形的美學研究[A];論草原文化(第六輯)[C];2009年
3 劉昕;;體驗:小學語文課堂審美入境的核心要素[A];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華夏教師篇卷3)[C];2013年
4 王勝澤;;破碎的邏各斯——視覺圖形設計的“碎片化”現(xiàn)象研究[A];中央美術學院2013年青年藝術批評獎獲獎論文集[C];2014年
5 馮萬磊;;對中國當代藝術“陌生化”敘事的思考——以當代藝術家曾梵志作品為例[A];首屆長三角影視傳媒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冠衡;從園林植物景觀評價的角度探討植物造景藝術[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0年
2 高志明;通感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3 張志奇;北京人民大會堂室內(nèi)環(huán)境藝術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07年
4 張建波;逆游的行魂[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王豪;中心性與開放性[D];中央美術學院;2011年
6 潘震;中國傳統(tǒng)情感英譯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于曉晶;后哲學文化為基礎的學校音樂教育[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8 吉燦忠;武術“文化空間”論繹[D];上海體育學院;2011年
9 瞿天鳳;石林彝族撒尼人刺繡象征文化研究[D];云南大學;2011年
10 余洋;景觀體驗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許耕耘;靜觀萬象——中國古典園林中的審美境界[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2 曹藝;論漢字體設計中的“形”與“態(tài)”之美[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3 欒慶偉;論武術套路的表演藝術[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4 馮素娟;服裝平面廣告圖形的同構設計方法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5 耿哲;后現(xiàn)代主義在中國園林中的應用[D];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6 張姣美;明清以來的民間信仰與地方社會[D];湘潭大學;2010年
7 劉雯娟;探析藝術創(chuàng)作主體的心境差異對藝術作品的影響[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8 葛娟;論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D];蘇州大學;2010年
9 黃永榮;林泉之心 緣情寫意[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10 王芳;橫店影視城的主題構建及產(chǎn)品支撐系統(tǒng)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關鍵詞:當代水墨人物畫中視覺符號的語言特征,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1268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huihuayishu/312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