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意人物畫五官表現(xiàn)技法的探索性實踐
發(fā)布時間:2020-05-15 05:13
【摘要】:寫意人物畫是中國畫的主要門類,而人物的五官又是寫意人物畫中最能體現(xiàn)對象形象、性格、精神狀態(tài)的核心要素。本文在研究寫意人物畫中五官技法的發(fā)展、類型、及相關理論著述的基礎上,結合自己以《相》為題的系列創(chuàng)作,進一步闡述了寫意人物畫中五官表現(xiàn)技法與內涵以及自己在創(chuàng)作中如何對寫意人物五官技法進行探索性實踐的過程。全文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創(chuàng)作前期對寫意人物畫五官理論的認識與分析,也是創(chuàng)作思路的確立階段。第二部分是結合每一幅創(chuàng)作的生成闡述自己對寫意人物畫五官技法的探索性實踐過程。第三部分重在對本次創(chuàng)作前后所思、所頓、所悟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做出總結和思考。
【圖文】:
清代丁皋所著的《傳真心領》是一本主要介紹人物肖像畫技法的書籍,是一部圖文并茂的對人物五官深入解讀的著作。全書分為上卷與下卷,上卷主要論述了人物面部的繪畫技法,先論述了面部總畫法如(圖 1-6),在此論著里開始就寫到“寫像先畫一圈”,所謂一圈就像太極圖,定五官的順序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過程,定好五官位置,人物的神態(tài)、儀容就定了,然后在一圈內結合人物面部比例經營五官的具體位置,如“三停五部圖”(圖 1-7),用西方繪畫名詞講就叫“三停五眼”。然后從面部五官的起稿講起,詳細而系統(tǒng)地介紹了五官各個部位的繪畫技巧,并對不同形狀的五官進行分類解析說明,比如說鼻子有高、塌、長、短之異,眼睛有仰、俯、悅、怒之別,嘴巴有方、圓、薄、厚之變等,如(圖 1-8---圖 1-13)。丁皋認為五官最先畫的應該是鼻子,他講到“人于賦形之始,鼻先受形,是為中岳,實五官之主,故畫家亦從此起筆”[1],此理論也道出了古代相法和繪畫有異曲同工之妙,體現(xiàn)了學科之間的相通性,同時也體現(xiàn)了相法五官理論對中國人物畫產生的深遠影響。
清代丁皋所著的《傳真心領》是一本主要介紹人物肖像畫技法的書籍,是一部圖文并茂的對人物五官深入解讀的著作。全書分為上卷與下卷,上卷主要論述了人物面部的繪畫技法,先論述了面部總畫法如(圖 1-6),在此論著里開始就寫到“寫像先畫一圈”,所謂一圈就像太極圖,定五官的順序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過程,定好五官位置,人物的神態(tài)、儀容就定了,然后在一圈內結合人物面部比例經營五官的具體位置,如“三停五部圖”(圖 1-7),用西方繪畫名詞講就叫“三停五眼”。然后從面部五官的起稿講起,詳細而系統(tǒng)地介紹了五官各個部位的繪畫技巧,并對不同形狀的五官進行分類解析說明,,比如說鼻子有高、塌、長、短之異,眼睛有仰、俯、悅、怒之別,嘴巴有方、圓、薄、厚之變等,如(圖 1-8---圖 1-13)。丁皋認為五官最先畫的應該是鼻子,他講到“人于賦形之始,鼻先受形,是為中岳,實五官之主,故畫家亦從此起筆”[1],此理論也道出了古代相法和繪畫有異曲同工之妙,體現(xiàn)了學科之間的相通性,同時也體現(xiàn)了相法五官理論對中國人物畫產生的深遠影響。
【學位授予單位】:西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J212
本文編號:2664523
【圖文】:
清代丁皋所著的《傳真心領》是一本主要介紹人物肖像畫技法的書籍,是一部圖文并茂的對人物五官深入解讀的著作。全書分為上卷與下卷,上卷主要論述了人物面部的繪畫技法,先論述了面部總畫法如(圖 1-6),在此論著里開始就寫到“寫像先畫一圈”,所謂一圈就像太極圖,定五官的順序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過程,定好五官位置,人物的神態(tài)、儀容就定了,然后在一圈內結合人物面部比例經營五官的具體位置,如“三停五部圖”(圖 1-7),用西方繪畫名詞講就叫“三停五眼”。然后從面部五官的起稿講起,詳細而系統(tǒng)地介紹了五官各個部位的繪畫技巧,并對不同形狀的五官進行分類解析說明,比如說鼻子有高、塌、長、短之異,眼睛有仰、俯、悅、怒之別,嘴巴有方、圓、薄、厚之變等,如(圖 1-8---圖 1-13)。丁皋認為五官最先畫的應該是鼻子,他講到“人于賦形之始,鼻先受形,是為中岳,實五官之主,故畫家亦從此起筆”[1],此理論也道出了古代相法和繪畫有異曲同工之妙,體現(xiàn)了學科之間的相通性,同時也體現(xiàn)了相法五官理論對中國人物畫產生的深遠影響。
清代丁皋所著的《傳真心領》是一本主要介紹人物肖像畫技法的書籍,是一部圖文并茂的對人物五官深入解讀的著作。全書分為上卷與下卷,上卷主要論述了人物面部的繪畫技法,先論述了面部總畫法如(圖 1-6),在此論著里開始就寫到“寫像先畫一圈”,所謂一圈就像太極圖,定五官的順序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過程,定好五官位置,人物的神態(tài)、儀容就定了,然后在一圈內結合人物面部比例經營五官的具體位置,如“三停五部圖”(圖 1-7),用西方繪畫名詞講就叫“三停五眼”。然后從面部五官的起稿講起,詳細而系統(tǒng)地介紹了五官各個部位的繪畫技巧,并對不同形狀的五官進行分類解析說明,,比如說鼻子有高、塌、長、短之異,眼睛有仰、俯、悅、怒之別,嘴巴有方、圓、薄、厚之變等,如(圖 1-8---圖 1-13)。丁皋認為五官最先畫的應該是鼻子,他講到“人于賦形之始,鼻先受形,是為中岳,實五官之主,故畫家亦從此起筆”[1],此理論也道出了古代相法和繪畫有異曲同工之妙,體現(xiàn)了學科之間的相通性,同時也體現(xiàn)了相法五官理論對中國人物畫產生的深遠影響。
【學位授予單位】:西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J212
【參考文獻】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盧曉峰;中國人物畫面部圖式類型與技法研究[D];中國美術學院;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殷夢甜;丁皋《傳真心領》對學院人物畫寫生的啟示[D];云南藝術學院;2014年
本文編號:266452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huihuayishu/2664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