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意花鳥畫的審美趣味特征
本文選題:寫意 + 花鳥畫。 參考:《哈爾濱師范大學》2014年碩士論文
【摘要】:寫意花鳥畫形式的審美特色是從形式如何表達內(nèi)容中表現(xiàn)出來的,歸納其最主要之點,不外氣韻生動、虛實疏密和濃淡干濕之法。氣韻生動不僅與繪畫內(nèi)容有關,也與繪畫形式有關。用筆墨也以養(yǎng)氣為先,求得蒼潤的氣韻。筆、墨、色三者須達到高度的調(diào)和。有筆無墨,筆枯露骨;有墨無筆,若墨株,均為所忌。墨也可生氣。古人描寫的力透紙背,棉里鐵筆,是說氣的沉著內(nèi)藏。筆隨氣起伏轉(zhuǎn)折變化有則,是說節(jié)奏韻味。一筆如此,筆筆如此,故乃歸一畫。筆斷,賴氣相聯(lián),形離氣接,渾然一體,同理,氣韻乃是墨色的神采。墨重氣也重,極黑之墨是亮墨,可使畫面通體光彩。作畫虛實疏密相生,受老子的有無對待的哲學思想的影響。有無對待的交參互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成新的形態(tài),繪畫上的虛中有實,疏中有密,密中有疏,便是這個道理。不虛難于不實,以虛顯實,黑以白現(xiàn),寫意畫的明豁概括的風格,得力于此。
[Abstract]: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freehand flower-and-bird painting form are expressed from the form of how to express the content, and the main points are summarized, which are vivid, empty and dense, and the method of dense and light dryness and dampness. Charm vividness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content of painting, but also to the form of painting. With pen and ink also to nourish qi for the first, to get the green charm. Pen, ink and color must be highly reconciled. Pen without ink, pen dry bone; have ink no pen, if ink plant, are all bogey. Ink can also be angry. The ancient description of the back of the paper, cotton iron pen, is said to contain the calm. The pen changes with the change of air fluctuation. It is said to be rhythmic. A pen is like this, so a pen is a painting. Pen cut, rely on Qi together, form off gas, one, the same, charm is the look of ink. Ink heavy gas also heavy, extremely black ink is bright ink, can make the picture full-bodied brilliance. Painting is influenced by Laozi's philosophy of whether or not to treat it. This is the reason why there is a mutual inclusion of each other in the treatment of each other, you in each other, and you in me, in a new form, in painting, in reality, in thinness, in secret, in such a way as to form a new form. The style of freehand brushwork is easy to be generalized, so as to show reality, black and white.
【學位授予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J212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道貴;從佛教影響看晉宋之際山水審美意識的嬗變——以廬山慧遠及其周圍為中心[J];安徽大學學報;2000年03期
2 姚愛斌;人的本質(zhì)力量和審美自由尺度的雙重缺失——黑格爾自然美論的再思考[J];安徽大學學報;2000年06期
3 秦裕芳;智慧·健康·意志──整體地走近老子的若干斷想[J];安徽大學學報;2001年06期
4 汪裕雄;審美靜照與藝境創(chuàng)構──宗白華藝境創(chuàng)構論評析[J];安徽大學學報;2001年06期
5 刁生虎;老莊直覺思維及其方法論意義[J];安徽大學學報;2002年05期
6 伏愛華;;“莊周夢蝶”的美學意義[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2期
7 吳永波;;工筆人物畫的寫意性[J];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8 張曉敏;;論“無用之用”的現(xiàn)代美學意義[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9 岳毅平;論文人與園林之關系[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10 王念東;氣韻與文氣辨[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建農(nóng);;六朝詩學中的人生體驗與人格理想[A];繁榮學術 服務龍江——黑龍江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下冊)[C];2010年
2 周積寅;;中國畫之本質(zhì)特征[A];新世紀美學與藝術——江蘇省美學學會第七屆會員大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3 周威兵;;試論秦漢莊學和中國藝術精神之關系[A];先秦兩漢文學論集[C];2004年
4 張梅;;《莊子》的語言藝術——卮言——從莊子的立言態(tài)度與立言方式談起[A];先秦兩漢文學論集[C];2004年
5 金丹元;;深入思維層次比較中西藝術[A];時代與思潮(7)——20世紀末的文化審視[C];2000年
6 吾淳;;略論中國古典樂論中諧和審美思想的生成[A];儒家文化與和諧社會——紀念孔子誕辰2556周年學術研討會文集[C];2005年
7 陳友軍;;略論電視劇收視率與藝術審美價值的關系[A];中國傳播論壇(2002)——中國電視劇傳播[C];2002年
8 包兆會;;道家、道教對基督教的啟發(fā)[A];對話: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和諧社會[C];2009年
9 彭鋒;;“道”的美學闡釋[A];東方叢刊(1998年第4輯 總第二十六輯)[C];1998年
10 荊成;;游戲精神與澄明之境——佛教與中國傳統(tǒng)詩學的“存在深度模式”[A];東方叢刊(1996年第2輯 總第十六輯)[C];199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凱波;屈騷評論與漢代文學思想[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任紅敏;金蓮川藩府文人群體之文學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劉紅紅;莊子思想與魏晉時期中國文藝的自覺[D];暨南大學;2010年
4 高志明;通感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5 李笑頻;民族民間藝人生活的苦樂原則[D];云南大學;2010年
6 李希;郭象哲學與中古的自然審美[D];吉林大學;2011年
7 邵鴻雁;中國美學“味”范疇新論[D];吉林大學;2011年
8 過曉;論作為中國傳統(tǒng)繪畫美學概念的“似”[D];南京藝術學院;2011年
9 胡新群;唐宋繪畫“逸品說”嬗變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1年
10 饒建華;東山魁夷繪畫美學思想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嘯;論寫意花鳥畫中的“取長補長”[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胡良偉;論中國書法與山水畫藝術的同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王英娜;《淮南子》“道”論及其文藝觀[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張野;先秦休閑文化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鄭月;淺析中國工筆人物畫的形神觀[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6 于磊;道家哲學影響下的中國繪畫[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7 馮艷艷;淺談我對中國畫民族性的認識[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8 許敏;試析毛澤東抗日統(tǒng)一戰(zhàn)線文藝的思想[D];湘潭大學;2010年
9 郭艷鳳;海德格爾與莊子美學思想比較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10 王麗馨;從成人視角看兒童繪本創(chuàng)作的藝術魅力[D];蘇州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01497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huihuayishu/2014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