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邊緣走向自覺——外國的中國美術研究座談
本文選題:美術研究 + 美術史研究; 參考:《美術觀察》2017年07期
【摘要】:正孟繁瑋(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副研究員):大家好,新世紀以來,中外藝術領域的連接越來越頻繁,相互的了解也出現了許多新的空間和視角。本刊近期策劃了"21世紀外國的中國美術研究"這一選題,就是想看一看新世紀以來海外中國美術研究的大體情形如何,出現了哪些有價值的
[Abstract]:Zheng Meng Fan-wei (Associate Research fellow, Institute of Fine Arts, Chinese Academy of Art): Hello, since the new century, the connec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 art fields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frequent, and many new spaces and perspectives have emerged for mutual understanding. Our magazine recently plotted the topic of "Foreign Studies of Chinese Fine Arts in the 21st Century," in order to look at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overseas Chinese art research since the new century, and what value has emerged.
【作者單位】: 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中央美術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
【分類號】:J209.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鏞;以“三個代表”思想指導美術研究[J];美術觀察;2001年07期
2 俞可;;被忽略的“現場”——當前外國美術研究領域的缺憾[J];美術觀察;2006年12期
3 ;《美術研究》雜志社鄭重聲明[J];美術研究;2011年03期
4 俞可;;被忽略的“現場”——當前外國美術研究領域的缺憾[J];中國美術館;2007年01期
5 杜哲森;元代美術研究的切入點[J];美術觀察;2001年03期
6 丁寧;美術研究中的實證芻議[J];美苑;2001年01期
7 丁寧;美術研究的創(chuàng)新問題漫議[J];美術觀察;2003年02期
8 潘耀昌;我的20世紀中國美術研究[J];美術觀察;2005年03期
9 尹晶麗;錫伯族清代前美術研究[J];藝術研究;2005年01期
10 徐沛君;;外國美術研究的戰(zhàn)略思考[J];美術觀察;2006年12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7條
1 記者 楊君 通訊員 張國鳳;市農民書法美術研究會第三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召開[N];東營日報;2009年
2 記者 任晶晶;首屆外國美術研究與教學發(fā)展戰(zhàn)略研討會召開[N];文藝報;2006年
3 本報記者 嚴長元;美術研究成果的“孵化器”[N];中國文化報;2012年
4 彭迪;走出編譯狀態(tài)[N];人民日報;2007年
5 于烈;“人民·歷史——20世紀中國美術研究展”具有學術價值[N];文藝報;2008年
6 新文;20世紀中國美術研究展突出“人民·歷史”[N];中國文化報;2008年
7 徐漣;甘于寂寞 不甘平庸[N];中國文化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王敏慶;北周佛教美術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2010年
2 邱忠鳴;北朝晚期青齊區(qū)域佛教美術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李穎;抗戰(zhàn)時期現實主義美術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2 林鐘顯;韓國當代佛教美術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2010年
3 劉媛媛;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美術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2年
4 熊慧;沅湘地區(qū)鄉(xiāng)土喪葬中的道教美術研究[D];湖北美術學院;2007年
,本文編號:183468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huihuayishu/1834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