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景行:李鑄晉先生與中國美術史研究
本文選題:美術史研究 + 中國美術史。 參考:《美術觀察》2017年05期
【摘要】:正我們今日所形成的中國美術史學科分類,以及其中用來表達思維的整套術語,都與歐美的美術史研究有著密切關系。因此,我們在從事中國美術史研究的過程中,就無法忽視海外同行的學術成果。歐美的中國美術史研究肇始于20世紀初,而美國的相關研究直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才初具規(guī)模~([1])。20世紀上半葉,伴隨著清皇室的衰落及中國內(nèi)地地區(qū)的小斷戰(zhàn)亂,許多法書名畫流人民間,輾轉(zhuǎn)流傳到歐美地區(qū),為美國同行的研究帶來新的契機~([2])。在此基礎上,這些從西方美術史教育傳統(tǒng)出發(fā)的美國學者將中國美術史研究推向新的高度,李鑄晉(1920一2014)便是其中的一員~([3])。
[Abstract]:The classification of Chinese art history and the whole set of terms used to express thinking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tudy of art history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Therefore, in the process of studying Chinese art history, we can not ignore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s of our overseas counterparts.The study of Chinese art history in Europe and America began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while the related research in the United States did not take shape until the mid-1950s ([1])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accompanied by the decline of the imperial family of the Qing Dynasty and the small war of war in the mainland of China.Many French books and famous paintings have been spread to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bringing new opportunities for the research of American counterparts ([2]).On this basis, these American scholars from the tradition of western art history education have pushed the study of Chinese art history to a new height, of which Li Ji-jin (1920-2014) is one of its members ([3]).
【作者單位】: 中國藝術研究院;
【分類號】:J209.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道章;梁啟超對美術史研究的影響[J];華夏文化;2004年03期
2 馮鳴陽;;圖像與歷史——美術史寫作中的“圖像證史”問題[J];美與時代(下半月);2009年06期
3 于洋;;局部研究的普適價值:地域美術史研究及其方法論芻議[J];美術研究;2010年03期
4 于洋;;個性與共性:地域美術史研究范式及其存在的問題[J];榮寶齋;2010年10期
5 李輝武;;作為地域美術史研究方法選擇的口述美術史[J];創(chuàng)作與評論;2012年03期
6 吳從眾;讀《藏族美術史研究》[J];西藏藝術研究;1995年01期
7 巫鴻;美術史研究略說[J];東南文化;1997年01期
8 薛永年;90年代的美術史研究(下)[J];美術觀察;1999年07期
9 楊毅璞;;美術史研究方法的分析與反思[J];美術教育研究;2014年02期
10 王明青;;特立獨行惟求真——對話從事中國美術史研究的徐小虎博士[J];文化交流;2013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李輝武;;作為地域美術史研究方法選擇的口述美術史——一份來自《口述湖南美術史1949-2009》寫作中的體驗報告[A];中央美術學院青年藝術批評獎獲獎論文集(2011年)[C];201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深圳特區(qū)報記者 梁婷;美術史研究要敢做“無用功”[N];深圳特區(qū)報;2013年
2 薛永年;中國美術史研究與教育的30年[N];中國文化報;2008年
3 巫鴻 芝加哥大學藝術史系教授;巫鴻:美術史研究要強調(diào)中國與世界交互視野[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4 陳子裳;汪悅進:美術史研究與圖像的深層理路[N];東方早報;2011年
5 高俊峰;域外中國美術史研究的可貴探索[N];河北日報;2014年
6 彭德;中國美術史研究要有國學積累[N];中國文化報;2009年
7 王犁;是畫家的遺憾 還是美術史研究者的遺憾[N];美術報;2011年
8 廣東佛山博物館館員 郭燕冰;精進中的區(qū)域美術史研究[N];美術報;2010年
9 許江;為藝術戰(zhàn)——“85與一所美術學府”[N];中華讀書報;2013年
10 呂立新;什么樣的畫才是真正的藝術品[N];聯(lián)合日報;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陳旭霞;運動的形式及技術的實驗[D];上海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陳長田;哈斯克爾美術史研究中的贊助人角度及其對中國美術史研究的意義[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2 王甍;后殖民語境下的中日當代藝術比較研究[D];重慶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77325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huihuayishu/1773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