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致貞工筆花鳥畫技法研究
本文關鍵詞:俞致貞工筆花鳥畫技法研究
【摘要】:工筆花鳥畫是運用中國特制的毛筆、中國畫顏料,在專用的熟宣紙或礬絹上進行以花鳥蟲魚等為主要內(nèi)容的嚴謹精致體格的花鳥畫創(chuàng)作的一種獨特技法的畫種。俞致貞作為現(xiàn)當代工筆花烏畫的一代名家和杰出代表,對傳統(tǒng)工筆花鳥畫藝術的繼承、發(fā)展做出了承前啟后的重要貢獻,所以,對其工筆花鳥畫技法的研究具有很高的理論價值,并且對工筆花烏畫技法的繼承和發(fā)展具有指導意義。本文利用采訪調(diào)查、文獻分析和圖像分析等方法對俞致貞工筆花鳥畫技法的形成、特點等方面進行了研究。研究發(fā)現(xiàn)俞致貞的傳統(tǒng)工筆花鳥畫技法是承宋元正宗正脈并有所發(fā)展的典范。本文寫作的意圖是通過對俞致貞工筆花鳥畫技法的研究,對她在工筆花烏畫發(fā)展史上的地位作出客觀的評價,并總結出其藝術創(chuàng)作的經(jīng)驗,從而更好地發(fā)揚工筆花鳥畫的優(yōu)秀傳統(tǒng)。
【關鍵詞】:俞致貞 工筆花鳥畫 技法 傳承 特點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藝術研究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J212
【目錄】: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7
- 引言7-8
- 第一章 俞致貞工筆花鳥畫技法的形成8-13
- 第一節(jié) 宋元花鳥畫對俞致貞工筆花鳥畫技法的影響8-10
- 第二節(jié) 于非暻對俞致貞工筆花鳥畫技法的影響10-11
- 第三節(jié) 張大千對俞致貞工筆花鳥畫技法的影響11-13
- 第二章 俞致貞工筆花鳥畫的技法特點13-21
- 第一節(jié) 俞致貞工筆花鳥畫的以線造型特點13-16
- 第二節(jié) 俞致貞工筆花鳥畫的設色敷彩特點16-19
- 第三節(jié) 俞致貞工筆花鳥畫的章法構圖特色19-21
- 結語21-23
- 參考文獻23-24
- 在校期間發(fā)表的論文、科研成果等24-25
- 致謝25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偉民;硯邊拾得——工筆花鳥畫創(chuàng)作的思考與實踐(節(jié)選)[J];文藝評論;2004年06期
2 丁正;;源于自然 來自心靈——讀周伯軍的工筆花鳥畫[J];國畫家;2004年04期
3 李長白;李長白工筆花鳥畫作品二幅[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05年03期
4 李艷;工筆花鳥畫創(chuàng)作談[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5 馮丹;;展示環(huán)境變化對中國工筆花鳥畫的影響[J];裝飾;2006年03期
6 何專連;;寫生新探——關于工筆花鳥畫寫生教學的思考[J];美術研究;2006年02期
7 陳燕秋;;現(xiàn)代工筆花鳥畫溯源[J];莆田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8 李欣悅;;關于工筆花鳥畫教學的幾點建議[J];藝術教育;2007年10期
9 劉健;;對工筆花鳥畫的體悟[J];文藝研究;2007年03期
10 馬芳;;論現(xiàn)代工筆花鳥畫的創(chuàng)新[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7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王德舜;魏鴻蘊;;工筆花鳥畫裝飾美的新探索[A];城市文化與藝術審美[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之豪;馮倩工筆花鳥畫欣賞[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0年
2 東南大學 黃戈;透過“技法之本” 尋找“松靜之心”[N];中國教育報;2010年
3 記者 岳旭強;工筆花鳥畫家王鈺棠向市圖書館捐贈個人畫冊[N];呂梁日報;2010年
4 樊萍;工筆花鳥畫“形式美”與“意境美”[N];美術報;2012年
5 范新國;宋代工筆花鳥畫賞析[N];中國民族報;2012年
6 馬鴻增;論“江蘇工筆花鳥畫派”[N];美術報;2006年
7 劉正;當代工筆花鳥畫大家王道中[N];美術報;2006年
8 袁進華;工筆花鳥畫的當代精神[N];中國文化報;2009年
9 牛克誠;鄉(xiāng)土底色上的生命意象[N];美術報;2013年
10 歐陽倩;工筆花鳥畫創(chuàng)作之意境的拓展[N];美術報;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林靜芝;1949~1980臺灣工筆花鳥畫創(chuàng)作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9年
2 蔡英余;南宋工筆花鳥畫研究[D];中國美術學院;2010年
3 林茵;從‘‘無我”到‘‘有我”[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5年
4 宋曉霞;工筆畫的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發(fā)展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雪婷;當代新型工筆花鳥畫的超越與回歸[D];廣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路璐;當代中國工筆花鳥畫發(fā)展式樣的探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3 李沙沙;論中國工筆花鳥畫中線條的運用[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4 曾素艷;工筆花鳥畫色彩藝術初探[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5 尚瑩輝;當代工筆花鳥畫創(chuàng)作態(tài)勢[D];江西師范大學;2005年
6 王雁;論當代工筆花鳥畫的語境形態(tài)[D];西北民族大學;2007年
7 遇楠;試析工筆花鳥畫的當代轉型與重構[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8 何孜嫣;裝飾性元素在當代工筆花鳥畫中的作用[D];中央美術學院;2008年
9 楊天問;當代工筆花鳥畫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10 陳洪剛;從兩宋院體花鳥畫看現(xiàn)當代工筆花鳥畫的裝飾性[D];新疆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13499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huihuayishu/1134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