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中國文學論文 >

藏漢“龍”文學形象比較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6-12 08:03

  本文選題:藏族文學 + 漢族文學; 參考:《西藏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摘要】:本文對藏漢文學當中“龍”這一文化元素的文學形象進行了比較研究。文化形象在文學作品中的表達同時也是一個文化圈的意識之表達,因此從文學形象中能夠窺知文學表達主體的觀念意識,進而對其文化認知進行分析,并對民族學、文化人類學層面的民族文化特性研究有一定的參考意義。在研究過程中,本文首先對藏漢文化體系中“龍”元素的起源進行了追溯。根據(jù)考古發(fā)現(xiàn)的古代遺存以及文本資料記載,論證了“龍”元素在藏文化與漢文化當中各自具有相對的原創(chuàng)性,是各自獨立起源的文化元素,并在文學起源階段通過必然途徑納入文學創(chuàng)作之中。在此基礎上,對藏族文學和漢族文學表述當中的“龍”進行了界定,將龍定義為滿足“具有一定的通靈能力、能夠影響自然環(huán)境且與自然現(xiàn)象密切相關的水族生物”條件的一類文化元素。根據(jù)這一邊界條件,藏族文學中“魯”的一部分和“珠”,以及漢族文學中的上古龍、蛟龍、虬龍、黃龍等均屬于“龍”形象的不同表達方式。對這些龍形象分別進行分析,即可確定龍形象在藏族文學史與漢族文學史上各自的演變歷程。龍的形象在藏族文學史與漢族文學史上各自經(jīng)歷過兩次主要的形象躍遷,且兩次躍遷發(fā)生與完成的時間段在藏漢文學史上接近或重合。藏族文學史上龍形象的兩次躍遷分別為公元3-5世紀“珠”形象被引入到藏族文學語境下的“龍”形象類群,以及公元7-9世紀“魯”的形象受到佛教文化影響而發(fā)生的較為明顯的轉變;漢族文學史上龍形象的兩次躍遷分別表現(xiàn)為公元前2世紀到公元6世紀從上古龍到經(jīng)典龍亦即黃龍形象的變遷,以及公元7-8世紀龍形象的人格化與社會化過程。在公元13世紀以后,藏漢文學中的龍形象則體現(xiàn)出高度趨同性,且龍在文學作品中已經(jīng)具有較為成熟的通用形象。運用比較文學方法對藏漢文學史上龍的形象演化歷程以及兩次龍形象躍遷進行比較研究,可知龍形象最初的文學化,起源于人類對自然既有矛盾又有敬畏和依賴的關系。龍被塑造為自然力量的代表,文學作品中對龍與人類互動的描述,折射出的實際上是人與自然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龍的文學形象變遷,體現(xiàn)的是人與自然之間關系模式的改變,反映了人類對自然的認知與情緒反饋。而這種關系模式的改變,則源于生產(chǎn)力水平的發(fā)展以及民族經(jīng)濟生產(chǎn)模式的成熟化。龍形象的趨同演化這表明,無論藏族文學還是漢族文學,其發(fā)展都與社會文化發(fā)展具有內在聯(lián)系;而藏漢社會文化發(fā)展歷程體現(xiàn)出的相通性,則符合社會文化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文學表達的主體是人,文學作品實際上是人的情感、意識、觀念等方面的表達。文學形象的發(fā)展歷程,實際上正是社會形態(tài)演化與文化發(fā)展歷程的投射,而文學形象的變化,又和社會文化發(fā)展演變的過程息息相關,同步于文化形態(tài)變遷。通過龍文學形象變化體現(xiàn)出的規(guī)律也符合一切客觀事物發(fā)展共同的內在規(guī)律。
[Abstract]: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literary image of " dragon " in Tibetan literature .
【學位授予單位】:西藏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I206.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忠華;文學形象特性新論[J];青島大學師范學院學報;2000年01期

2 賈沛若;生動具體 蘊意無窮——談談文學形象[J];文史雜志;2000年05期

3 ;學者、作家呼喚鮮活深刻的文學形象[J];學術界;2001年04期

4 安萍;造成文學形象模糊性的原因探析[J];江西社會科學;2002年11期

5 趙炎秋;試論文學形象的分層評價標準[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5年01期

6 何林軍;;文學形象理論透視[J];理論與創(chuàng)作;2006年02期

7 劉自匪;;文學形象的全息性[J];黑龍江社會科學;2007年01期

8 趙修翠;;文學形象發(fā)生過程探析[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9 王國富;;文學形象蘊涵的裸露[J];南都學壇;2008年04期

10 唐正序;談談文學形象的特點[J];文譚;1983年04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王泉根;文學形象特點與兒童閱讀需求[N];中國文化報;2009年

2 木弓;與偉大時代相稱的文學形象[N];文藝報;2013年

3 本報記者 劉秀娟;展現(xiàn)上海新的文學形象[N];文藝報;2009年

4 記者 陳香;湘少社“湯素蘭工作室”掛牌探索經(jīng)營作者品牌[N];中華讀書報;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郭瑞芳;現(xiàn)代北京“文學形象”的審美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2年

2 王巳龍;藏漢“龍”文學形象比較研究[D];西藏大學;2017年

3 楊榮濤;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農民工”文學形象流變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4 翁歡;淺析《蒙古秘史》中女性文學形象[D];陜西師范大學;2014年

5 趙龍眼;新世紀蒙古族小說的文化解析[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0年

6 劉怡娟;人世幾回傷往事 百無一用是書生[D];復旦大學;2010年

7 張曉麗;論撒旦文學形象的演變及其深層寓意[D];浙江師范大學;2012年

,

本文編號:200897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00897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2e3c8***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