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不同語區(qū)的話語研究
本文關鍵詞:國外不同語區(qū)的話語研究
【摘要】:自1952年美國語言學家哈里斯將discourse的概念引入語言學研究領域之后,眾多研究者相繼步入這一研究領域,話語分析逐漸發(fā)展成為一門新的理論學科。在關于話語眾多的研究之中,盡管不同國家的學者們都在使用"話語"(discourse)這個概念,但是由于discourse這個單詞在不同的語言中的含義并非完全一致,因此在不同語區(qū)中,話語分析的研究發(fā)展也各有側重,不盡相同。
【作者單位】: 北京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北京外國語大學德語系;
【關鍵詞】: 話語分析 語區(qū) 發(fā)展
【分類號】:H030
【正文快照】: 一、“話語”概念的起源“話語”這個單詞來源于拉丁文中的“discurrere”或者“discursus”,原意為“無目的地來回奔跑”,后逐漸轉意為“交談”、“通知”。早在13世紀,歐洲就已經出現了關于探討“話語”的專門性質的哲學文本,神學家阿奎那第一次將“話語”一詞用于哲學討論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曹德和;;如何界定普通話的內涵和外延——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的思考[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2 盧玲;石玉虎;;淺析女性主義對體育的認識與作用[J];安徽體育科技;2009年05期
3 韓蕓;;流動人口的權益缺失及其犯罪的社會學分析[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4 王浩斌;;試論我國新社會階層政治參與的適應機制構建[J];保山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5 劉姣;蔡文伯;;新疆少數民族雙語教育三十年回溯與反思[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6 張忠哲;;論社會沖突視閾下的和諧與沖突[J];才智;2012年02期
7 李春蓉;;語義場理論和語篇建構[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5期
8 劉國輝,劉露營;認知推理與深層回指的確定[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9 楊旗;;聚合關系對英語詞匯教學的啟示[J];巢湖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10 王浩斌;;試論我國新社會階層政治參與的適應機制構建[J];重慶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羅繼英;;日語擬聲擬態(tài)詞的漢譯[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陳杰;廖菲;孫賦聰;;改革開放三十年國民財富觀念變化分析[A];“傳承人文奧運精神,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科學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8年
3 李南海;;從倫理感性到工具理性:現代性視閾中的農忙互惠行為分析[A];福建省社會學2007年會論文集[C];2007年
4 羅繼英;;日語擬聲擬態(tài)詞的基本特征與漢譯方法───以《槰の又三郎》的漢譯為中心[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2年會論文集[C];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盧玲;我國競技體育女性參與的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2 雷家彬;中國高等學校分類方法的反思與建構[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3 趙溢洋;陽光體育與“外來學生群體”的城市融入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4 郭秋梅;全球治理視角下的國際遷移組織(IOM)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5 李超;當代中國社會秩序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6 陳聚芳;中國共產黨社會發(fā)展理論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7 劉惠;利益分化下中國共產黨的社會整合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8 張德歲;謂詞性主語與謂詞性賓語不對稱現象研究[D];安徽大學;2011年
9 龍華;定義問答檢索關鍵技術研究[D];重慶大學;2010年
10 肖雅楠;職業(yè)生涯早期階段員工離職傾向與管理對策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軍;城市社區(qū)主體互動困境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2 張冰;赤峰漢語方言發(fā)音特征對英語語音學習的影響[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3 倪慧紅;母語學習策略在初中英語學習中的應用研究[D];江南大學;2010年
4 馬麗麗;河北曲周新義務教育法實施狀況考察[D];長春工業(yè)大學;2010年
5 劉旭明;科層組織內行政權力對私人領域的割據研究[D];長春工業(yè)大學;2010年
6 趙麗娜;教育機會不平等中的平衡機制:我國碩士研究生招生制度[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7 張冠;新生代農民工城市融入問題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8 王瑩;社會學視角下的大學生“考研熱”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9 孫倩;“市民社會”概念簡梳[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10 欒美薇;社會排斥與農民工子女社會融入現狀研究[D];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2011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鄭婕;;會話分析述評[J];大眾文藝(理論);2009年11期
2 嚴明;;話語分析的基礎:話語共同體[J];外語學刊;2009年04期
3 Ellen F.Prince;徐赳赳;;話語分析:語言能力研究的一部分[J];當代語言學;1993年03期
4 唐小松;話語分析在外貿函電或談判中的運用[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04期
5 熊沐清;話語分析的整合性研究構想[J];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01年01期
6 李戰(zhàn)子;評價理論:在話語分析中的應用和問題[J];外語研究;2004年05期
7 武建國,謝洪;批判性話語分析的新成果——Fairclough《分析話語》評介[J];現代外語;2004年04期
8 白德銘;;論話題與話題框架的互動關系[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8年S1期
9 陳道明;注重話語分析 讀出言外之意[J];外語教學;1991年01期
10 陳忠華;話語分析的本體論與方法論[J];外語研究;1993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茜;;國家級普通話水平測試員隊伍的培訓與發(fā)展——第37至43期國家級普通話水平測試員資格考核培訓班學員情況分析與思考[A];第三屆全國普通話水平測試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2 林長寬;;應用文在西部大開發(fā)中的助推作用[A];貴州省寫作學會2010年遵義縣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 王善平;;語言遷移之探討[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4年會論文集[C];2004年
4 王樹根;姜昕;;我國雙語教學的歷史發(fā)展階段綜述[A];全國測繪學科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5 陳君均;;轉喻與話語分析的語用機制[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6 易美珍;;幽默的預設分析[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7 侯敏;孫建軍;;面向漢英機器翻譯的句組研究[A];機器翻譯研究進展——2002年全國機器翻譯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8 胡世雄;;請進來,走出去——試談對外交流與漢語修辭學的發(fā)展[A];修辭學新視野——漢語修辭與漢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9 徐然;;“專注聽力”——口譯聽力培訓方法之我見[A];全國首屆翻譯碩士(MTI)教育與翻譯產業(yè)研討會會議手冊[C];2009年
10 孫旭東;;現代漢語四種隱現句式的篇章制約因素[A];語言文字應用研究論文集(Ⅰ)[C];199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北京大學 陳汝東;話語學研究現狀與趨勢[N];社會科學報;2008年
2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顧曰國;話語、權力與話語剖析[N];社會科學報;2008年
3 顧曰國;話語研究縱橫談[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4年
4 南京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季海宏;交流中的理解與誤解[N];社會科學報;2007年
5 黃希玲;對翻譯研究對象及方法的思考[N];光明日報;2003年
6 通訊員 王樹豐 記者 徐華;中國話語語言學研究會成立[N];河北日報;2006年
7 東北師范大學 彭爽;現代漢語旁指代詞功能透視[N];社會科學報;2008年
8 梁丹丹 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語言科技系;言語交際學:理論基礎實 應用前景廣[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9 毛浩然 福建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立足漢語篇章 關注研究熱點[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10 盛玉麒 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語料庫方法:語言學研究的范式轉型[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唐斌;《人民日報》中(1987-2007)農民工的話語再現[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王洪涌;先秦兩漢商業(yè)詞匯—語義系統(tǒng)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3 于天昱;現代漢語反問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4 代樹蘭;電視訪談話語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5 趙英玲;漢語沖突話語語用修辭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6 張玉芳;演講話語象征性互動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7 柴紅梅;《摩訶僧yG律》復音詞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8 趙燕珍;趙莊白語參考語法[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9 梁曉玲;現代漢語引發(fā)句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1年
10 賀愛軍;譯者主體性的社會話語分析[D];蘇州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蔣莉華;從話語過程的角度看口譯[D];四川大學;2003年
2 王e,
本文編號:93901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939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