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主義符號學在傳媒文化批評中的方法論價值初探——以雜志封面女郎的文化闡釋為例
本文關鍵詞:結構主義符號學在傳媒文化批評中的方法論價值初探——以雜志封面女郎的文化闡釋為例
更多相關文章: 結構主義語言學 意識形態(tài)批評 符號學 文化批評 文化研究 羅蘭·巴特 封面 意義分析 傳媒文化 方法論價值
【摘要】:正在結構主義語言學的基礎上,20世紀50~60年代,羅蘭·巴特創(chuàng)造性地將其應用于文化批評領域,結構主義語言學由此發(fā)展為結構主義符號學。今天,它已成為文化研究、文化批評,特別是傳媒文化研究與批評實踐中一個重要的方法論,在當代電影、電視、廣告等傳媒文化的研究批評中被廣泛運用。在傳媒文化批評實踐中,結構主義符號學科學性與批判性并重。其目的雖不在文本的具體意義,卻為意義分析提供了一套嚴謹細膩的方法流程。這種意義分析往往能抵達文化深層的意識形態(tài)內核。并且,其
【作者單位】: 河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關鍵詞】: 結構主義語言學 意識形態(tài)批評 符號學 文化批評 文化研究 羅蘭·巴特 封面 意義分析 傳媒文化 方法論價值
【基金】:河南省高校科技創(chuàng)新人才支持計劃(人文社科類) 河南省高等學校青年骨干教師資助計劃(2010GGJS-026)資助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0CZW010) 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第五批特別資助項目(2012T50185)階段性成果之一
【分類號】:H0-06
【正文快照】: 在結構主義語言學的基礎上,20世紀50~60年代,羅蘭·巴特創(chuàng)造性地將其應用于文化批評領域,結構主義語言學由此發(fā)展為結構主義符號學。今天,它已成為文化研究、文化批評,特別是傳媒文化研究與批評實踐中一個重要的方法論,在當代電影、電視、廣告等傳媒文化的研究批評中被廣泛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大亮;趙祥云;;建構主義翻譯觀探究[J];時代文學(下半月);2009年06期
2 呂紅周;;索緒爾的語言系統(tǒng)觀研究[J];外語學刊;2010年04期
3 田曉莉;;劉潤清編著《西方語言學流派》的述評[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4 王硯;;索緒爾“任意性”與“相對可論證性”解讀[J];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5 金華;;論索緒爾符號學思想的影響[J];雞西大學學報;2008年04期
6 任蕾蕾;;雪碧品牌廣告的符號學透視[J];雞西大學學報;2011年02期
7 Patricia C.Arkin ,鄭偉波;論功能語言學理論集大成者米歇爾·A·K 韓禮德的語言觀[J];語言與翻譯;1992年04期
8 楊信彰;評索緒爾的語言符號任意觀[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學院學報);1994年06期
9 翟麗霞;當代符號學理論溯源[J];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10 王金安;符號學與跨文化交際探究[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2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俊;;諧音雙關的符號學闡釋[A];全國語言與符號學研究會第五屆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2年
2 郭鴻;;對符號學的回顧和展望—論符號學的性質、范圍和方法[A];全國語言與符號學研究會第五屆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2年
3 易綿竹;;構筑通用語義碼模式的符號學基礎[A];全國語言與符號學研究會第五屆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2年
4 齊效斌;;巴赫金符號學思想初探[A];全國語言與符號學研究會第五屆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2年
5 胡壯麟;;計算(機)符號學[A];全國語言與符號學研究會第五屆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2年
6 盧巧丹;;從符號學角度看翻譯對等[A];全國語言與符號學研究會第五屆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2年
7 王治江;;我國傳統(tǒng)翻譯標準的符號學探討[A];全國語言與符號學研究會第五屆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2年
8 文旭;;隱喻的符號學解讀[A];全國語言與符號學研究會第五屆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2年
9 施國全;;能指,所指;語言模糊性——從語言符號學的角度看模糊語言[A];全國語言與符號學研究會第五屆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2年
10 張杰;;符號學王國的構建:語言的超越與超越的語言——巴赫金與洛特曼的符號學理論研究[A];全國語言與符號學研究會第五屆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 傅其林 整理;把符號打開[N];社會科學報;2004年
2 歐陽駿鵬;結構主義語言學的三個流派[N];中華讀書報;2002年
3 楊錫彭;從符號學角度再談名與實[N];語言文字周報;2010年
4 許民彤;要珍視我們的漢字[N];深圳特區(qū)報;2010年
5 張志毅;“眼睛是在臉上笑著”[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6 本報記者 徐林;漢字“整形”務必慎重 生僻地名應設“字表”[N];南方日報;2009年
7 新華社記者 謝櫻 明星;漢字“整形”有理無益?[N];文匯報;2009年
8 記者 謝櫻 明星;漢字“整形”爭議折射文化話語權之爭[N];新華每日電訊;2009年
9 王鐵琨 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副司長教授 楊爾弘 北京語言大學國家語言資源監(jiān)測與研究中心平面媒體語言分中心教授 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 李永剛 渤海大學 夏中華 同濟大學文化批評研究所 朱大可 侯敏 中國傳媒大學國家語言資源監(jiān)測與研究中心有聲媒體分中心副主任教授;流行語記錄社會的發(fā)展變化[N];社會科學報;2010年
10 胡佳軼 李文一;“漢語托!弊呦蚴澜鏪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胡德香;中西比較語境下的文化翻譯批評理論[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2 婁琦;功能性言語的意義生成—認知符號視角下心理空間雙重整合模式[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3 陳亞萍;體裁互文性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4 朱湘軍;從客體到主體[D];復旦大學;2006年
5 尚曉明;人和世界語境中的言語行為建構與透視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6 劉金明;互文性的語篇語言學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6年
7 趙宏宇;索緒爾語言學理論對西方20世紀文學批評理論的影響[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8 吳碧宇;漢語句子話題鏈的認定及其意義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9 趙宏;英漢詞匯理據(jù)對比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隋必好;漢英廣告語篇中的預設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安春平;旅游文本中文化負載詞的符號學翻譯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5年
2 劉志強;皮爾士實用主義思想對語用學起源的影響[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3 宋漾;東巴文字圖形符號的解析及對圖形設計的啟發(fā)[D];江南大學;2009年
4 吳靜;論翻譯中意義的流失[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5 旦增曲扎;從符號學角度論文學翻譯問題[D];西北民族大學;2007年
6 楊智慧;英漢語字形和字義象似性對比[D];西北師范大學;2006年
7 吳垠;從符號學視角探析文化中的無意識現(xiàn)象[D];武漢理工大學;2008年
8 程子硯;從符號學視角論譯文意境對原文意境的辯證再現(xiàn)[D];吉林大學;2007年
9 費國萍;符號學在翻譯領域的歷史性擴展[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10 施冬蕾;媒體影像的語言學分析方法研究[D];大連工業(yè)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90429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904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