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漢語言論文 >

情感概念隱喻哲學與薩丕爾-沃爾夫假說

發(fā)布時間:2017-09-22 13:36

  本文關鍵詞:情感概念隱喻哲學與薩丕爾-沃爾夫假說


  更多相關文章: 情感概念隱喻 體驗哲學 薩丕爾-沃爾夫假說


【摘要】:自薩丕爾-沃爾夫假說被提出后,語言與思維的關系就一直受到學界熱議,對"假說"的爭議頗多。自上世紀90年代人們對"假說"進行了重新解讀,提出了新的認識,進入了"新沃爾夫主義"時期。新的認識支持"假說"關于語言范疇影響思維范疇的理論,認為使用不同語言的人的概念框架是各不相同的,并因此影響他們的思維模式。而我們通過對英漢情感概念隱喻的對比研究,發(fā)現(xiàn)該概念隱喻化在英漢兩種不同語言中表現(xiàn)出極大的相似性,表明在抽象概念隱喻化的背后存在某種共性的東西使人們具有相似的抽象思維,即體驗——概念隱喻的哲學基礎。根據(jù)體驗哲學的觀點可以推論出不同的語言并未影響不同的隱喻化思維。因此體驗哲學理論為薩丕爾-沃爾夫假說提供了有力的否定佐證。
【作者單位】: 吉林大學公共外語教育學院;
【關鍵詞】情感概念隱喻 體驗哲學 薩丕爾-沃爾夫假說
【基金】:吉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012B25)
【分類號】:H0-05
【正文快照】: 語言是人類特有的現(xiàn)象,它與人類思維息息相關。自古以來語言與思維問題就是哲學、語言學、人類學界持久的話題,兩者之間的關系一直是哲學家、語言學家的議論焦點。“薩丕爾-沃爾夫假說”(Sapir-Whorf Hypothesis)(或簡稱“沃爾夫假說”)是繼康德、洪堡特和博厄斯以來有關語言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王穎沖;;語言與思維關系再認識——沃爾夫《論語言、思維和現(xiàn)實》解讀[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1年04期

2 陳佳;;新沃爾夫主義概述[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1年04期

3 趙文學;趙桂英;;漢英時間作為空間隱喻的對比研究[J];學術論壇;2007年05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趙桂英;馮彥;;“時空”概念隱喻的哲學基礎與薩丕爾-沃爾夫假說[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4期

2 梁道華;;英漢“前、后”隱喻時間研究[J];淮陰工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3 曹一鳴;;2006年以來中國大陸學者關于薩丕爾—沃爾夫假說研究之比較分析[J];攀枝花學院學報;2012年04期

4 趙桂英;王穎鵬;;概念隱喻的運作機制在法律語言中的使用效力[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12年09期

5 羅尉;;漢英詞語“天/sky”的空間隱喻比較——基于語料庫的研究[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0年05期

6 王述文;陳程;;文化視角下的英漢時間隱喻比較研究[J];浙江工商大學學報;2011年04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郝文華;時間認知模型視角下英漢時間方位隱喻的對比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2年

2 陳程;英漢時間隱喻及其文化意義的對比研究[D];浙江工商大學;2011年

3 朱應奎;網(wǎng)絡新聞英語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D];重慶師范大學;2012年

4 郭姍姍;英漢語言世界圖景中時間的空間隱喻表征形式的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潘文國,譚慧敏;重建西方對比語言學史——洪堡特和沃爾夫對開創(chuàng)對比語言學的貢獻[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2 盧植;;語言相對論對當代認知語言學的影響[J];外語學刊;2006年03期

3 張振江;;當代國外“沃爾夫-薩丕爾假說”研究評介[J];青海民族研究;2007年04期

4 林新華;對薩丕爾——沃爾夫假說的再認識[J];外語教學;1998年04期

5 高一虹;沃爾夫假說的“言外行為”與“言后行為”[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0年03期

6 姚小平;人類語言學家沃爾夫的遺產(chǎn)——讀《論語言、思維和現(xiàn)實》[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年0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寅;認知語言學與兩代認知科學[J];外語學刊;2002年01期

2 王寅;認知語言學的哲學基礎:體驗哲學[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年02期

3 王寅;再論語言的體驗性——認知語言學的語言體驗觀[J];山東外語教學;2005年02期

4 王寅;認知語言學中值得思考的八個問題[J];外語研究;2005年04期

5 楊彬;于杰;;體驗哲學與認知語言學[J];山東教育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6 張捷;;概念隱喻在寫作中的應用[J];綏化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7 杜鵑;;影響詞匯提取和組織的認知探索[J];外語學刊;2009年05期

8 伍思靜;崔敏;;語言的象似性研究[J];教育研究與實驗;2009年S1期

9 李新姣;;認知語言學的哲學探究[J];考試周刊;2010年11期

10 趙光存;;認知語言學哲學基礎的思考[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楚行軍;;體驗哲學的后現(xiàn)代性分析[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2 王寅;;四論語言的體驗性——《易經(jīng)》與認知語言學的語言體驗觀對比初探[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謝菁;基于認知語言學的中醫(yī)病因病機概念隱喻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江加宏;通感隱喻的認知研究[D];安徽大學;2005年

2 何小燕;從認知角度看翻譯的主體間性[D];長沙理工大學;2007年

3 欒鷗;通感的認知闡釋[D];黑龍江大學;2008年

4 萬正發(fā);論體驗哲學觀對翻譯認知能力的闡釋[D];湖南工業(yè)大學;2010年

5 劉敬;漢字構型與意義構建的認知研究[D];燕山大學;2010年

6 周曉輝;認知語言學視角下的漢語歇后語探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劉春伶;試論認知詩學的哲學基礎[D];四川外語學院;2010年

8 羅植琳;探析理想化認知模型的矛盾性[D];四川外語學院;2010年

9 柳超健;中美首腦政治演講中概念隱喻對比研究[D];浙江工商大學;2010年

10 宗小飛;《詩經(jīng)》的隱喻語言模式[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

本文編號:90111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90111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976a2***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