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漢語言論文 >

認知語用學視域下的詞義范疇

發(fā)布時間:2017-09-22 13:05

  本文關(guān)鍵詞:認知語用學視域下的詞義范疇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詞義 意念論 指稱功能


【摘要】:詞義的界定問題,是語言學界最關(guān)心的問題,也被認為是哲學家、語言學家、邏輯學家面對的最困難的問題之一。國內(nèi)外學者從認知角度進行的探討主要有四個維度,即:指稱論、意念論、行為主義和使用論。本文繼承并發(fā)展了"意念論"的觀點,嘗試著通過詞語的"指稱"功能角度來界定詞語的意義,指出,詞義是指稱對象條件的總和,即實現(xiàn)指稱功能的條件集合,并進一步明確詞語的特征。
【作者單位】: 內(nèi)蒙古民族大學文學院;
【關(guān)鍵詞】詞義 意念論 指稱功能
【基金】:國家民委科研項目(12NMZ009)
【分類號】:H030
【正文快照】: 一、詞義的性質(zhì)對于詞匯意義的界定,迄今為止從認知角度看有四個維度,即:指稱論、意念論、行為主義和使用論。第一,“指稱論”認為意義是所指的客觀對象,把對詞義的解釋引向一個外在的對象世界。“指稱論”一方面簡化了問題,把意義推到了對象世界;另一方面也消解了問題,把語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么孝穎;;稱謂語=稱呼語嗎?——對稱謂語和稱呼語的概念闡釋[J];外語教學;2008年04期

2 劉斌;;古代漢語謂詞性成分指稱化方式和原因探究[J];語文學刊;2006年24期

3 莫珍珍;田志飛;;“人家”指稱功能轉(zhuǎn)變原因分析[J];銅仁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4 楊春冉;楊青云;;指代詞“人家”的指稱功能及修辭效果[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6年11期

5 江南;新潮作家語言形式探索的三個向度[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1期

6 周建設(shè);;先秦指稱理論研究[J];中國語文;2002年06期

7 王紅旗;;非指稱成分產(chǎn)生的原因和基礎(chǔ)[J];漢語學習;2006年01期

8 傅遠碧;;試析“我們”的指稱功能[J];語文學刊;2009年10期

9 莫珍珍;;“人家”指稱功能轉(zhuǎn)變原因分析[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09年12期

10 羅敏;;“人稱代詞+的+親屬稱謂”與“人稱代詞+親屬稱謂”的語用功能比較[J];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劉韶丹;;現(xiàn)代漢語社會性群體稱謂的特點及功能分析[A];黑龍江省語言學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2 周國炎;;布依語人稱代詞中幾種特殊的稱代方式[A];布依學研究——貴州省布依學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1988年

3 王健平;;關(guān)于語詞的理解與對象的命名[A];第二屆海峽兩岸邏輯教學學術(shù)會議專輯[C];2006年

4 陳一;;關(guān)于現(xiàn)代漢語“廣狹同詞”現(xiàn)象的若干考察[A];語言學論文選集[C];2001年

5 余華;劉楚群;;群體確稱語問題研究[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6 張霄軍;;主觀性語義特征及其在機器翻譯中的應用[A];機器翻譯研究進展——第四屆全國機器翻譯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7 李賢華;于淼;呂雅娟;;題錄信息的機器翻譯方法[A];第五屆全國青年計算語言學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8 肖婭曼;;漢語“詞類”的非獨立實存性與詞類功能(摘要)——紀念高名凱先生誕辰100周年[A];高名凱先生學術(shù)思想研討會——紀念高名凱先生誕辰100周年論文集[C];2011年

9 黃偉紅;;類典型論,范疇化和詞義擴展[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紅紅;從功能的視角考察外來詞的生存規(guī)律[D];北京師范大學;2007年

2 張洪芹;動態(tài)詞義識解論[D];河南大學;2007年

3 趙紅梅;漢語方言詞匯語義比較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4 杜建國;語言、意向與存在[D];山西大學;2007年

5 許寧云;漢語篇章零回指的解析與生成:一項基于語料的向心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6 黃潔;基于參照點理論的漢語隱喻和轉(zhuǎn)喻名名復合詞認知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7 賈晴;基于數(shù)據(jù)庫的漢韓對話語篇指稱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8 翁依琴;漢語零形回指的認知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9 陳偉英;漢語主語省略的認知語用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10 楊彬;話題鏈語篇構(gòu)建機制的多角度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炯;漢語相對性指稱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2 梁浩蕾;基于語料庫的名詞“東西”指稱功能的深度分析[D];華中師范大學;2013年

3 李瑩;名詞非范疇化的制約因素[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4 水野江文;“X+的+VP”結(jié)構(gòu)考察[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2年

5 周玲麗;社會文化框架下的名字和命名的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05年

6 倉曉敏;漢語名詞性成分的無指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7 王寧寧;指稱論的歷史發(fā)展與解讀[D];黑龍江大學;2007年

8 吳若愚;少數(shù)民族學生漢語篇章銜接方式偏誤分析[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9 王淵;現(xiàn)代漢語“長”、“短”所指面貌及其歷史研究[D];四川外語學院;2010年

10 劉婷;“怎么著”相關(guān)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90095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90095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e6834***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