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漢語言論文 >

中國手語運動事件的詞匯化模式

發(fā)布時間:2017-09-21 01:32

  本文關鍵詞:中國手語運動事件的詞匯化模式


  更多相關文章: 運動事件 中國手語 詞匯化模式 路徑動詞 復雜動詞框架語言


【摘要】:本文考察了中國手語運動事件的詞匯化模式,初步結論是:1)中國手語運動事件的表達包含"方式動詞+路徑動詞"連動式和"路徑動詞"單用兩類結構。后者使用頻率更高,表現(xiàn)出強烈的動詞框架語言傾向;2)"方式動詞+路徑動詞"連動式中的方式動詞和路徑動詞的詞匯和語法地位相等,因此中國手語具有"平衡框架語言"特征;3)[方式]成分可以由主要動詞表達,但只能出現(xiàn)在"非邊界跨越"運動事件表達中,因此也有衛(wèi)星框架語言特征?傮w而言,中國手語是一種兼具衛(wèi)星框架語言和平衡框架語言特征的復雜動詞框架語言。
【作者單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聯(lián)合大學;
【關鍵詞】運動事件 中國手語 詞匯化模式 路徑動詞 復雜動詞框架語言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現(xiàn)代漢語宏事件語義類型學實證研究”(13BYY012)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英漢運動事件語義學及類型學對比研究”(09YJA740010)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H126.3
【正文快照】: 1.引言Talmy(1985)提出的運動事件理論,主要采用類型學方法考察運動事件語言表達形式與語義之間的關系。目前的研究主要可分為有聲語言、伴語手勢(co-speech gesture)和手語三類。有聲語言研究以Talmy(1985,1991,2000,2012)本人為代表,研究范圍從英語、漢語逐漸擴大至尤卡坦語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闞哲華;;漢語位移事件詞匯化的語言類型探究[J];當代語言學;2010年02期

2 沈家煊;;現(xiàn)代漢語“動補結構”的類型學考察[J];世界漢語教學;2003年03期

3 嚴辰松;英漢語表達“實現(xiàn)”意義的詞匯化模式[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05年01期

4 史文磊;;漢語運動事件詞化類型的歷時轉移[J];中國語文;2011年06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蔡保黨;呂樂;;詞匯化探索[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2 曾傳祿;;漢語位移事件參照及其格標[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3 劉小川;;淺析漢語趨向范疇語義演變的共性特征[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4 韓大偉;;“路徑”含義的詞匯化模式[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5 薛玉萍;;漢語運動事件框架語言類型歸屬的再思考[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6 秦洪武;崔蓉;;事件共指與話語連貫[J];當代語言學;2009年01期

7 闞哲華;;漢語位移事件詞匯化的語言類型探究[J];當代語言學;2010年02期

8 徐丹;沈家煊;完權;;《漢語句法的類型轉變》述評[J];當代語言學;2010年03期

9 史文磊;;漢語運動事件詞化類型研究綜觀[J];當代語言學;2012年01期

10 陳佳;趙友斌;;也論現(xiàn)代漢語的運動事件詞匯化語義編碼模式[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08年06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佳;論英漢運動事件表達中“路徑”單位的“空間界態(tài)”概念語義及其句法—語義接口功能[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孫愛玲;漢語、印尼語限定性與描寫性狀語對比研究[D];暨南大學;2010年

3 胡曉慧;動詞后“上”與“下”、“來”與“去”的語義演變及其不對稱性[D];浙江大學;2010年

4 高衛(wèi)東;語篇回指的功能意義解析[D];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11年

5 曾永紅;中國大學生英語運動事件表達習得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6 孫凡;現(xiàn)代漢語結果體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7 宛新政;現(xiàn)代漢語致使句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8 楊崢琳;現(xiàn)代漢語述結式的不對稱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6年

9 管博;漢英表征宏事件的差異對中國學習者動詞—小品詞組合使用的影響[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10 韓大偉;英漢運動類動詞隱喻認知對比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耿冰;“實現(xiàn)事件”結構詞匯化模式的英漢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常婧;漢語動結式致事論元實現(xiàn)的構式語法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3 華祚彩;《呂氏春秋》兼語句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4 陳超;初中級對外漢語精讀教材情態(tài)補語練習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河斗振;漢韓運動動詞事件框架表達的對比分析[D];北京大學;2011年

6 張毅;津巴布韋學生習得漢語述補結構的偏誤分析[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7 張汶靜;漢語“V+得+C”結構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8 蔡雯婷;現(xiàn)代漢語“V以”研究及其個案分析[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9 邢玲;“A到X”構式的形成及功能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10 楊凱;“VV”類動結式的自主性及其相關問題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戴浩一;概念結構與非自主性語法:漢語語法概念系統(tǒng)初探[J];當代語言學;2002年01期

2 何樂士;;從《左傳》和《史記》的比較看《史記》的動補式[J];東岳論叢;1984年04期

3 李臨定;究竟哪個“補”哪個?——“動補”格關系再議[J];漢語學習;1984年02期

4 嚴辰松;運動事件的詞匯化模式——英漢比較研究[J];解放軍外語學院學報;1998年06期

5 沈家煊;;現(xiàn)代漢語“動補結構”的類型學考察[J];世界漢語教學;2003年03期

6 嚴辰松;論“字”對漢語詞匯和語法的影響[J];現(xiàn)代外語;2002年03期

7 任鷹;;主賓可換位動結式述語結構分析[J];中國語文;2001年04期

8 蔣紹愚;;打擊義動詞的詞義分析[J];中國語文;2007年05期

9 張伯江;論“把”字句的句式語義[J];語言研究;2000年01期

10 魏兆惠;論兩漢時期趨向連動式向動趨式的發(fā)展[J];語言研究;2005年0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月華;李應洪;;漢英“路徑”概念詞匯化模式的對比研究[J];外語學刊;2009年06期

2 李雪;;英漢移動動詞的詞匯化模式差異及其對翻譯的影響[J];外語學刊;2008年06期

3 湯燕;;詞匯化模式的差異對語法結構的影響——以古今漢語運動事件為例[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10期

4 羅杏煥;;英漢運動事件詞匯化模式的類型學研究[J];外語教學;2008年03期

5 袁茵;;“中國手語”的推廣 何以如此困難?[J];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02年05期

6 陳佳;;論英語WAY構式中動詞的認知語義限制條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0年06期

7 ;手語工作基本情況介紹[J];中國殘疾人;2006年09期

8 黃偉;;手語發(fā)展60年[J];語言文字應用;2009年03期

9 ;關于中國手語研究與推廣工作的調(diào)查研究[J];中國殘疾人;2006年09期

10 徐琳,高文;面向機器翻譯的中國手語的理解與合成[J];計算機學報;2000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高兵;李u&;;中國人如何尋找小青蛙?——普通話對運動事件的編碼[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2 王晶;姚鴻勛;姜峰;;中國手語徒手識別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A];全國網(wǎng)絡與信息安全技術研討會'2005論文集(下冊)[C];2005年

3 范小英;;淺析聾生錯詞、誤字的特點及形成原因[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下)[C];2007年

4 陳權;;中美兩國手語翻譯對比研究[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5 丁山燕;;論聾校語文教學中溝通與交往的現(xiàn)狀及對策[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綜合一專輯)[C];2006年

6 何文靜;陳益強;劉軍發(fā);周經(jīng)野;顏慶聰;;面向手語合成的運動基元獲取研究[A];第六屆和諧人機環(huán)境聯(lián)合學術會議(HHME2010)、第19屆全國多媒體學術會議(NCMT2010)、第6屆全國人機交互學術會議(CHCI2010)、第5屆全國普適計算學術會議(PCC2010)論文集[C];2010年

7 肖世波;;中國手語翻譯的職業(yè)化:歷史與現(xiàn)狀[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8 石成英;陸長捷;;炸藥部件X射線實時成像檢測系統(tǒng)[A];第九屆全國信息獲取與處理學術會議論文集Ⅱ[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實習生 張瑞文 記者 王曉英;我省舉辦首屆中國手語競賽[N];吉林日報;2009年

2 李慧;透視手語翻譯行業(yè)三大問題[N];光明日報;2007年

3 記者  張楠;會“三語”的公交售票員[N];中國財經(jīng)報;2006年

4 周雪莉;指間傳遞無聲的愛[N];哈爾濱日報;2007年

5 ;手語翻譯平臺將商業(yè)化?[N];計算機世界;2003年

6 本報記者 李淼;探秘華中出版崛起之路[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1年

7 晉雅芬邋李雪昆;無障礙服務讓殘疾記者順利采訪[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8年

8 張磊;無障礙網(wǎng)站讓殘疾人分享殘奧會[N];中國消費者報;2008年

9 ;呼吁大學設立手語翻譯專業(yè) 培養(yǎng)專業(yè)手語翻譯人才[N];人民政協(xié)報;2003年

10 柯楊;鄭州手語翻譯缺口大[N];河南日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韓大偉;英漢運動類動詞隱喻認知對比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2 陳小紅;上海手語動詞及類標記結構方向性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3 陳佳;論英漢運動事件表達中“路徑”單位的“空間界態(tài)”概念語義及其句法—語義接口功能[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韓瑋;英漢主觀位移句的對比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5 劉靜;漢韓運動事件表達的認知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6 曾永紅;中國大學生英語運動事件表達習得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7 周宇;中國手語識別中自適應問題的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艷金;自發(fā)運動事件詞匯化模式的英漢對比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2 余曉婷;上海低年級聾生掌握中國手語語音學結構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王森;語音文本驅(qū)動的中國手語動畫合成[D];北京工業(yè)大學;2013年

4 錢濤;三維數(shù)字化標準中國手語庫的構建方法[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5 駱維維;《中國手語》手形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08年

6 蔣蓉;中國手語之動詞呼應[D];西南大學;2009年

7 葛春寶;運動重新定向技術研究[D];北京工業(yè)大學;2005年

8 郭秀平;英漢運動事件表達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9 李爍;基于關鍵幀插值的中國手語連音動畫合成[D];北京工業(yè)大學;2012年

10 李麗瑩;中文表達運動事件的類型學研究[D];華僑大學;2008年

,

本文編號:89161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89161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42c53***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