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漢語助詞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8-21 10:16
本文關鍵詞:古代漢語助詞研究
【摘要】:助詞是漢語詞類體系中比較特殊的一類,它本身數(shù)量不多,,但使用極為頻繁,尤其在古代漢語中屢見不鮮。歷代的學者都對助詞的關注頗多,見解頗繁。盡管如此,助詞的研究成果依然不盡如人意,還存在許多的問題和爭議,人們將一些難以定位的詞或一些不好處理的語言成分都歸入助詞,導致助詞內(nèi)部內(nèi)容龐雜。 本文將古代漢語中的助詞作為研究對象,立足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借鑒古代訓詁學和現(xiàn)代語法學的理論,試圖從理論角度對助詞使用的源流和發(fā)展情況作出探析和梳理,對于一些存在較大爭議的問題展開分析,并通過細化古代漢語的具體分期,將每一段時期助詞特點的發(fā)展演變情況進行探討總結,從而還原古代漢語助詞一個清晰的面貌。本文的內(nèi)容一共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論述了古漢語助詞的訓詁學方面的研究狀況,這一部分主要包括兩個大問題:一是傳統(tǒng)訓詁學對助詞的認識和研究情況;二是找出了助詞的訓詁學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第二部分主要論述的是古漢語助詞的語法學方面的研究狀況,這部分也包括兩個問題:一是從語法學角度認識助詞,包括助詞語法學研究的產(chǎn)生及發(fā)展和相關的語法學著作對助詞的闡釋;二是指出了助詞的語法學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第三部分主要是古漢語助詞相關問題的分析和探究,也是對前兩部分所提出的問題的分析和解答。主要涉及語氣詞和助詞的關系問題、詞綴與助詞的辨析問題、助詞的次類劃分問題和性質(zhì)的界定問題。本文認為語氣詞和助詞應是兩個詞類,一些詞綴不能與助詞混同。 第四部分討論的是古漢語助詞的分期特點。對每一時期助詞的產(chǎn)生發(fā)展和用法變化情況做了梳理。根據(jù)古漢語階段助詞的使用發(fā)展情況分為三個時期:殷周時期助詞已經(jīng)開始被使用,但種類、數(shù)量和用法都很單一;春秋至秦代大量文獻典籍涌現(xiàn),隨著古漢語的發(fā)展成熟,助詞的使用也進入繁榮階段;兩漢至魏晉南北朝時期,是古漢語助詞向近代漢語助詞過渡階段,產(chǎn)生了一些新變化。 筆者通過分析古代漢語階段助詞的特點,同時參考前人的研究成果,將語氣詞獨立于助詞之外,對助詞和詞綴混淆情況進行辨析,將一些和助詞混同的詞綴等非詞語言成分排除在助詞的范圍之外,清理一些龐雜的成分,縮小了助詞的范圍。因此本文認為古代漢語助詞僅包括結構助詞和語音助詞。
【關鍵詞】:古代漢語 助詞 理論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H141
【目錄】: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4
- (一) 古漢語助詞的研究意義10
- (二) 古漢語助詞的研究現(xiàn)狀10-12
- (三) 本文的研究范圍和研究內(nèi)容12-13
- 1.研究范圍12
- 2.研究內(nèi)容12-13
- (四) 古漢語助詞的研究方法13
- (五) 本文所研究的助詞及其分類13-14
- 一、 古漢語助詞的訓詁學研究14-19
- (一) 傳統(tǒng)訓詁學對助詞的認識14-18
- 1.助詞訓詁學研究的產(chǎn)生及發(fā)展14-15
- 2.相關的訓詁學著作對助詞的闡釋15-18
- (二) 助詞的訓詁學研究中存在的問題18-19
- 1.助詞的名稱龐雜18
- 2.助詞與虛詞所指不清18-19
- 二、 古漢語助詞的語法學研究19-24
- (一) 從語法學角度認識助詞19-22
- 1.助詞語法學研究的產(chǎn)生及發(fā)展19-20
- 2.相關的語法學著作對助詞的闡釋20-22
- (二) 助詞的語法學研究中存在的問題22-24
- 1.助詞分類標準不一22
- 2.助詞和語氣詞的關系問題22
- 3.語音助詞與詞綴存在混淆22-23
- 4.個別助詞詞性判定的問題23-24
- 三、 古漢語助詞相關問題的分析和探究24-43
- (一) 語氣詞與助詞的關系24-27
- (二) 詞綴與助詞的辨析27-34
- 1.詞綴與助詞的概念辨析27-28
- 2.詞綴與助詞舉例辨析28-33
- 3.詞綴與助詞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33-34
- (三) 助詞次類的劃分34-40
- 1.語音助詞34-36
- 2.結構助詞36-40
- (四) 助詞性質(zhì)的界定40-43
- 1.具有附著性40-41
- 2.協(xié)助表達語法意義41
- 3.根本作用是實現(xiàn)造句41-43
- 四、 古漢語助詞的分期及其特點43-48
- (一) 殷周時期——助詞使用的起源階段43-44
- (二) 春秋至秦代——助詞的發(fā)展繁榮階段44-46
- (三) 兩漢至魏晉南北朝時期——向近代漢語助詞過渡的階段46-48
- 結語48-49
- 參考文獻49-52
- 致謝52-53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目錄53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仁明;語音是助詞的核心[J];畢節(jié)師專學報;1994年01期
2 郭錫良;先秦語氣詞新探(一)[J];古漢語研究;1988年01期
3 俞允海;古漢語助詞研究要略[J];嘉興師專學報;1983年02期
4 朱彥;從《經(jīng)傳釋詞》的虛詞分類看其系統(tǒng)觀和語法觀[J];柳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5 華建光;;先秦語氣詞研究的若干問題[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6 梁占先;《詩經(jīng)》語助詞分析[J];六盤水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年03期
7 趙元任;北京,蘇州,常州語助詞的研究[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26年02期
8 張其昀;《馬氏文通》助字說[J];鹽城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2期
9 張仁立;《詩經(jīng)》中的襯音助詞研究[J];語文研究;1999年03期
10 韓陳其;漢語詞綴新論[J];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本文編號:71230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712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