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也得X,不A也得X”類格式的多維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7-30 23:07
本文關鍵詞:“A也得X,不A也得X”類格式的多維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無條件偏倚性對舉格式 “A也得X 不A也得X” 句法 語義 語用
【摘要】:本文在真實語料考察的基礎上,主要運用構式語法理論,從句法、語義,語用三個平面的角度對現代漢語“A也得X,不A也得X”類無條件格式進行多角度研究。文章在寫作過程中主要通過對語料的統計采用演繹與歸納相結合、描寫與解釋相結合、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力求對該格式進行全面的分析。除了文首的緒論以及文末的結論外,文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內容: 句法方面先對“A也得X,不A也得X”格式進行了定性,認為它為“無條件式偏倚性對舉格式”;進而歸納出除了全式“A也得X,不A也得X”之外的其他六類常見的類似格式(簡式、省略式、替換式、倒裝式、能愿擴展式以及施事擴展式);并從變項A與X的關系、性質以及音節(jié)形式三個方面詳細地對該格式進行了微觀分析;最后,發(fā)現“A也得X,不A也得X”格式既可以充當句法成分(作謂語、賓語、定語),也可以充當句中小句,還可以單獨成句,其中以充當謂語的情況最為常見。 語義方面分別從構成項語義特征和整個構式語義特點兩個方面對該格式進行語義分析,語義特征方面:認為常項“也”具有[+類同][+委婉]的語義特征,,常項“得”具有[+強制][+強調]的語義特征;變項“A”與變項“X”必須至少有一項帶有動詞性質,而且這些詞絕大部分帶有[+動態(tài)][+自主性]的語義特征;構式的語義特點方面,經分析得出“A也得X,不A也得X”格式”具有“在任何情況下都非X不可”的語義共性,以及格式內部存在的幾種語義關系。 語用方面認為“A也得X,不A也得X”格式主要表現出口語化、主觀性的語用特點。其中,口語化特點具體從語料來源、變體形式以及與相關格式的對比三個方面得到驗證;主觀性特點則主要通過該格式的施加命令、無可奈何以及表示強調的間接言語行為表現出來。
【關鍵詞】:無條件偏倚性對舉格式 “A也得X 不A也得X” 句法 語義 語用
【學位授予單位】:湘潭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H146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緒論8-14
- 0.1 研究對象8
- 0.2 研究現狀8-11
- 0.2.1 無條件讓步格式8-10
- 0.2.2 相關構式10-11
- 0.3 研究背景11-13
- 0.3.1 理論背景11-12
- 0.3.2 研究方法12
- 0.3.3 研究意義12-13
- 0.4 語料說明13-14
- 第1章 “A 也得 X,不 A 也得 X”類格式的句法特點14-34
- 1.1 “A 也得 X,不 A 也得 X”格式的定性及類似格式14-19
- 1.1.1 “A 也得 X,不 A 也得 X”格式的定性14-16
- 1.1.2 “A 也得 X,不 A 也得 X”格式的類似格式16-19
- 1.2 “A 也得 X,不 A 也得 X”類格式的構成成分19-30
- 1.2.1 A 與 X 的關系19-23
- 1.2.2 A 與 X 的性質23-26
- 1.2.3 A 與 X 的音節(jié)形式26-30
- 1.3 “A 也得 X,不 A 也得 X”類格式的句法功能30-34
- 1.3.1 充當句法成分30-32
- 1.3.2 充當句中小句32
- 1.3.3 獨立成句32-34
- 第2章 “A 也得 X,不 A 也得 X”類格式的語義特點34-37
- 2.1 構成項的語義特征34-36
- 2.1.1 常項“也”“得”的語義特征34-35
- 2.1.2 變項“A”“X”的語義特征35-36
- 2.2 格式的句式義36-37
- 2.2.1 “A 也得 X,不 A 也得 X”類格式的句式義36-37
- 2.2.2 “A 也得 X,不 A 也得 X”類格式內含的語義關系37
- 第3章 “A 也得 X,不 A 也得 X”類格式的語用特點37-45
- 3.1 口語化39-41
- 3.1.1 從語料來源看39-40
- 3.1.2 從變體形式來看40
- 3.1.3 從與相關格式對比來看40-41
- 3.2 主觀性41-45
- 3.2.1 表示施加命令41
- 3.2.2 表示無可奈何41-42
- 3.2.3 表示強調42-45
- 全文總結45-46
- 參考文獻46-48
- 致謝48-49
- 個人簡歷、在學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及其研究成果49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力量;肖應平;;“得”的語法化動因和機制[J];北方論叢;2006年01期
2 羅耀華;孫敏;阮克雄;;現代漢語疊映祈使句考察[J];長江學術;2011年02期
3 黃偉;曠書文;;試論對舉結構的分類與功能[J];湘南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4 胡裕樹;漢語語法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05期
5 董鳳基;構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大廈的幾個著力點[J];發(fā)展論壇;1996年01期
6 劉禮;;農家女告倒公安局的幕后新聞——為了法律的尊嚴[J];法制與經濟;1997年03期
7 施關淦;再論語法研究的三個平面[J];漢語學習;1993年02期
8 黃佩文;句式“V也得V,不V也得V”[J];漢語學習;2004年01期
9 石吉夢;;“X也罷,Y也罷”格式研究[J];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7年02期
10 李凰;;“再X也Y”的構式分析[J];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李莉莉;現代漢語無條件讓步句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59642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596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