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匯演變創(chuàng)新、傳播的動因和機制
發(fā)布時間:2022-09-17 22:48
本文認為完整的詞匯演變過程,包括創(chuàng)新、傳播兩個階段,每個階段的動因和機制,表現各異:創(chuàng)新階段的動因,根植于說話者個人的表達性需求,即為了吸引對方"注意"而在言語中表現出修辭性、鋪張的特點,其機制牽涉轉喻、隱喻、主觀化/交互主觀化和借用,該階段的詞匯變體具有動態(tài)性、不穩(wěn)定性的特點,在心理上體現為個人的短時記憶;傳播的動因大都根植于語言社團的社會心理,主要是從眾心理,其機制有篩選和重復,根據階層、性別、年齡等社會因素而篩選,因從眾心理而模仿、重復,詞匯變體在一定頻率的重復中固化為詞匯變化,該階段的詞匯變體漸趨靜態(tài)、穩(wěn)定,在心理上體現為語言社團的長時記憶。
【文章頁數】:9 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漢語中若干雙向性的語義演變路徑[J]. 金小棟,吳福祥. 漢語學報. 2019(04)
[2]論“隱涵義規(guī)約化”對多義詞形成的作用——以“婊子”為個案[J]. 胡平. 漢語史研究集刊. 2016(01)
[3]從語義類推的新類型看其認知本質、動因及其他問題[J]. 朱彥. 世界漢語教學. 2011(04)
[4]服飾名和身體部位名[J]. 黃樹先. 民族語文. 2009(05)
[5]論漢語書面正式語體的特征與教學[J]. 馮勝利. 世界漢語教學. 2006(04)
[6]關于語法化的單向性問題[J]. 吳福祥. 當代語言學. 2003(04)
[7]語言演變理論的經驗基礎(上)[J]. Uriel Weinreich,William Labov,Maivin I.Herzog,王洪君. 國外語言學. 1988(04)
本文編號:3680084
【文章頁數】:9 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漢語中若干雙向性的語義演變路徑[J]. 金小棟,吳福祥. 漢語學報. 2019(04)
[2]論“隱涵義規(guī)約化”對多義詞形成的作用——以“婊子”為個案[J]. 胡平. 漢語史研究集刊. 2016(01)
[3]從語義類推的新類型看其認知本質、動因及其他問題[J]. 朱彥. 世界漢語教學. 2011(04)
[4]服飾名和身體部位名[J]. 黃樹先. 民族語文. 2009(05)
[5]論漢語書面正式語體的特征與教學[J]. 馮勝利. 世界漢語教學. 2006(04)
[6]關于語法化的單向性問題[J]. 吳福祥. 當代語言學. 2003(04)
[7]語言演變理論的經驗基礎(上)[J]. Uriel Weinreich,William Labov,Maivin I.Herzog,王洪君. 國外語言學. 1988(04)
本文編號:368008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3680084.html